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 作品数:2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IL-17及其相关分子在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 <正>目的研究IL-17及其相关分子IL-23、TNF-α、MMP9在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年在我院收治的43例脑梗死患者,于梗死后第3-4天抽取脑脊液,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
- 肖颖秀庄伟端杜登青李雯刘潇强陈丽芬黄文盛
- 文献传递
- 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在HTLV-Ⅰ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患者中的价值
- 目的 研究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变化在HTLV-Ⅰ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AM/TSP患者CSF上清液中的...
- 肖颖秀庄伟端杜登青李雯刘潇强黄文盛
- 关键词:HAM/TSPTREG细胞
- PU-040低氧预处理通过Akt/FOXO对成年大鼠全脑缺血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 王涛詹丽璇李雯徐造成孙卫文徐恩
- 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我院89例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进行对照,通过ELISA法测定MMP-9及CRP,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及部位分型差异。结果健康组MMP-9、CRP分别为(175.03±34.20)ng/ml、(2.67±0.77)mg/L,较其他3组低(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MMP-9分别为(312.57±49.20)ng/ml、(431.54±84.69)ng/ml、(649.25±74.88)ng/ml,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CRP水平分别为(3.49±1.61)mg/L、(4.33±2.03)mg/L、(7.28±3.03)mg/L,与MMP-9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梗死体积越大,MMP-9、CRP水平越高;皮质加皮质下梗死MMP-9、CRP均高于皮质梗死、皮质下梗死、脑干或小脑梗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MMP-9、CRP水平显著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部位分型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病变程度观察指标。
- 李雯巫顺秀杨俭庄伟端肖颖秀
- 关键词:青中年
- 18例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 :探讨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我院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神经梅毒患者,入院前无1例确诊,门诊均以脑血管病或头痛、头...
- 庄伟端林鑫江肖颖秀李雯刘潇强
- 关键词:神经梅毒流行病学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观察血清脂蛋白(a)[LP(a)]在缺血性脑卒中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测定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与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CI)急性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LP(...
- 刘潇强庄伟端肖颖秀李雯杜登青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李雯徐恩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 对48例TIA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Fg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48例...
- 刘潇强李雯林鑫江肖颖秀庄伟端
- RNA干扰Tax基因表达对HAM/TSP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 :探讨RNA干扰Tax基因表达对HAM/TSP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运用RNAi技术特异性干扰Tax基因的表达, 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法鉴定T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对干扰后的T...
- 肖颖秀庄伟端张俏忻杜登青李雯刘潇强
- 关键词:流式细胞技术
- 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脑梗死模式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3例,通过头颅影像学及颅内外血管评估,分析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在123例入组病例中,与单纯颅内或颅外脑血管狭窄者相比,颅内外脑血管狭窄共存者中深穿支+皮层支,深穿支+皮层支+分水岭脑梗死多见(P<0.05),大脑中动脉皮层支脑梗死亦较多见(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动脉-动脉栓子形成为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并存者发生脑梗死可能的机制。
- 李雯庄伟端杨俭
- 关键词:脑梗死脑动脉狭窄脑梗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