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锦宁

作品数:195 被引量:830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6篇出血
  • 54篇蛛网膜
  • 54篇蛛网膜下
  • 54篇蛛网膜下腔
  • 54篇蛛网膜下腔出...
  • 54篇网膜
  • 54篇下腔出血
  • 54篇膜下
  • 42篇脑损伤
  • 40篇动脉瘤
  • 39篇血管
  • 39篇弥漫
  • 37篇轴索
  • 37篇轴索损伤
  • 37篇颅内
  • 37篇弥漫性轴索
  • 37篇弥漫性轴索损...
  • 32篇颅内动脉
  • 32篇颅内动脉瘤
  • 26篇颅脑

机构

  • 16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9篇西安医科大学...
  • 11篇陕西省安康市...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西安市红十字...

作者

  • 195篇宋锦宁
  • 59篇刘守勋
  • 38篇谢昌厚
  • 33篇鲍刚
  • 32篇王茂德
  • 31篇张明
  • 29篇张晓东
  • 28篇王拓
  • 23篇马旭东
  • 22篇李丹东
  • 22篇徐高峰
  • 20篇刘晓斌
  • 19篇谢万福
  • 19篇赵永林
  • 17篇庞宏刚
  • 17篇张芬茹
  • 16篇郭小叶
  • 16篇陈景宇
  • 16篇张斌飞
  • 16篇安吉洋

