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急性
  • 4篇溶酶
  • 4篇溶酶原激活剂
  • 4篇溶栓
  • 4篇纤溶
  • 4篇纤溶酶
  • 4篇纤溶酶原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纤溶酶原激活...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激活剂
  • 4篇梗死
  • 3篇溶栓治疗
  • 3篇重组组织型
  • 3篇重组组织型纤...
  • 3篇组织型
  • 3篇组织型纤溶酶...
  • 3篇组织型纤溶酶...
  • 3篇静脉溶栓

机构

  • 1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李雯
  • 10篇李欣
  • 5篇刘凌云
  • 3篇杨梅莉
  • 2篇王雅琼
  • 1篇丁素菊
  • 1篇胡亮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其中静脉溶栓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均有效和安全。
胡亮李欣李雯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早期血肿扩大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在6 h之内相对常见,6 h之后显著降低,且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症状恶化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因此,通过超早期止血治疗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早期血肿扩大最小化,目前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的出现成为研究热点。
王雅琼李雯李欣
关键词:脑出血
海马内注射MK-801对甲醛炎性痛大鼠海马NO含量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海马内给予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足底注射甲醛诱导的海马一氧化氮生成增加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NO含量。结果足底注射甲醛后大鼠即出现舔、咬注射侧脚掌等疼痛相关表现,注射甲醛后12h时,海马组织NO含量显著增加;预先海马内注射MK-801,可使甲醛炎性痛大鼠海马组织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海马内注射MK-801可逆转甲醛炎性痛诱导的海马NO产生的增加,海马内NO生成增加可能与NMDA受体的活动有关。
刘凌云李欣李雯
关键词:海马一氧化氮MK-801
急性脑梗死导致脑-心综合征77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导致脑-心综合征其梗死部位与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改变的关系。方法77例已诊断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1周内头颅MRI结果按发病部位分为岛叶组、脑干组、其他组三组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谱情况变化。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心肌酶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位于岛叶部位的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数量远高于脑干及其他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岛叶的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数量远高于左侧岛叶,有统计学意义(P<0.01)。77例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异常44例(57.1%);岛叶部位的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异常率远高于脑干及其他部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部位急性脑梗死常导致脑心综合征,在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李雯杨梅莉李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心综合征心电图心肌酶谱
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
2006年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56例和非急性脑血管疾病组244例进行Holmes生活变化单位表的问卷调查,并做对照研究。结果(1)经历生活事件的群体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生活事件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结论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重大不良生活事件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认知及应付模式,获得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杨梅莉李欣李雯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对AD模型鼠HIF-1α蛋白含量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Aβ25-35构建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1周后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HIF-1α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AD模型大鼠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海马神经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显着降低(P<0.05)。结论 rAAV-HIF-1α能够转染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持续稳定表达HIF-1α蛋白并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刘凌云李欣李雯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缺氧诱导因子1Α
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被引量:6
2010年
李欣丁素菊李雯刘凌云
关键词:脑梗死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3d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抗凝组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银杏达莫20mL,均每日1次治疗7d;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另外再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7d;对照组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40mg和银杏达莫20ml,均每日一次治疗7d;治疗前和治疗7d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d后联合治疗组较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
杨梅莉李雯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11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尽早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由于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差,缺血数分钟即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故溶栓治疗的药物和时机是影响疗效的关键。
李欣李雯刘凌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溶栓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rFⅦa对脑出血早期血肿再扩大的干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rFⅦa)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再扩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 h内完成头颅CT的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rFⅦa治疗组(rFⅦa组)和未应用rFⅦa组(对照组),rFⅦa组给予40μg.kg-1 rFⅦa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 h后比较血肿变化,同时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以评价转归。结果:24 h后复查头颅CT时rFⅦa组血肿扩大(>33%)4例(12.5%),对照组血肿扩大11例(3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 h后rFⅦa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增加(P<0.05),NIHSS评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mRS评分在0~3分的患者所占该组比率分别为84%和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FⅦa对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李欣王雅琼李雯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