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玲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集落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集落刺...
  • 2篇抗甲状腺药
  • 2篇抗甲状腺药物
  • 2篇集落
  • 2篇集落刺激因子
  • 2篇甲状腺
  • 1篇代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炎症
  • 1篇脂代谢
  • 1篇他汀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糖脂

机构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梁存福
  • 3篇张怀国
  • 3篇王玲玲
  • 2篇梁翠格
  • 1篇陶蕊
  • 1篇吴艳
  • 1篇李树法
  • 1篇李斌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98例。2组患者均予降糖、降压及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内皮细胞选择蛋白(Selectin)]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大小、斑块数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IMT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的糖代谢指标FPG、Hb A1c、FINS、HOMA-I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2±1.21)mmol/L vs(6.27±1.05)mmol/L,t=0.406,P=0.572;(6.21±0.65)%vs(6.08±0.73)%,t=0.662,P=0.339;(13.04±1.21)%vs(12.83±1.15)%,t=0.316,P=0.606;(3.75±0.27)vs(3.64±0.35),t=0.283,P=0.692)];脂代谢指标TC、TG、LDL-C的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8±0.33)vs(4.76±0.39),t=2.738,P=0.009;(1.69±0.14)vs(2.13±0.31),t=3.012,P=0.003;(1.74±0.27)vs(3.08±0.39),t=3.974,P=0.001;(1.26±0.21)vs(1.04±0.15),t=2.458,P=0.014)];炎症因子CRP、IL-6、TNF-α、ICAM-1、VCAM-1、Selectin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3±0.09)vs(0.92±0.11),t=2.576,P=0.036;(1.83±0.25)vs(2.32±0.36),t=3.119,P=0.025;(33.83±4.15)vs(41.92±6.11),t=3.102,P=0.029;(198.83±14.15)vs(210.92±15.11),t=2.583,P=0.035;(457.83±41.15)vs(501.92±38.11),t=
吴艳张怀国梁存福徐向文范海影陶蕊王玲玲李斌李树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托伐他汀糖脂代谢颈动脉粥样硬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导致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抗甲状腺药物(ATD)致不同程度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的患者,服用ATD前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服用ATD后3~16周,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0.09~0.499)×10^9/L(2次细胞计数);依据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轻、中、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B、C 3组;A组16例,B组14例,C组10例;3组患者立即停用ATD,给予盐酸小檗胺和利血生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第1次应用G-CSF 4~24小时复查血常规,以后每天复查血象,直至血中性粒细胞≥2.0×109/L考虑停药;有症状患者同时加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果中性粒细胞轻度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3~0.499)×10^9/L]、中度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1~0.299)×109/L]患者其粒细胞计数可逐渐上升至正常范围;重度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0.09×10^9/L)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较轻、中度缺乏的患者明显延长;中性粒细胞重度缺乏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应用G-CSF 4~24小时中性粒细胞不升,以后中性粒细胞上升较慢,其中7例患者粒细胞达正常水平,另3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严重感染死亡,死亡前1天中性粒细胞仍然不升高。结论G-CSF对轻、中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效果明确,且对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G-CSF对重度粒细胞缺乏恢复时间延迟,疗效不满意;第一次注射G-CSF 4-24小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评价G-CSF是否有效的指征。
张怀国王玲玲梁翠格梁存福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状腺药粒细胞缺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30例分析
2007年
张怀国王玲玲梁翠格梁存福
关键词:抗甲状腺药物粒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