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显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脑损伤
  • 4篇蛋白
  • 3篇轴索
  • 3篇轴索损伤
  • 3篇细胞
  • 3篇弥漫
  • 3篇弥漫性轴索
  • 3篇弥漫性轴索损...
  • 2篇蛋白激酶
  • 2篇动脉瘤
  • 2篇预后
  • 2篇早期脑损伤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4篇罗显华
  • 10篇宋锦宁
  • 4篇庞宏刚
  • 4篇安吉洋
  • 3篇周丽丽
  • 3篇翟海程
  • 3篇张斌飞
  • 3篇白立曦
  • 3篇黄廷钦
  • 3篇孙鹏
  • 2篇李东波
  • 2篇李丹东
  • 2篇马旭东
  • 2篇赵永林
  • 2篇张明
  • 1篇马清涌
  • 1篇沙焕臣
  • 1篇王松林
  • 1篇程毛峰
  • 1篇王军锋

传媒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研究观察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联合双侧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6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重型CCB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血肿清除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首先清除患者对侧的硬膜外血肿,而后立刻实施单侧的大骨瓣减压术式;B组实施双侧额颞部的开颅血肿清除,以及双侧去骨瓣的减压术式,并立刻清除患者对侧的硬膜外血肿;C组首先清除患者着力部位的硬膜外血肿,而后立刻实施单侧或者双侧额颞部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式以及去骨瓣减压术式.随访1个月,对比各组经手术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后的颅内压水平,治疗前后的Glasgow评分,以及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和中线移位情况.结果:C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显著高于A组的50.00%及B组的43.75%(均P<0.05).A、C两组术后1~10d的颅内压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均P<0.05).A、C两组术后1~10d的Glasgow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C组术后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均分别显著少于A组与B组(均P<0.05).结论:对重型CCBI患者实施着力部位的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联合双侧或单侧的去骨瓣减压术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压、Glasgow评分,降低对侧血肿厚度以及中线移位,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陈仕明金涛李东波罗显华宋锦宁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AMPK介导上调Bim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24、48、72h额底皮质AMPK mRNA及p-AMPK、Bim、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及抑制剂Compound C,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SAH组及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 SAH后AMPKα的mRNA表达升高,p-AMPK、Bim、caspase-3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Compound C可以减低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im的转录活性有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SAH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安吉洋周丽丽宋锦宁罗显华程毛锋孙鹏庞宏刚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AMPKBIM
SOCS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的胞内蛋白,其通过抑制STAT单体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因子信号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导.研究表明,该蛋白家族在神经系统广泛分布,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同时在神经系统的创伤、炎症、缺血、癫痫、肿瘤及感染等病理条件下,该蛋白家族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SOCS与这些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该蛋白在神经系统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该蛋白在神经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将为临床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罗显华宋锦宁
关键词:神经系统
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对照研究,时间截止2013年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人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2.3软件进行。结果纳入3个研究,共2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RR=0.46;95%CI=0.30~0.71;P=0.0005)、血管造影脑血管痉挛(RR=0.60;95%CI=0.44~0.81;P=0.0008)、血管痉挛性脑梗死(RR=0.38;95%CI:0.22~0.67;P=0.0008)发生率,但不改善短期临床预后(RR=1.28;95%CI=0.98~1.66;P=0.07)。结论西洛他唑可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影响还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宋锦宁张斌飞马旭东罗显华白立曦翟海程黄廷钦
关键词:西洛他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ETA分析
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坏死与自噬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自噬与坏死调节的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赋形剂组、necrostatin-1组。赋形剂组经侧脑室给予二甲基亚砜2μL,necrostatin-1组给予necrostatin-1 5.2μg溶于2μL二甲基亚砜。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每组9只观察皮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变化,检测坏死状凋亡与自噬;9只腹腔注射碘化丙啶观察细胞坏死。对所有大鼠进行6、12、24hLoeffler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Necrostatin-1下调皮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P<0.05),减少皮层碘化丙啶阳性细胞数目(P<0.05),提高12、24h的Loeffler神经功能评分(P<0.05),有改善SAH预后的作用。结论 Necrostatin-1可能在抑制SAH后脑细胞坏死状凋亡时也下调了自噬与坏死水平。
