袁文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14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土壤侵蚀和沉积作用可导致土壤有机碳在空间上发生水平迁移,从而改变植被生产力和土壤呼吸作用,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空间格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土壤侵蚀对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EDCM(erosion deposition carbon model)即侵蚀沉降碳模型等相关的土壤有机碳迁移和沉积模型.当前的研究倾向于土壤侵蚀是"碳汇",但由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影响及对土壤侵蚀大范围长时间测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土壤侵蚀"碳源""碳汇"的讨论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当前的土壤有机碳迁移和沉积模型由于开发者侧重点的不同,应用区域有限,有待进一步优化,应加强参数区域化和尺度转换方面的研究,扩大模型适用范围. 崔利论 袁文平 张海成关键词: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总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模型差异 被引量:15 2017年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反映了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是碳循环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光能利用率(LUE)模型在模拟GPP时空变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不同的LUE模型模拟的GPP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以遥感数据驱动7个LUE模型(CASA、CFIX、CFLUX、EC-LUE、MODIS、VPM和VPRM)模拟青藏高原2000年至2010年的GPP,然后用涡度通量站的观测数据验证7个LUE模型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并比较不同模型模拟的青藏高原GPP的差异。结果表明:CASA模型和CFLUX模型低估了青藏高原的GPP,MODIS高估了青藏高原的GPP,CFIX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较低,EC-LUE模型、VPM模型和VPR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青藏高原的GPP;不同模型模拟的青藏高原年均GPP总量差异明显,最大值为958.74TgC·a^(-1)(MODIS),最小值为253.86TgC·a^(-1)(CASA模型);7个LUE模型模拟的青藏高原GPP总量在2000年至2010年均呈递增趋势;虽然7个LUE模型模拟的青藏高原GPP都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但不同模型的年均GPP和GPP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都存在明显差异。环境要素(气温、辐射和水分)对GPP的调控作用,不同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存在较大差异。植被状况是影响GPP模拟的重要参数,GPP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都很高,显著正相关的比例为47.33%~71.17%。 马敏娜 袁文平全球植被生产力遥感反演算法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植被生产力是重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大约40 %植被生产力被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利用(Vitousek et al.,1997),转化为人类的食物、燃料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基础最近的研究显示全球... 袁文平 董文杰 刘曙光 梁顺林中国东北半干旱区能量水分循环的同化模拟 被引量:6 2014年 使用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估算植被覆盖度和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制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遥感产品替换WRF模式默认的植被覆盖度和地形高度,并且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循环同化东北半干旱区自动气象站近地面气象要素,对东北半干旱区的温度场、湿度场、风场和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通过4组数值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同化气象要素与改变模式地表参数引起的不同下垫面潜热、感热的分配关系和降水、土壤湿度变化弓f起的地表能量通量模拟效果,并利用通榆站、奈曼站、锦州站、和密云站2009年6-8月的通量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对比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东北半干旱区夏季的近地面温度、风向、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同化试验(Case2)模拟的近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相比控制性试验(Case1)有所改善;陆面参数试验(Case3)和集合试验(Case4)改善了感热和地表热通量的模拟.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下垫面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试验(Case4)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4个通量站观测值相比无太大差别,但降水的模拟有待改善.本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改善模式下垫面陆面参数,利用气象资料同化改善近地面大气要素模拟精度,这是将各种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多源数据与数值模拟融合的有益尝试.此研究生成的东北地区资料同化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干旱监测等方面,对深入了解半干旱区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小航 廖小罕 袁文平 延晓冬 韦志刚 刘辉志 冯锦明 吕世华 董文杰关键词:WRF模式 资料同化 东北半干旱区 陆表定量遥感反演方法的发展新动态 被引量:41 2016年 随着获取的遥感数据越来越多,定量遥感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本文从反演方法和遥感数据产品生成两个主要方面对近期陆表定量遥感的发展进行评述。由于大气—陆表系统的环境变量数远远超过遥感观测数,定量遥感反演的本质是个病态反演问题。在评述机器学习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函数等)的应用基础上,重点关注克服病态反演的7种正则化方法:多源数据、先验知识、最优化反演的求解约束、时空约束、多反演算法集成、数据同化和尺度转换。定量遥感发展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由数据提供者(比如数据中心)将观测的遥感数据转换成不同的地球生物物理化学参数产品,即遥感高级产品,并服务于数据使用者。概括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研发的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产品的新进展与全球气候数据集的研发情况。 