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丁丁
- 作品数:20 被引量:16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asL在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中表达及其与心肌病变关系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Fas/Fas配体(ligand,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小鼠柯萨奇B3病毒(CVB3)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等分为实验组即CVB3感染组及对照组即非感染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处死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浸润细胞中FasL的表达,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中CVB3RNA;半定量分析FasL抗原及CVB3RNA水平,并分析FasL表达水平与心肌中CVB3复制及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①实验组存活小鼠心肌均可见单核细胞浸润和坏死等病变,而对照组小鼠心肌均未见任何损害;②实验组存活小鼠心肌中均见FasL抗原阳性细胞浸润,而对照组则无;③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Fas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FasL抗原阳性信号指数与CVB3RNA杂交阳性信号指数无显著相关(r=-0.25,P>0.05),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5)。结论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可表达FasL;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可能无抗病毒作用,但可能通过调节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对心肌细胞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熊丁丁杨英珍胡英胡英
- 关键词:FAS/FASL小鼠CVB3
- 病毒介导的心肌损害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1999年
- 尽管早已发现肠道病毒等众多病毒可以引起心肌炎,但是病毒感染后心肌损害的机制则争论了四十余年,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最早认为病毒的直接作用是心肌损害的主要机制,然而,由于从心肌炎患者的心肌中不易分离出病毒或检出病毒抗原,及柯萨奇B3病毒(CVB3)不能致去...
- 熊丁丁杨英珍
- 关键词:心肌损害发病机制病毒介导
- 窄脉冲直流电消蚀对实验性室速及犬房室结的作用
- 1993年
- 应用低能量窄脉冲直流电(DC)消蚀家兔实验性室速和犬房室结。结果:(1)硝蚀家兔右室心外膜实验性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点(乌头碱注入部位),和常规脉冲DC相比,疗效相同,所用能量低,组织损伤轻;(2)经导管消8只犬房室结,4只形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余均为1:1房室传导,例题AH间期较消蚀前长,2周后复查,3例Ⅲ°AVB中,Ⅲ°AWVB及Ⅱ°Ⅰ型AVB为1例,另1例恢复1:1房室传导,但AH莘期较消蚀前长,余间期仍长于消蚀前,均无严重并发症。
- 熊丁丁罗伟等
- 关键词:心律失常电疗法烧灼术
-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机制探讨
- 1998年
- 目的:探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或心肌)标本的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和穿孔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的浸润细胞中,发现有CD4+细胞10例,CD8+细胞14例,CD16+细胞12例;先心瓣膜(或心肌)仅2例有少量的CD4+细胞。穿孔素仅见于有CD8+/域CD16+细胞的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标本中。结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穿孔素是由CD8+与CD16+等细胞释放的损伤瓣膜的主要效应分子。
- 徐德民蒋振斌周光华杨英珍熊丁丁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胞介导细胞毒
- 穿孔素介导的溶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1996年
- 穿孔素是一种功能和结构均类似补体C9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CTL和NK细胞的胞浆颗粒中。业已证明,它是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MC)的主要溶细胞效应分子。本文概述了穿孔素在CMC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特点、意义。
- 熊丁丁武勇琴
- 关键词:穿孔素细胞毒作用
-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标本中肠道病毒RNA的检测
- 1997年
- 为探讨肠道病毒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中的作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键反应对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标本和11树先心患者瓣膜(或心肌)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瓣膜标本中阳性14例,阳性率41.2%;先心患者瓣膜(或心肌)标本阳性1例,阳性率9.1%,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与肠道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
- 徐德民蒋振斌熊丁丁杨英珍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肠道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NA
- 非电弧直流电用于心内消融术的进展
- 1994年
- 非电弧直流电用于心内消融术的进展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熊丁丁综述罗伟,况明星审校1982年,Scheinman等[1]首先报道由普通除颤器提供直流电,消融阻断希氏束成功以来,经静脉导管传递直流电心内消融术已发展为治疗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 熊丁丁罗伟况明星
- 关键词:除颤器心律失常
- 牛磺酸对实验性小鼠Coxsackie 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用Coxsackie B3病毒(CV 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病毒心肌炎(VMC)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对此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牛磺酸能减少感染病毒后小鼠的死亡只数,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害,减少感染CVB3后ECG的异常变化,加快血清及心肌CVB3RNA转阴,感染CVB3后血清牛磺酸浓度明显增加.本实验结果显示,牛磺酸对实验性VMC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宿燕岗熊丁丁杨英珍李延文陈灏珠
- 关键词:牛磺酸小鼠COXSACKIE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保护
- 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1999年
- 目的探讨穿孔素(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等分为CVB3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处死并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浸润细胞中PFP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中CVB3RNA;半定量分析PFP抗原及CVB3RNA水平,并分析PFP抗原水平与CVB3复制及心肌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PFP抗原阳性信号指数与CVB3RNA杂交阳性信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P<0.05),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VMC发病中可能具有抗病毒及致心肌损害双重作用。
- 熊丁丁杨英珍胡英陈灏珠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免疫穿孔素细胞毒效应
- 穿孔素与病毒性心肌炎被引量:12
- 1996年
-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MC)被认为是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主要发病机理之一。穿孔素是CMC的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等释放的主要效应分子。本文介绍了穿孔素的一般性状、穿孔素在VMC中致心肌细胞损害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穿孔素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可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熊丁丁
- 关键词:穿孔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毒作用效应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