张斌飞安吉洋宋锦宁张明罗显华黄廷钦翟海程白立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坏死自噬脑皮质细胞
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自噬激活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AICAR(AMPK激活剂1组、SAH+Compound C(AMPK抑制剂1组、SAH+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后4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后3组于造模前30min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AICAR、Compound C或生理盐水。术后24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自噬相关蛋白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表达,采用Loeffler的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p-AMPK水平显著升高;p-mTOR组织学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分布在出血周围的皮质、深部皮质与脑白质结合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增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及SAH+生理盐水组相比,AICAR干预显著增高了SAH后p-AMPK水平,抑制了p—mTOR表达,显著增高了LC3Ⅱ/LC3Ⅰ比值,降低了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mpound C干预则有效降低了p-AMPK水平,抑制LC3Ⅱ/LC3Ⅰ比值的表达上调,有效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p—mTOR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自噬的激活,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活性有关:调控AMPK可以发挥与自噬相关的神经保护作用。
安吉洋周丽丽庞宏刚罗显华孙鹏宋锦宁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自噬雷帕霉素靶蛋白
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对比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穿刺组38例,小骨窗开颅组26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血肿残余量、术后3月m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探讨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量、再出血率、肺部感染率、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和术后3月mR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骨窗开颅组比较,微创穿刺组术中出血量少(P<0.05),手术耗时短(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而血肿残余量多(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均有确切疗效,适于基层医院推行,虽二者在近期预后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各有优势,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多方面因素来进行个体化选择。
刘锋杨涛李东波夏多贵王坤罗显华李海王松林王亚萍罗长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老年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术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氧化应激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备DAI模型,通过促氧化剂SIN-1及抗氧化剂GSH干预控制DAI大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检测脑干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在6、24、72h的mNSS评分值均高于假损伤组(P<0.05)。与假损伤组相比,损伤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干SOD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均升高(P<0.05);与DAI+NS组相比,DAI+SIN-1组24h及72hSOD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均升高(P<0.05),而DAI+GSH组变化相反(P<0.05)。与假损伤组相比,损伤组在各时间点脑干细胞内Glu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DAI+NS组相比,DAI+SIN-1组在各时间点细胞内Glu含量明显降低(P<0.05),DAI+GSH组在24h细胞内Glu含量有所升高(P<0.05)。DAI后24h及72h损伤组GLT-1表达水平较假损伤组均降低(P<0.05),同时DAI+SIN-1组GLT-1表达水平均低于DAI+NS组(P<0.05),而DAI+GSH组在72h时GLT-1表达高于DAI+NS组(P<0.05)。结论大鼠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可降低神经细胞膜GLT-1的表达水平,抑制Glu的回摄取,从而加重细胞外Glu堆积,增强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
白立曦宋锦宁黄廷钦李丹东翟海程罗显华赵永林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氧化应激颅脑损伤
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介入手术干预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 h内进行栓塞手术治疗)和常规组给予延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96 h内进行栓塞手术治疗),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巴塞尔指数(BI)、出院时格拉斯预后评分(GOS)、术后格拉斯昏迷评分(GC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以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GCS评分、BI指数均较术前上升(均P<0.05),且试验组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常规组(27.91%)(P<0.05)。结论:相比延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患者预后良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罗显华何明海罗长稳张纯化李铭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的一类,磷酸化激活的ERK由胞质转位于胞核,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近期的研究表明,该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炎症、自噬、凋亡及脑血管痉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阐述SAH后ERK参与炎症、自噬、凋亡及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分子机制,以ERK作为分子靶点,有效地利用该激酶在SAH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将为研究SAH提供新的方向。
罗显华宋锦宁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蛛网膜下腔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