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兴飞
- 作品数:37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树突状细胞MicroRNA表达谱在HBsAg刺激后的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建立HBsAg刺激树突状细胞(DC)前后microRNA(mi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原代DC,分别用HBsAg、LPS、TNFα刺激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比较,筛选出HBsAg刺激后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靶基因初步预测。结果HBsAg刺激前后miRNA差异表达2倍以上者共30个,其中16个上调,14个下调。三个不同刺激组间miRNA差异谱存在不同差异。筛选出的靶基因中包含DC信号通路的相关成分。结论HBsAg刺激DC后的miRNA表达谱的变化存在特异性;靶基因的初步筛选结果进一步提示了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熊晓佳彭雁忠潘兴飞徐启桓李刚
- 关键词:树突细胞乙型
- IL-32对HepG22.15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2(IL-32)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HepG2 2.15细胞,插入HBV全基因组,持续表达)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IL-32(0~0.4μg/mL)蛋白质与HepG2细胞、HepG2 2.15细胞共培养,48h后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收集与IL-32共培养48h的HepG2细胞、HepG2 2.15细胞,加入AnnexinⅤ和PI,室温避光孵育15mi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将IL-32(0.2μg/mL)与HepG2细胞、HepG2 2.15细胞共培养,分别于0、12、24h后收集细胞,Human Active Caspase-3Immunoassay检测试剂盒检测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Caspase-3Colorimetric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IL-32抑制HepG2细胞、HepG2 2.15增殖,诱导HepG2细胞、HepG2 2.15细胞凋亡,且随着IL-32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水平亦增高。IL-32诱导HepG2细胞、HepG22.15细胞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及Caspase-3酶活性均增加。结论 IL-32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通路诱导HBV感染的肝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亦参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伤的发生。
- 潘兴飞孙媛丽贺琪尹旺春符明鹏沈关心朱慧芬
- 关键词: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凋亡CASPASE-3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定量检测HBeAg的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HBeAg水平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免疫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78例HBeAg阳性患者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HBV DNA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分析基线及治疗期间HBeAg水平与HBV DNA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48周,HBV DNA转阴66例(84.6%),HBeAg转阴28例(36.6%);基线HBeAg水平<436 s/co或治疗12周时HBeAg下降>2.5 log10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转阴及HBeAg转阴。结论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HBeAg水平可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
- 邓丽红潘兴飞李刚
- 关键词: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探讨CTGF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组60例CHB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后12、24周外周血,ELISA检测外周血中CTGF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CTGF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中CT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后外周血中CTGF、HBV DNA载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后外周血CTGF表达下降,CTGF可作为反映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 潘兴飞郑常龙麦丽严颖邹小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白细胞介素32γ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κB通路诱导LX-2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 IL-32)可否诱导肝星状细胞LX-2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L-32γ与LX-2细胞共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用定量 PCR检测MMP-9 RNA表达水平, MMP-9蛋白质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检测。接下来将Nuclear factor kappa B ( NF-κB)亚基p50、 p65真核表达载体pCMV-p50、 pCMV-p65单独或联合转染LX-2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MMP-9蛋白质表达水平。将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SN50加入IL-32γ与LX-2细胞共培养的培养液中,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MMP-9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IL-32γ可以诱导人LX-2细胞表达MMP-9,且其表达水平随IL-32γ浓度增加而增强; NF-κB亚基p50、 p65可以诱导LX-2细胞MMP-9表达增高; NF-κB抑制剂SN50阻断NF-κB通路可降低IL-32γ诱导的MMP-9表达。结论 IL-32γ通过活化NF-κB通路诱导LX-2细胞表达MMP-9, IL-32可能通过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MMP-9参与肝纤维化形成。
- 潘兴飞张绍全黄小萍朱慧芬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
- IL-32增强N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
