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良
- 作品数:283 被引量:87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肾移植术后一期后腹腔镜双侧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一期行后腹腔镜下双侧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PLBNU)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临床拟诊为原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UC)的肾移植患者行RPLBNU。早期采用传统RPLB-NU治疗11例,近期4例实施改良RPLBNU。结果:15例行RPLBNU均成功,未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340.3min;平均出血量173.3ml,1例患者输悬浮红细胞400ml;术后平均使用吗啡当量20.7mg;术后平均下地活动时间4.1d;平均住院时间11.1d。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口服免疫抑制剂,并且无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改良RPLBNU更安全,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除1例在术后27个月时发生左卵巢局部复发而放弃治疗失随访,平均随访46.0(17.0~73.5)个月,1例因膀胱肿瘤复发相继行膀胱肿瘤电切及膀胱部分切除治疗,仍存活。结论:肾移植术后RPLBNU,尤其是改良RPLBNU,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毕海马潞林侯小飞赵磊王国良
- 关键词:肾移植尿路上皮癌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腹腔镜手术
- 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对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三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其余作为实验组:梗阻3d组(S1)、梗阻1周组(S2)、梗阻2周组(S3)、梗阻4周组(S4)、梗阻8周组(S5)。实验组动物建立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取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上下各0.2cm输尿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下计数ICC样细胞密度并观察形态。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左肾盂及输尿管均见明显扩张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各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分别为:C(7.20±2.29)个/视野,S(7.02±2.68)个/视野,S1(3.54±1.85)个/视野,S2(6.30±1.19)个/视野,S3(4.30±0.67)个/视野,S4(4.42±1.45)个/视野,S5(4.70±1.09)个/视野。除了S2组以外的各实验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P均<0.05),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在各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变化与输尿管蠕动活性关系密切,为将来研究ICC样间质细胞在泌尿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张洪宪马潞林陆敏赵磊田晓军王国良黄毅
- 关键词:输尿管梗阻CD117
- 肾上腺囊肿的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2例肾上腺囊肿。肿物大小(3.6 cm×2.2 cm)^(10.0 cm×8.0 cm)。手术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扩张后腹膜间隙成功后,腰部取3个套管针穿刺入路。沿腰大肌向上打开肾周筋膜,游离肾上极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超声刀沿肾表面分离出肾上极和肾上腺囊肿。沿囊肿周围约1 cm的肾上腺正常组织切下囊肿。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10~150 ml,平均45 ml。术后住院3~7 d,平均4.5 d。2例较大囊肿术中囊肿破裂,吸净囊液后将囊壁完整切除,未出现切口感染。所有病例随访2~55月,平均32个月,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病人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方法。
- 张树栋马潞林黄毅王国良侯小飞卢剑赵磊张荣新
-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
- 肾脏上皮间质混合性肿瘤1例
- 2005年
- 田晓军马潞林侯小飞王国良肖春雷赵磊
- 关键词:肾肿瘤
-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9例报告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控制肾蒂及处理肾脏创面的方法。方法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月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9例,术中采取牵拉硅胶管不全阻断肾动脉,在距肿瘤0.5-1.0 cm超声刀切除肿瘤,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及可吸收线缝合肾脏创面。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3.5 h,平均2.6h;术中出血量50-400 ml,平均150 ml。围手术期无出血、尿漏等并发症。术后病理:8例透明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切缘均为阴性。9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3个月,肾功能正常,B超或CT显示无局部复发,B超、胸片、骨扫描显示无其他脏器转移。结论掌握一定的控制肾蒂及处理肾脏创面的方法,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田晓军王云鹏马潞林黄毅肖春雷侯小飞王国良卢剑洪锴
- 关键词:腹腔镜肾单位肾肿瘤
- 肾移植后发生双侧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探讨(附5例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双侧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5例肾移植后发生双侧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肾移植术后21~58个月检出,其中同时发现双侧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3例,一侧移行细胞癌术后发现对侧移行细胞癌2例。2例分两次分别切除双侧肾脏、输尿管和部分膀胱壁,3例一次性切除双侧肾脏、输尿管和部分膀胱壁。术后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继续膀胱灌注化疗,随访5~19个月无复发。结论:国人肾移植术后发生双侧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并不鲜见,必须警惕;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下腹部开放手术切除病变,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有效。
- 赵磊马潞林侯小飞王国良张树栋张荣新
- 关键词: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移行细胞癌
- 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3例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37~81岁,平均64.6岁;13例均有血尿症状,其中3例合并贫血,1例合并膀胱刺激征,1例同时合并以上所有症状。13例中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13例肿瘤组织均有巢状结构;12例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2例伴原位癌),1例为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1期2例,T2期4例,T3~4期7例。4例行TURBT的患者术后接受膀胱灌注化疗,3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1例行TURBT的患者术后接受静脉化疗,1例行TURBT的患者术后先后接受膀胱灌注化疗和静脉化疗,余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未行特殊治疗。13例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39个月,其中2例复发,1例转移,1例肿瘤进展,2例非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症状无特殊,病理有独特的小巢状结构,目前的治疗方式仍以TURBT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预后不佳。
- 覃子健毕海王国良陆敏马潞林
-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的应急处理
- 目的 总结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的应急处理经验.方法 总结我中心19例后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
- 王国良马潞林黄毅赵磊刘可
-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尿毒症于1 996年10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移植肾置入右髂窝;因移植肾失功能于2001年3月行第二次肾移植术,移植肾置于左侧髂窝。2006年11月出现右侧移植肾区疼痛,伴镜下血尿。B超、CT检查发现右侧移植肾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在全麻下行移植肾探查术,将右侧移植肾完整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 h,出血量150 ml,病理检查报告为移植肾癌肉瘤。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排斥反应与肠梗阻,病情急剧恶化,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移植肾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 张树栋马潞林刘余庆王国良侯小飞罗康平赵磊
- 关键词:肾移植癌肉瘤
- 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报告
- 目的:探讨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和结果:1例青年女性,体检发现右肾占位,CT和MR均怀疑肾癌,术后病理回报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另1例青年男性,外院右肾肿物右肾切除术后2年复发,我院病理科会诊...
- 唐文豪侯小飞赵磊王国良黄毅马潞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