传媒

  • 4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5篇陕西医学杂志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中国微侵袭神...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6篇中国医药导报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4篇中华脑科疾病...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19篇2015
  • 16篇2014
  • 18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2篇2008
  • 13篇2007
  • 15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患者的动态CT检查
2001年
目的:探讨动态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的重要性。方法:对54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0例中经动态CT检查32例较住院时损伤明显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后的动态CT检查是必要的。
姜海涛鲍刚王拓宋锦宁
关键词:脑损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SOCS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的胞内蛋白,其通过抑制STAT单体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因子信号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导.研究表明,该蛋白家族在神经系统广泛分布,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同时在神经系统的创伤、炎症、缺血、癫痫、肿瘤及感染等病理条件下,该蛋白家族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SOCS与这些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该蛋白在神经系统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该蛋白在神经病理条件下表达的变化,将为临床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罗显华宋锦宁
关键词:神经系统
弥漫性轴索损伤对大鼠脑皮质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大鼠脑皮质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分为DAI组及对照组,DAI组又分为DAI组伤后6 h、1 d、3 d、7 d、14 d等5个亚组。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DAI后脑皮质的病理生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皮质ORAI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DAI伤后6 h^1 d神经元变性、坏死、崩解数量增多,轴索的断裂和紊乱明显;DAI伤后3~14 d,开始恢复期改变,神经元的变性、水肿和坏死现象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AI伤后6 h大鼠脑皮质ORAI1的表达即开始增加,伤后1 d达高峰,伤后3~14 d逐渐降低,至伤后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I后大鼠脑皮质ORAI1的表达水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一变化与大鼠DAI后脑皮质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ORAI1可能参与DA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金涛王松林李东波杨涛宋锦宁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理生理
人参皂甙RD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穿刺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D组和丙二醇组,每组12只;模型组、人参皂苷RD组和丙二醇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穿刺组仅行枕大池穿刺而不注血,模型组造模后无干预措施,人参皂苷RD组和丙二醇组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D稀释液和丙二醇,1次/d;造模5d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人参皂苷RD组神经行为学评分(3.75±0.62)明显高于模型组(3.17±0.72)和丙二醇组(3.25±0.45),低于穿刺组(4.92±0.29)(P<0.05);人参皂苷RD组基底动脉管壁厚度((20.03±0.44)μm)明显小于模型组((25.12±0.37)μm)和丙二醇组((25.06±0.38)μm),大于穿刺组((16.89±0.41)μm)(P<0.05),管腔面积((36.39±1.41)×103μm2)明显大于模型组((21.20±0.86)×103μm2)和丙二醇组((21.41±1.03)×103μm2),小于穿刺组((55.09±1.20)×103μm2)(P<0.05);人参皂苷RD组基底动脉超微结构病理性改变减轻。结论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拮抗剂人参皂甙RD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VS。
闫文涛宋锦宁王冠军赵中甫李宇刘凯歌杨利超胡国超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人参皂甙RD
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2例实行动脉瘤夹闭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动脉瘤夹闭后关颅时于侧裂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由侧裂池置管注入硝普钠;对照组在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脑梗死、颅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GOS评分。结果: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20.5%及41.5%,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5.4%及35.8%,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7.7%及2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1%及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观察组恢复良好率84.6%,高于对照组的67.9%(P<0.05)。结论: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能减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并发症,且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确切。
杜昌旺史罗宁宋锦宁谢万福姜海涛徐高峰白晓斌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外侧裂池导管插入术硝普钠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病因学,目前对其治疗仍局限于使用3H疗法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方法如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及罂粟碱输注法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明确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潜在可能性,同时通过临床上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监测,以提早发现和进行系统治疗有助于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愈率并降低致残率。
张明宋锦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0d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行囊内栓塞。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治疗结果经,检验。结果全组动脉瘤腔100%闭塞42例,95%闭塞者4例,90%闭塞者2例;其中100%闭塞的患者中A组22例,B组20例,两组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43,P〉0.05)。术中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3例。A组GOS:Ⅰ级10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V级3例;B组GOS: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V级1例。全组死亡率8.3%。术后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动脉瘤破裂后在中期(4-10d)并不是都伴有CVS;在该期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宋锦宁徐高峰王拓鲍刚谢昌厚隋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时机与并发症防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TAN-FAN)复合体的血管内栓塞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58例TAN-FAN复合体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TAN-FAN复合体中24例(41.4%)为出血后7天内进行栓塞,20例(34.5%)为出血后7天~2周内进行栓塞,14例(24.1%)为出血后2周~1个月内进行栓塞。58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6个,95%闭塞者9个,90%闭塞者3个;13例A型与31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4例C型中11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3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并发脑梗死3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I级43例,II级11例,III级3例,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1.7%。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TAN-FAN复合体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只有根据TAN-FAN复合体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栓塞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具有丰富的动脉瘤栓塞经验,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
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陈景宇张明张晓东徐高峰
关键词: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治疗
HMGB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Meta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获取关于HMGB1和胶质瘤关系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最后筛选出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符合标准文献,共5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和对照组HMGB1表达的差异采用检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优势比(OR)=26.53;95%可信区间(CI)=13.70~51.35;P<0.01]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均数差(MD)=16.55;95%CI=11.21~21.90;P<0.01]、HMGB1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关系的表达差异(OR=0.53;95%CI=0.31~0.90;P=0.02)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MGB1表达与胶质瘤是否伴有癫痫(OR=5.32;95%CI=0.10~293.11;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GB1表达相比对照组胶质瘤中的显著升高,且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提示HMGB1有望应用作为胶质瘤病理分级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伴有癫痫的胶质瘤组织与不伴有癫痫相比HMGB1表达无差异,没有诊断价值。
郭丹宋锦宁黄廷钦赵君杰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胶质瘤META分析
左颞部微小脑膜瘤1例报告
1999年
患男,40岁,间断性头痛伴全身抽搐10月,加重1月入院。10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头胀痛,继而出现面部向右侧抽动及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持续2~3min,醒后有恶心、呕吐。曾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检查,MRI示:左颞部头皮下血管瘤。经口服苯妥英钠,抽搐症状好转出院。1月前左额颞部头胀痛加重,低头或弯腰时明显,服药期间仍发生全身抽搐2次。查体:神清,头部无包块,左颞部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低头时,左颞部亦未发现包块,左颞前部有压痛,各颅神经检查均正常,四肢活动好,感觉正常。MRI示左颞极外侧部脑表面占位病变,大小约1.5cm×1.5cm×0.5cm扁平形病变(图1);CT头部扫描颅骨内未见异常。入院后行DSA血管造影示颅内外血管显影正常,未见异常血管影。头颅X片示左颞颅骨无异常。
王茂德刘守勋谢昌厚宋锦宁孟喜军
关键词:脑膜瘤左颞部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