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辉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淀粉样
  • 2篇淀粉样蛋白
  • 2篇穴位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经络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氧化应激反应
  • 1篇源性
  • 1篇支配
  • 1篇内注射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神经
  • 1篇注射
  • 1篇外源
  • 1篇外源性
  • 1篇外周
  • 1篇外周神经
  • 1篇脑室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公安医...

作者

  • 4篇李爱辉
  • 2篇高雪
  • 2篇樊继云
  • 2篇恽君惕
  • 2篇茹炳根
  • 2篇任宏伟
  • 2篇刘燕
  • 1篇谢益宽
  • 1篇刘克
  • 1篇杨功明
  • 1篇王薇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4
  • 2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鼠侧脑室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观察外源性 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peptide ,Aβ) 2 5~ 35引起大鼠大脑的氧化应激。于大鼠侧脑室内一次性注射聚集态的Aβ(2 5~ 35 ) 15nmol后 ,5 ,9和 14d分别测定海马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alodialdehyde ,MD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reducedglutathione,GSH)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peroxidase,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Aβ组大鼠术后 5d时MDA含量增加 (P <0 0 5 ) ,抗氧化酶GSH PX活性下降 (P <0 0 0 1) ,9d时GSH 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14d时 ,两组间各个指标均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在大鼠脑室内一次性注射Aβ(2 5~ 35 )可导致氧化应激反应 ,这一改变与时间相关 。
李爱辉刘燕任宏伟恽君惕高雪樊继云茹炳根
关键词: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氧化应激动物实验
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海马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金属硫蛋白对 β 淀粉样蛋白 (Aβ)所致的氧化应激 (OS)的影响。 方法 在成年大鼠侧脑室内注入聚集态 β 淀粉样蛋白1 5nmol后 ,随即在实验组用微渗泵持续注射不同剂量和种类的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 ,对照组金属硫蛋白用生理盐水代替。 5d后测定大鼠海马几种氧化 抗氧化指标以及与认知能力有关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力。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 ,低浓度MT2 (0 0 5g/L)和高低 (1 0和0 0 5g/L)两种浓度的MT3均可导致GSH水平升高 ,低浓度MT3还可以使海马中GSH Px的活性增强。高浓度MT3不但对抗氧化酶无影响 ,组织中MDA含量反而升高。结论 MT脑室内注射可以提高鼠脑的抗氧化能力 ,但MT3的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相同浓度的MT2和MT3后者使动物抗氧化能力提高的作用更强。
李爱辉刘燕任宏伟恽君惕高雪樊继云杨功明茹炳根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Β-淀粉样蛋白氧化应激
皮肤神经感受器的分布与经络线及穴位的关系
<正>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记录大鼠小腿及足部的皮肤感受器的分布并探讨与经络及穴位的关系。从神经细束记录触压觉的传入纤维电活动,绘制A类纤维的皮肤感受野区域。共确定支配大鼠小腿及足部的421根传入纤维的感受野范围,其中胫神...
李爱辉谢益宽
文献传递
穴位的外周神经密集支配及其易反射激活特性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分析穴位与经脉的神经末梢支配特点。方法:在40只Wistar大鼠和15只SD大鼠上,通过电生理学的外周单神经传入纤维的记录、鉴定和感受野测定以及激活C类纤维并诱发感受野的伊文氏蓝血浆外渗的形态学方法,比较穴位区与非穴位区的神经末梢支配密度的差异,并比较穴位刺激诱发的反射活动与穴位和经脉的关系。结果:按解剖学的标准,在相当于传统的穴位区,神经生理学记录到的A纤维末梢密度及刺激C纤维诱发的伊文氏蓝渗出显示的传入神经末梢的密度,均远比非穴位区高,其中,重点穴位神经末梢最为密集,神经末梢密集带沿着经脉的走向分布;穴位刺激特异性地诱发同经性的反射性传出活动。结论:所谓"穴位"实质上是神经支配密集的易兴奋的皮肤/肌肉-神经复合体。
刘克李爱辉王薇谢益宽
关键词:穴位经络感受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