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rf2基因启动子区-653A/G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PMO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57例绝经后住院妇女,测量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并依此将其分为正常组(109例)、减少组(130例)和疏松组(118例)。分别测定其血清Ca、P、ALP、OC、β-CTX、PTH和25(OH)D3的水平以及Nrf2基因启动子区-65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三组BMI、OC和β-CTX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10.81~165.7,P<0.01);骨质疏松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骨量正常组(χ~2=6.93,P=0.031);多因素分析显示,AA基因型和β-CTX的水平是PMOP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29,1.416;P<0.01),而体重是其保护因素(OR=0.938,P<0.05)。结论 Nrf2基因启动子区-653A/G多态性可能与PMOP的发生有关。
- 李晔李斌
- 关键词:NRF2基因多态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98例。2组患者均予降糖、降压及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内皮细胞选择蛋白(Selectin)]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大小、斑块数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IMT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的糖代谢指标FPG、Hb A1c、FINS、HOMA-I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2±1.21)mmol/L vs(6.27±1.05)mmol/L,t=0.406,P=0.572;(6.21±0.65)%vs(6.08±0.73)%,t=0.662,P=0.339;(13.04±1.21)%vs(12.83±1.15)%,t=0.316,P=0.606;(3.75±0.27)vs(3.64±0.35),t=0.283,P=0.692)];脂代谢指标TC、TG、LDL-C的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8±0.33)vs(4.76±0.39),t=2.738,P=0.009;(1.69±0.14)vs(2.13±0.31),t=3.012,P=0.003;(1.74±0.27)vs(3.08±0.39),t=3.974,P=0.001;(1.26±0.21)vs(1.04±0.15),t=2.458,P=0.014)];炎症因子CRP、IL-6、TNF-α、ICAM-1、VCAM-1、Selectin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3±0.09)vs(0.92±0.11),t=2.576,P=0.036;(1.83±0.25)vs(2.32±0.36),t=3.119,P=0.025;(33.83±4.15)vs(41.92±6.11),t=3.102,P=0.029;(198.83±14.15)vs(210.92±15.11),t=2.583,P=0.035;(457.83±41.15)vs(501.92±38.11),t=
- 吴艳张怀国梁存福徐向文范海影陶蕊王玲玲李斌李树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托伐他汀糖脂代谢颈动脉粥样硬化
- Graves病伴肝酶显著异常患者^(131)I治疗后的转归分析
- 2021年
- Graves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病因,大约2%的女性和0.2%的男性一生中可能罹患该病,升高的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均可能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1-3])。^(131)I是Graves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伴肝酶显著异常的患者中使用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Graves病伴肝酶显著异常患者^(131)I治疗后的转归情况,为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 薛忠光赵立明李斌胡睿婷
- 关键词: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以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一例临床分析
- 李斌胡睿婷张怀国
-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
- 李斌张怀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托伐他汀糖脂代谢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功能分析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探究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与免疫功能情况,为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5月医院进行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共3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3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不同类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构成比以及不同HPV感染型别患者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分析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感染HPV-6型患者有7例,感染HPV-11型患者有6例,而复合型感染患者为22例,并且在复合型感染患者中,HPV-6与HPV-11为患者感染的主要类型,该型别感染患者为13例;在对不同型别HP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显示,患者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相同,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并且不同型别HP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的差别。
- 李晔李斌宁玻刘海燕李振华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免疫功能
- 尿碘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尿碘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242例。测定所有患者的尿碘浓度,按《中国居民补碘指南》的标准,根据尿碘水平将患者分为碘缺乏组(<100μg/L)(n=155)、碘足量组(100~199μg/L)(n=57)、碘超足量组(200~299μg/L)(n=18)和碘过量组(≥300μg/L)(n=12)。所有患者均采用计算剂量法给予一次性^(131)I治疗,并在治疗后门诊规律随访6个月,以确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除碘超足量组的性别外,其他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服碘剂量、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不同尿碘水平状态的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除病程外,其余各指标均与^(131)I的治疗效果无关。结论:尿碘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 胡睿婷李斌
- 关键词:尿碘GRAVES甲亢
- 应用COM-B模型与理论域框架对GH^(131)I治疗病人康复行为促进及阻碍因素质性研究结果的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hyperthyroidism,GH)^(131) I治疗病人出院后康复行为阻碍和促进因素,为后续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GH^(131)I治疗病人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借助于COM-B模型和理论域框架,应用演绎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GH^(131)I治疗病人出院后康复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12个理论域(包括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决策过程、意图、目标、乐观、社会影响、环境背景和资源、注意力、情绪、社会/专业角色和身份)和COM-B模型中的6大组成元素(包括身体能力、心理能力、社会环境、物理环境、自发性动机、反应性动机),且在这些因素中阻碍因素明显多于促进因素。结论:GH^(131)I治疗病人出院后面临知识缺乏、症状困扰、心理负担过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疾病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促进病人康复行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 陈媛媛马金玲高伟李斌杜云赛
- 90岁以上高龄住院病人电解质紊乱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我国已不罕见。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国9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514004人。日渐增多的高龄老人给医疗带来了很多新的命题,增加对高龄所致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本研究对90岁以上高龄住院病人的电解质状况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这一群体的病理生理特征,更好地为高龄病人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李斌胡睿婷
- 关键词:电解质紊乱高龄病人高龄老人住院病人病理生理特征病理生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