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昶罕
- 作品数:34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试析民族传统工艺的价值转型
- 民族传统工艺是指各不同民族和地区区别于今天的现代化和机械化生产的手工生产活动。民族传统工艺是各民族的智慧产物,在一定时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一笔。民族传统工艺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类型进行各种划分,但总的...
- 李昶罕秦莹
- 关键词:大众消费
- “非遗”视角下的技艺传承人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8
- 2015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民族技艺传承人则是传递者。"知识产权"诞生于工业时代,其特点便是将财产私有化。"传统化"与"私有化"构成了民族技艺传承中的传承人和知识产权的矛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传统技艺的知识和工艺,对其进行保护意义重大。
- 高慧玲秦莹李昶罕
- 关键词: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
- 探析傣族传统饮食制作及药食同源功能发展前景
- 本文以云南滇西芒市傣族开展的田野调查为依据,概述傣族传统饮食及制作方法,并在食源构成和功效的基础上,探讨药食同源的关联性;通过当前傣族饮食发展的现状,提出推动发展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通途。
- 秦莹李昶罕张人仁
- 关键词:药食同源
- 大理白族地区耕作方式的现代变迁——以大理市喜洲镇邑村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理白族地区的耕作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以大理市喜洲镇邑村为田野调查点,分析了大理白族地区耕作方式的现代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栽培技术从经验到科学化,生产工具从手工到半机械,作物品种从多元到同质,农田水利建设从村民自发到政府主导。这些变化既有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共性。
- 陈丹秦莹李昶罕
- 关键词:大理白族
- 探析傣族传统饮食制作及药食同源功能发展前景
- 秦莹李昶罕张人仁
- 关键词:药食同源
-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生头脑的路径探究——以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 2013年
- 针对云南农业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头脑困难的情况,进而从教学研究、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学生头脑的有效路径,主要路径包括:在教学研究中探寻结合点,自觉内化核心价值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宣教力度,探寻进头脑的有效路径、在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核心价值体系进头脑的多样形式的探索。
- 高玉佼李昶罕秦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生头脑
- 农民教育对云南滇中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助力作用
- 2013年
- 农民教育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以云南滇中为例,通过农民教育为现代新昆明建设服务和农民教育为滇中四州市发展服务所起的作用和使命,旨在提出农民教育问题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对滇中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所启示。
- 秦莹李昶罕
- 关键词:农民教育城乡一体化
- 对培育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市场的思考——以云南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该文界定了少数民族文化市场的内涵,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以云南为例探讨了它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如何加以培育和完善的建议。
- 李昶罕秦莹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市场
- 我国农业灾害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
- 2012年
- 介绍了农业灾害的应急信息体系及应急预案的现状,概括了我国当前通用的应急处置体系,并分析了该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 李昶罕秦莹
- 关键词: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处置
- 中国农业科技园史述论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国农业科技园的探讨源头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94年正式提出中国农业科技园概念并建立农业科技园以来,至今经历了18a光景,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化暨农业科技园的模式。基于中国农业科技园的状况,从科技史角度展开研究,对农业科技园史进行梳理阐述,深入挖掘农业科技园的发展脉络,力求呈现中国农业科技园清晰的变革过程。
- 李昶罕秦莹
-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中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