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龙

作品数:18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肉瘤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骨肉瘤
  • 4篇肉瘤细胞
  • 4篇骨肉瘤细胞
  • 3篇腰椎
  • 3篇基因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式
  • 2篇椎管
  • 2篇肼苯哒嗪
  • 2篇钛板
  • 2篇疗效
  • 2篇后路
  • 2篇骨肿瘤
  • 2篇WWOX基因
  • 1篇单开门
  • 1篇单开门椎管扩...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第一...
  • 10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8篇石海龙
  • 10篇李甲振
  • 10篇张岩
  • 8篇王祥善
  • 5篇刘永奎
  • 5篇卢新昌
  • 5篇张怀栓
  • 3篇梅伟
  • 3篇姚杰
  • 3篇刘源
  • 3篇殷铁林
  • 3篇张华
  • 3篇闻嘉
  • 2篇张鹏飞
  • 2篇镐英杰
  • 1篇秦利
  • 1篇张红
  • 1篇曹顺海
  • 1篇吴学建
  • 1篇张鹏飞

传媒

  • 3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肼苯哒嗪对人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对WWOX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肼苯哒嗪、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酸(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及其联合使用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检测对骨肉瘤细胞中WWOX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初步明确肼苯哒嗪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制成细胞悬液,计数板计数5×10^4个,ml,加入96孔板。分为肼苯哒嗪组(药物浓度为0.1、1.0、10μmol/L)、5-Aza-CdR组(药物剂量为5、10、20μmol/L)、肼苯哒嗪联合5-Aza-CdR组f药物剂量为0.1μmol/L+5μmo/L、1.0μmol/L+10/μmol/L、10μmol/L+20μmol/L)及对照组(培养基)。噻唑蓝(M1Tr)比色法检测药物对MG.6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分布作用及凋亡影响;Real-TimePCR技术检测WWOXmRNA表达改变情况;Western-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细胞中WWO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肼苯哒嗪、5-Aza-CdR及其联合应用对MG-63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并与作用时间相关;联合应用较单用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肼苯哒嗪、5-Aza-CdR可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联合应用时诱导凋亡作用加强。肼苯哒嗪、5-Aza-CdR对骨肉瘤MG-63细胞中WWOX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联合作用使WWOX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肼苯哒嗪可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促进WWOX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肼苯哒嗪能够使抑癌基因WWOX基因甲基化状态逆转,表达增加,从而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
李甲振徐宗潮张岩卢新昌石海龙刘永奎
关键词:骨肉瘤肼苯哒嗪基因肿瘤抑制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上端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肿瘤的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肱骨近端骨肿瘤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术后疗效、生存情况、功能状况、并发症及处理.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右侧11例,左侧1...
李甲振张岩卢新昌刘永奎石海龙
胸骨肿瘤切除钛网重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切除后钛网重建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年至2012年6月收治8例胸骨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7-66岁,平均50.4岁。肿瘤类型包括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乳腺癌胸骨转移2例。肿瘤侵犯部位包括胸骨柄3例、胸骨柄与胸骨体均有侵犯3例、胸骨体2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穿刺或切开活检明确诊断。8例患者均采用胸骨肿瘤扩大切除、钛网胸廓重建术,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切除边界为肿瘤缘外2cm,其余病例切除边界均为肿瘤缘外3cm。术后定期门诊复查,主要观察胸廓外观是否出现畸形,钛网有无松动、外露,呼吸运动是否自如,有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不适,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摄胸部X线片观察固定装置是否松动及断裂。结果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术中危象及术中死亡。术后随访9个月~4年。1例术后1周时出现深部血肿,急诊行切开探查,清除血肿,重新放置负压引流,2周后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反常呼吸、皮下气肿、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9个月因肺转移死亡,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14个月因肝转移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患者胸廓塑型良好,随访期间钛网无松动、外露,呼吸运动自如,无呼吸困难、反常呼吸、胸闷、胸疼等不适;复查胸部正位x线片示胸廓无畸形,固定装置未见松动及断裂。结论胸骨肿瘤切除后钛网重建胸廓具有塑型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钛网是重建胸骨的理想材料。
张岩李甲振镐英杰卢新昌石海龙刘源张鹏飞
关键词:胸骨骨肿瘤修复外科手术
