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颖秀
- 作品数:81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00例AIS患者,分为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两组均予控制颅压、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常规降脂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强化降脂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连用14 d。结果:降脂后14 d强化降脂组和普通降脂组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强化降脂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能降低AIS患者血脂,对AIS有确切保护作用。
- 林高攀肖颖秀李雯陈丽芬庄伟端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急性缺血性卒中高敏C-反应蛋白
- 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短期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且应用常规剂量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79例,男124例、女55例,平均年龄65.6岁,评估患者rt-PA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5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各指标对AIS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预后良好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CysC、血小板计数、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9、Z=-2.455、t=-2.172、Z=-6.366,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ysC、溶栓前NIHSS分值、血小板计数是溶栓短期预后独立相关因素。Hcy和CysC对AIS患者溶栓不良预后的预测界值为11.30 μmol/L和1.135 mg/L,敏感度为0.610和0.542,特异度均为0.767。结论 血清Hcy及CysC与AIS患者溶栓不良预后独立相关,血清Hcy和CysC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溶栓不良预后的2个指标。
- 吴绍惠肖颖秀杨丹晓彭海聪黄晓新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阿替普酶短期预后
-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及外周血Fas、肿瘤坏死引子α(TNF- α)和Bcl -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单细胞电泳检测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ELISA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Fas、sFasL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TNF -α和Bcl -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OIN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1 )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3 .63%±0 .48%,与健康对照组(1 .63% ±0 .57% )比较显著增高(P<0 .05)。(2)患者血清sFas表达水平为(1 .08±0 .26)ng/ml,与OIND组[ (0 .29±0 .05)ng/ml]及健康对照组[ (0 .18±0 .07)ng/ml]比较显著增高(P<0 .05 );血清sFasL表达水平[ ( 0 .26±0 .11 )ng/ml]高于OIND组[ (0 .22±0 .04 )ng/ml]及健康对照组[ ( 0. 21±0 .05 )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脑脊液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分别为( 0. 19±0 .07 )ng/ml和( 0. 24±0 .08 )ng/ml,显著高于OIND组[ (0 .11±0 .06)ng/ml、(0 .01±0 .01)ng/ml,P<0 .05]。(3)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TNF -α表达?
- 肖颖秀郑璇
- 关键词:凋亡相关因子脑脊液脊髓病截瘫患者HAM/TSPSFASL
- 三种常用抗癫痫药物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
- 2007年
- 目的:建立适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三种抗癫痫药物系统分离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方法。方法:考察了运行缓冲液体系中各种参数,包括SDS浓度、电泳缓冲液浓度、pH值、分离电压对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MECC优化分离系统为:石英毛细管75μm×37cm,电泳缓冲液为15mmol/L磷酸缓冲液(pH=9.4)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5mmol/L。分离温度20℃,分离电压25KV,压力进样:10psi×5s,正极进样,负极柱上200nm检测。结果:三种常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在5分钟之内获得了理想的分离。结论: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和检测上述三种抗癫痫药物。
- 肖颖秀蔡应木张俏忻焦晓阳
- 关键词: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
-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脂四项(TG、TC、LDL-C,HDL-C)水平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AIS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入住汕头大学医...
- 庄伟端林高攀陈丽芬刘潇强肖颖秀
- 文献传递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附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ation syndrome,OHSS)并发颅内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报告1例OHSS并发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并对该病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是28岁青年女性因继发性不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出现失语和偏瘫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罕见病例,卒中的原因可能是OHSS并发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结论OHSS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为低灌注、高凝状态等。在临床中应严格筛查选择合适的体外受孕对象,慎防OHSS发生。
- 杨淑婷庄伟端肖颖秀刘潇强
- 关键词:脑梗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促排卵治疗发病机制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 目的 1、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危险因素;2、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
- 庄伟端林高攀陈丽芬刘潇强肖颖秀
- 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AM/TSP患者体内的变化及Tax蛋白对IL-17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TLV-Ι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TLV-Ιassociated myelopsthy/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AM/TSP)患者中的变化及Tax蛋白对IL-17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AM/TSP患者CSF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应用RNAi干扰技术抑制Tax蛋白的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干扰后细胞培养悬浮液中IL-17的表达。结果HAM/TSP患者脑脊液上清中IL-17含量(4.58±0.70)pg/mL较对照组(0.76±0.17)pg/mL显著升高(P<0.01);HAM/TS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2.00%±0.64%)较对照组(0.41%±0.24%)显著升高(P<0.01)。RNAi技术干扰Tax蛋白表达后,IL-17水平(5.04±1.27)pg/mL较未干扰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IL-17水平(7.69±2.11)p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AM/TSP患者体内显著提高,提示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而且IL-17的表达水平受Tax蛋白调控。
- 肖颖秀庄伟端张俏忻
- 关键词:TH17细胞
- 抽动障碍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日本光电公司提供的MEB-9104K诱发电位检测系统测定41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P300并与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为(582.7±137.4)m s,波幅为(24.78±10.25)μV,对照组潜伏期为(501.2±126.0)m s,波幅为(23.15±10.00)μV。2组潜伏期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波幅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各亚型之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在治疗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值得参考。抽动障碍各亚型之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别。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 胡莲清郑璇欧利民林丽丽庄伟端吴育彬郑俊忠肖颖秀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 磁共振成像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 5例 ,其余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最终经MRI确诊。结论 :MRI显示多发性硬化优于CT。且脱髓鞘斑块在MRI的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复发次数增多而增多。长短与MRI所示脱髓鞘斑块的大小及数量非成正比。同时还提出了多发性硬化与多发性脑梗死、脑转移瘤。
- 杜登青江耀睦肖颖秀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