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安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西北地区公路网道路黑点研究——以甘肃省过境国道109、312线黑点改善为例被引量:2
- 2005年
- 着眼目前中国公路网中事故多发点(段)普遍存在的状况,以及道路事故上升的的趋势,同过探讨黑点鉴定,事故因子分析方法,了解道路技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积极倡导了黑点鉴定和改善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技术与政策建议。
- 李太安张勃
- 关键词:地区公路网国道事故多发点交通安全技术环境
- 对中国道路生态破碎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中国主要铺装路面的道路(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铁路和城市化都在迅速扩展。这种快速增长的可能后果则是导致全国土地进一步呈现破碎趋势,原有生态流遭受扰动。为提供这方面有用的信息,促使规划部门了解道路景观破碎现状并及时开展生态保育,有必要对全国尺度生态破碎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量化。我们使用了有效格栅方法对由运输网络引发的全国尺度上景观破碎开展了首次评估。在用有效栅格评估后我们发现中国由主要陆路交通运输系统和城市所导致的破碎化有着显著的空间格局,破碎化较轻的是广大西部地区,而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最为严重,这种局面和我们原有预期基本一致,通过量化我们发现这种全国尺度上的趋势在以省为报告单位的评估中显现出5个明显阶梯层次。铺装有路面的道路、铁路和现有的城市化区域严重影响着几乎所有的东部省份和县份的生态连接度和完整性,尤其是大城市四周地区。另外,我们通过与已报告过的世界上其它地区Meff值进行比对,若干东部省份目前已跻身于世界上景观破碎最严重的行列,有些省份和欧洲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欠发展地区破碎程度基本一致。
- 沈毅李太安
-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
- 对中国道路生态破碎效应的初步研究
- 中国主要铺装路面的道路(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铁路和城市化都在迅速扩展。这种快速增长的可能后果则是导致全国土地进一步呈现破碎趋势,原有生态流遭受扰动。为提供这方面有用的信息,促使规划部门了解道路景观破碎现状并及时开展生...
- 沈毅李太安
- 文献传递
- 关于河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被引量:5
- 2003年
- 从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域生态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河西地区处在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位置,是21世纪初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要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应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方向;"再造河西"应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生态"再造"和效益"再造"。
- 张勃郝建秀李太安张华张凯
- 关键词:生态经济
- 天宝生态公路对沿线生态景观格局可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5年
- 文章以生态学的视角,用系统论原理、对公路生态影响的空间概念模型初步做了营造。对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水到宝鸡生态高速公路通过“生态公路系统、路基通透度、种群缩小、和公路生态影响区的轮廓”等较新的“道路生态”新概念提出了天宝高速公路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要关注的几个内容。
- 李太安张勃郝建秀
-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种群路基
- 西北地区公路网道路黑点研究
- 2005年
- 着眼目前中国公路网中事故多发点(段)普遍存在的状况,以及道路事故上升的的趋势,通过探讨黑点鉴定,事故因子分析方法,了解道路技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积极倡导了黑点鉴定和改善工作的必要性熏并提出了技术与政策建议。
- 李太安张勃Mogens Sorensen
- 关键词:地区公路网事故多发点交通安全技术环境
- 道路和城市化对中国景观破碎效应初步研究
- 道路建设从生态学角度来观察,实际上是将动植物栖息地转换为“路基和路域”的过程,随后诱发经济廊道形成并引起城市化蔓延。在分布有道路的生态景观中,动物种群持久性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及其品质下降。交通撞死撞伤...
- 李太安
- 关键词:城市化
- 文献传递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廊道生态响应研究
- 论文选取分布在甘肃省境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5条不同类型的公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沿线动植物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拟合、泛化及预测对沿线最具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代表性的两栖和爬行类动物,植被生长和土...
- 李太安
-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建设生态响应生态环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