梁顺林 程洁 贾坤 江波 刘强 刘素红 肖志强 谢先红 姚云军 袁文平 张晓通 赵祥关键词:定量遥感 反演 正则化 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归因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全球碳循环是气候变化的根本问题,其长期演变决定了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也决定了稳定大气CO2浓度的减缓政策的制定和减排技术的施行. 本研究利用2个参与了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耦合了碳循环过程的地球系统模式CESM和BNU-ESM,模拟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归因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以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为衡量指标,相比通常研究中以累积排放量为指标,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责任减小了6%-10%,发展中国家增大了6%-10%. 这是由于历史时期(1850-2005年)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工业碳排放对这一时期海洋和陆地固碳量的增加贡献了61%-68%和61%-64%,而发展中国家贡献了32%-39%和36%-39%. 因此发达国家排放情景下,相对较大的全球碳汇固碳量减小了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但也由于海洋吸收了更多的碳,使得发达国家对全球海洋的酸化负主要责任(68%). 而且发达国家的高排放降低了全球碳汇的固碳效率,可能影响未来长期的固碳量,加剧全球增暖的程度. 因此未来在制定减排方案时,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碳循环过程对减排方案的响应和影响. 魏婷 董文杰 袁文平 延晓冬 郭彦关键词:气候变化 固碳 历史责任 全球多源对地观测数据集成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全球多源对地观测数据集成研究"收集了1981年以来全球10多种卫星原始数据、6种卫星高级数据产品、气象生态台站网络和各种地面观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格式转换,该题经统计、收集、整理和汇编总量近600TB的卫星遥感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方法,辅以时空先验知识和时空连续性,实现全球多年MODIS和AVHRR地表反射率数据云雪监测和时空滤波,生成多年时空连续的高质量地表反射率数据。针对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产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数据、中间产品数据和产品数据,客观地进行数据的分级和编目,构建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全生产链路有效性检测和数据完整性检测。建立陆表特征参量产品在线分发服务系统,并于2012年12月22日在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第9次全会上面向全球用户公开发布。同时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数据处理中心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向全球用户提供免费的数据查询、检索和下载服务。 袁文平 刘素红 屈永华 柏延臣 唐海蓉关键词:卫星数据 预处理 数据分发服务 黑河中游植被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与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速率观测数据,探讨了黑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和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以及土壤呼吸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多峰变化趋势,7月底至8月初达到峰值;在空间尺度上受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植被稀疏的荒漠、戈壁和沙漠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土壤呼吸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贡献率达20%~68%;而植被密集的玉米地、果园和湿地则呈现较高的季节变异性,土壤呼吸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贡献率为10%~21%。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动可能引起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明显变化。 孙敏敏 王旭峰 马明国 袁文平 李香兰关键词:土壤呼吸 涡度相关法 静态箱法 一种冬小麦种植比例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冬小麦种植比例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和红光波段的反射率获取研究区域内各时相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各时相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叠加得到对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集,提取所述归一化植... 袁文平 董洁 刘伟文献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014年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一直是全球变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对其模拟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碳循环要素的模拟精度,也关系到能否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遥感数据因其能够提供时空连续的植被变化信息,在区域植被生产力的模拟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目前遥感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2类。前者主要基于植被指数等与观测值的统计关系,从最初的线性关系发展到利用回归树等多变量的统计模型。后者则是基于光能利用率原理,借助于遥感数据的时空连续性实现对区域和全球植被生产力的准确评估。然而,这些模型在计算植物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比例、环境对最大光能利用率的限制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一些关键的生态系统过程描述不完善,总体而言模拟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此外,遥感数据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动态植被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中,为模拟提供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等关键的输入数据。后续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改进模型公式,发展集合预估算法,并应考虑由于输入数据和参数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区域模拟误差,以提高对区域植被生产力的模拟精度。 袁文平 蔡文文 刘丹 董文杰关键词:植被生产力 遥感 光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