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8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94例和对照组292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组患者围术期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0.5~2h给药率为93.4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42%,手术切口感染率1.37%,干预组患者分别为97.62%、1.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1284.30±51.02)元,药费(2986.74±110.31)元,住院费用(9955.76±271.49)元,住院时间(12.65±2.08)d,干预组分别为(256.93±22.47)元、(2135.73±86.50)元、(8141.89±246.35)元、(8.92±1.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选择药物不合理率3.08%,联合用药不合理率2.40%,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率6.50%,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发生率4.11%,干预组患者分别为0.68%、0.34%、2.3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68.62±8.16)pg/mL,IL-6(225.45±15.50)pg/mL,IL-8(398.75±36.21)pg/mL,CRP(12.81±2.03)mg/L;干预组患者分别为(40.65±6.02)pg/mL、(169.23±12.13)pg/mL、(329.87±32.24)pg/mL、(9.23±1.7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术期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手术感染,调节炎症因子,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姚杰王祥善石海龙吴学建秦利
关键词: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炎症因子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干扰素-β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RTA)联合干扰素(IFN)-13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试验以及对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凋亡的相关基因19(GRIM-19)和原癌基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的ATRA/IFN-13,单用或联合应用对MG-63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法检测MG-63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G-63中STAT3与GRIM.19基因的扩增情况;Westernblot检测MG-63中STAT3与GRIM-19蛋白的表达。结果ARTA和IFN.B单用或联合应用均可抑制MG.63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并与作用时间有关;联合应用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A、IFN.B单独作用,可诱导MG-63凋亡;联合应用时,诱导凋亡作用显著增强。ARTA联合IFN-B作用,GRIM-19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1.620±0.095),GRIM-19蛋白明显升高(1.850±0.06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0.120±0.032),STAT3蛋白明显降低(0.540±0.07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TA/IFN.13作用,可明显抑制MG-6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诱导GRIM-19高表达,特异性结合于STAT3的转录活性区域,使原癌基因STAT3的表达降低。
李甲振张怀栓镐英杰张岩刘永奎石海龙闻嘉
关键词:骨肉瘤全反式维甲酸干扰素-Β
肢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分析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种少见的肿瘤,由分化的梭形肌纤维母细胞为主,以及大量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IMT多发生于肺,但也见于肺外的各种组织器官。有报道称IMT有发生于骨、下颌骨、脊椎、骼骨和骶骨,但发生于肌肉骨骼系统仍属少...
李甲振英杰张岩张怀栓张红石海龙刘永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及骨密度改善效果、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Cobb角改善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部位愈合,减轻疼痛,安全性高。
石海龙姚杰曹顺海王祥善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ROI-C、MC+及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行ACDF三种术式的早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及锁定式颈椎间融合器(MC+)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这三种ACD...
石海龙王祥善梅伟
关键词:融合器
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的基因(WWOX)的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WWOX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MG-63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G-63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与WWOX基因的扩增,Westernblot法检测MG-63中bcl-2和WWOX蛋白的表达。结果建立稳定表达WWOX的骨肉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显示转染WWOX组骨肉瘤细胞较转染WWOX组和对照组凋亡明显增加[(8.21±0.03)%比(1.13±0.03)%比(1.124-0.02)%,P〈0.05],转染WWOX组的WWOXmRNA表达明显增加(1.612±0.072),WWO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6804-0.072),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WWOX组的bcl-2mRNA表达明显降低(0.194±0.088),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2364-0.053),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WOX的骨肉瘤细胞MG-63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骨肉瘤细胞的凋亡增加,可能与bcl-2的表达下调有关。
李甲振闻嘉张岩张怀栓石海龙
关键词:骨肉瘤氧化还原酶基因转染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疗效
2023年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JOA评分均升高,ODI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术后3年、术后4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JOA评分升高,ODI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颈椎及四肢麻木疼痛无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出现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可能性较大,但整体而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并发症经过积极、合适的方案处理,大多都不影响最终疗效�
王金炉梅伟王祥善张华殷铁林石海龙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椎管扩大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