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泉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佛教与科学的相遇——太虚佛教科学论的再解读被引量:1
- 2006年
- 现代科学与佛教之间存在多维度、多层次的对话通道,可以实现彼此间“互容”、“互补”的关系。20世纪著名佛学家太虚对佛学与科学的融通,正是这样肇示了佛教与科学新联系的建立。由于佛教特有的理论资源和宗教传统,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在文化性质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特殊性。佛教与科学关系的特殊性说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但与宗教与科学各自的演化阶段以及整体的社会文化格局有关,而且还有赖于对特定宗教的文化蕴涵及其与科学特殊关系的洞察与诠释,这其中亦包括宗教思想家的解读视角。
- 王萌王雷泉
- 关键词:佛教
- 天台宗止观学说述评被引量:4
- 1987年
- 本文对中国佛教天台宗止观学说的宗教和哲学意义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天台宗空假中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思维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认识论上具有合理的因素;但其实质是离开社会实践,诉诸超越理性思维的神秘直觉,来解决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天台宗的观心实践把客观世界当作主体意识虚妄分别的产物,通过割断主体与外物、肉体的联系,反观意识本身,调整意识流向,主体就能在禅定状态中消融一切对立,实现无明向法性的转化;禅定所导致的意识状态变化,应该成为研究人类意识性质的一个课题。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在非理性的意识活动中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这种学说以主体在精神上的自由,为主体在现实社会中的不自由开脱,带有强烈的粉饰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色彩。
- 王雷泉
- 关键词:止观认识论理性思维主体性意识流实相
- 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 2011年
-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如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智慧的贡献日益凸现。佛法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佛法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也就是说,佛教是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的。
- 王雷泉吕晨(绘)
- 关键词:佛教精神当代人失范现象社会作用
- 世纪之交的忧思──“庙产兴学”百年祭被引量:14
- 1998年
- 王雷泉
- 关键词:庙产兴学佛教文化张之洞宗教政策《劝学篇》
- 王雷泉: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
- 健全的佛教教育体系,应该是以佛学院的宗教教育为核心,以居士组织和居士教育构成坚实的 社会基础,以世俗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佛学研究和教学为学术依托。本文试以《维摩经》所揭示的智慧,对 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效果再作探讨。以期化...
- 王雷泉
- 忧患与思考被引量:6
- 1994年
- 王雷泉释妙华徐玉成何云
- 关键词:宗教理论宗教家佛教界政教关系中国宗教
- 心净国土净 佛教的生态哲学
- 2014年
- 建立在缘起论和业力论基础上的佛教思想,能够为化解环境问题提供强大的思想资源,并形成巨大的实践力量。佛教的超越精神和广博视野,理应为现代生态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石。
- 王雷泉
- 关键词:佛教思想生态哲学现代生态学思想资源环境问题
- 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大众阅藏对于构建网络佛教之体的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这段话.来自欧阳渐先生。抗战期间.支那内学院内迁到四川江津。1938年,欧阳渐在《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中,精辟总结了流通佛经的重要性:“予,士也。予之所事,承先待后之事也。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迦叶、阿难,
- 王雷泉
- 关键词:救世佛教网络大众抗战期间
- 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被引量:14
- 1995年
- 统计数字表明,传播媒体时时使用的“宗教热”一词,是在文革中处于冰点以下的宗教,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升向常温的社会现象。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现实商品大潮的冲击,表现为“热中有冷”和“热中有乱”两种困局。文章分析了鸦片论、特区论、适应论、文化论、相容论、制衡论这六种相互矛盾的理论框架。认为由于理论上的暧昧不清,使正统宗教徒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使社会上有宗教需求的人对正统教团产生疑惑,从而促成地下宗教势力和歪门邪道盛行。作者提出有四种因素使佛教面临复兴的机遇:一、政教分离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二、佛教在各教平等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三、经济体制改革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四、具备独立品格的佛教知识分子群体正在形成。文章指出:佛教必须回应世俗化的挑战,调整在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中的关系,使信仰素质、组织规模和文化品位三者保持均衡发展。知识分子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将有效地制约“宗教非宗教化”现象的蔓延,并直接改变“宗教非学术化”的局面。经理性提纯的宗教,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有可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批判作用。化世俗而不为世俗所化,永远是佛教面临的现实课题。
- 王雷泉
- 关键词:宗教问题市场经济转轨中国宗教政教分离中国佛教
-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
- 2011年
-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柏林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开营式上代表学者致辞中所言。所谓"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中,聚焦为三个方面:一、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复兴过程中.我们如何从根本上肯定宗教对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重建的地位和作用,
- 王雷泉
- 关键词:宗教问题法华经法师文化语境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