- 2015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是否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s,NKcells)细胞对HepG22.15细胞(插入HBV全基因组,持续表达)的杀伤。方法将IL-32加入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培养48h,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NK细胞与之共培养4h,再加入CCK-8试剂孵育,4h后用酶标仪检测A值,计算NK细胞的杀伤率。接下来将不同浓度的IL-32加入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培养48h.然后加入NK细胞与之共培养4h,再加入CCK.8试剂孵育,检测A值,计算NK细胞的杀伤率。结果IL-32可增强不同浓度的N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NK细胞与HepG22.15细胞的比例为50:1时杀伤活性最强。IL-32呈剂量依赖性增强N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结论IL-32可增强N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可能具有抗HBV的作用及参与HBV感染后的肝损伤。
- 潘兴飞梁嘉仪杨小安曹红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HEPG2
-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3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隔相对正常肝组织及13例正常肝组织FAP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差异.结果 FAP mRNA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远隔相对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于对照组正常肝组织的差异倍数值分别为5.14 ±6.69、1.58±0.96、1.63 ±0.9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1,P<0.05);FAP mRNA的差异倍数值在Ⅰ期、Ⅱ期、Ⅲ期肝癌中分别为2.89±3.35、4.15±4.69、10.09 ±9.51,在高、中、低分化肝癌中分别为1.62±1.74、3.84±3.79、11.26±1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P可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乙肝相关性肝癌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张烨琼卢建溪孙海霞舒欣曹红潘兴飞徐启桓李刚
- 关键词:肝细胞肝炎病毒乙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miR-196a-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miR-196a-2 SNP位点rs11614913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或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139例,其中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82例,无病毒学应答(NVR)或复发组57例,采集静脉血并进行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对miR-196a-2进行SNP分型,组间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位于miR-196a-2 rs11614913位点的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A值=3.5(1.402-8.737)],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1,A值=4.000(1.330-12.031)].T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值=1.926(1.185-3.131)].结论 位于miR-196a-2基因区rs11614913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与SVR相关,而C等位基因或CC基因型与NVR或复发相关.
- 洪晓绿曹红赵方潘兴飞张卡徐启桓赵志新李刚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肝炎病毒等位基因
- 孕产妇血流感染111例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孕产妇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产科病房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收集血流感染孕产妇111例,孕妇31例(27.9%),产妇80例(72.1%)。88例(79.3%)合并妇产科相关疾病及并发症,15例(13.5%)有泌尿系统、腹腔或宫腔原发感染灶。111例均有发热,7例出现感染性休克。109例(98.2%)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但其中6例孕妇感染性流产。分离出118株细菌,31株(26.3%)来自妊娠期病例,87株(73.7%)来自产后病例。革兰阴性菌69株(58.5%),革兰阳性菌46株(39.0%),念珠菌3株(2.5%)。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4.1%)、肠球菌属(22.0%)、葡萄球菌属(5.1%)。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率为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率为100%,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88.5%。结论孕产妇血流感染多发生于分娩后,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孕妇血流感染也可导致感染性流产,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及肠球菌属多见,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高。
- 区雪婷潘兴飞周力阳
- 关键词:血流感染妊娠菌群分布药物敏感性
- 抗TfR scFv-SLC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与鉴定
- 2009年
- 目的:构建、表达和鉴定抗转铁蛋白受体(TfR)单链抗体(scFv)-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融合蛋白。方法:以pDsRed2-N1-CCL21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得到两端有EcoRⅠ、NotⅠ酶切位点的SLC基因。以EcoRⅠ、NotⅠ双酶切pET28a+scFv载体和PCR产物,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TfRscFv-SLC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TfR scFv-SLC的表达特性。FCM测定scFv-SLC与肿瘤细胞结合活性。结果: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鉴定可见约350bp的小片段,与SLC的理论值相符,DNA测序结果表明含有TfRscFv-Linker-SLC序列,表明pET28a+scFv-SLC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IPTG诱导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约41kD的条带,符合scFv-SLC理论值。FCM结果显示TfR scFv-SLC可与MCF-7、HepG2细胞结合,且结合的阳性率较TfRscFv有所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与表达scFv-SLC融合蛋白,且能与MCF7、HepG2等细胞特异性结合。
- 潘兴飞刘静沈昕许海霞姚欣欣陈广生胡军朱慧芬雷萍沈关心
- 关键词:转铁蛋白受体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融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