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体育
  • 1篇大众体育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台
  • 1篇新华社
  • 1篇新华社记者
  • 1篇亚运会
  • 1篇养子
  • 1篇养子女
  • 1篇一线教师
  • 1篇运动员
  • 1篇增强体质
  • 1篇哲学
  • 1篇真义体育
  • 1篇争辩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体制
  • 1篇中国体育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体育

机构

  • 5篇日本广岛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

  • 5篇王水泉
  • 1篇金汕
  • 1篇张洪潭
  • 1篇李海燕
  • 1篇熊斗寅
  • 1篇木庭康树

传媒

  • 3篇体育学刊
  • 1篇体育教学
  • 1篇体育与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社会体育与身体性——柏拉图哲学中国家社会与体育的理念被引量:2
2007年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近代日本的体育是由于学校制度中相关内容的出现,才得以不断发展的。只不过,体育(身体教育)的概念被理解为培养人类存在的身体性活动时,其范围应考虑到复杂的社会现实与国民的需要而不仅仅限定在学校。笔者尤其关注的是日本社会体育的现状及其课题。佐藤曾对“社会体育”的概念进行过整理,即“所谓社会体育,是指学校时空维度以外被开展的体育的总称,其对象是被划分后的行政区域里面的居民”。令人遗憾的是,佐藤提出的“社会体育”的内涵,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明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理念,依靠行政干预或民间自发性行为提供服务,才是现代日本社会体育的现实j换句话说,我们在追求与国家政治体制一致的身体培养样式时,如果没有寻古问今、借鉴东西,很难说是人类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课题。
木庭康树王水泉
关键词:社会体育身体性柏拉图哲学国家社会国家政治体制
辨析“体质教育论”——兼论“身体教育”的发展被引量:17
2009年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王水泉辛志友李海燕
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
谈体育教学文件的编制——以日本一节保健体育课为例
2007年
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观摩课或公开课,成了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直接对话,一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最好媒介。要达到理想的看课效果,清晰、简洁、重点突出的书面教学设计文件必不可少。只不过根据一些文献来看,体育教学文件的编制的方法依然有待完善。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学术综述中,作为教学文件编制方面的不足,空泛、抽象的"教学设计"、华而不实的教学目标的制订等问题被指了出来。
王水泉
关键词:保健体育课教学文件体育教学改革一线教师中小学体育
“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被引量:9
2011年
广州亚运会期间,新华社记者杨明的系列文章,引发了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的直接回应,随后魏纪中、黄健翔等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各路媒体热议的"杨殷争辩",这场辩论的焦点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问题。作为一份重视学术品位,追踪学术前沿,反映体育动态的刊物,我们邀约了6位老中青嘉宾参与《"杨殷争辩"的思考:中国体育该往何处走》的笔谈。诸位嘉宾对"杨殷争辩"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究竟未来中国体育的走向如何,相信读者在品读6篇精妙的笔谈后,自然能得到答案。
熊斗寅张洪潭金汕刘波王水泉周济光
关键词:中国体育争辩骄傲广州亚运会新华社记者群众体育
日本的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
2011年
有“磁娃娃”美誉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很小的时候被父母“强迫”打球,边打边抹眼泪的画面,曾被日本电视台反复播放。受这一煽情画面的感染,模仿福原爱父母培养子女的方式,积极投身到打造“小小健将”行列中的日本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
王水泉
关键词: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电视台养子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