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梁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白菊内酯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主要是从传统药材芳香植物小白菊(Tanacetum parthenium)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解痉作用,而且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能明显抑制...
- 方梁杰周建英
- 关键词:小白菊内酯核转录因子
- 文献传递
- 和厚朴酚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 目的 探讨体外和厚朴酚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和厚朴酚(0,20,40,60,80umol /L)体外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48小时后的抗增殖效应,...
- 方梁杰孙亚平陆国华姚一楠李和权周建英
- 关键词:和厚朴酚A549细胞凋亡增殖
- 和厚朴酚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 方梁杰孙亚平陆国华姚一楠李和权周建英
- 小白菊内酯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目的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主要是从传统药材芳香植物小白菊(Tanacetum parthenium)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解痉作用,而且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能明显...
- 方梁杰周建英
- 关键词:小白菊内酯NF-ΚB凋亡肿瘤
- 文献传递
- 在体视镜下施行无创伤性小鼠气管插管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重复、无创的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20只NIH小鼠随机分设为A组和B组,麻醉后特殊体位固定,在体视镜下实施气管插管。A组小鼠经套管注射美蓝(1.0mL/mouse),死后解剖、暴露小鼠气管及肺部,明确插管成功与否。B组拔除套管,继续饲养,连续观察3d,观察插管对小鼠存活和生长的影响,4周后对存活的小鼠再次实施气管插管。结果:A组小鼠死后观察到所有的小鼠气管下端直至肺部均有蓝色物质均匀沉淀,插管成功率为100%。B组小鼠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等征象,4周后再次插管的成功率也为100%。结论:在体视镜下施行的无创性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是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安全有效的插管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小鼠肺部准确定量给药,值得推广应用。
- 吴月王硕王晴方梁杰陆国华李和权周建英
- 关键词:小鼠气管插管无创伤
- MCP-1、RANTES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测定胸腔积液中趋化因子MCP-1、RANTES的水平,探讨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37例,癌性胸腔积液(癌性组)35例,健康人20例(对照组)的血清及胸腔积液MCP-1、RANTES值。结果结核组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的MCP-1和RANTES水平显著高于癌性组(P〈0.01);结核组血MCP-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结核组RANTES值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MCP-1和RANTES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元关。结论胸腔积液中MCP-1和RANTES检测对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李明晖周建英沈巨信陆国华方梁杰
- 关键词:胸腔积液
- 结节病32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疾病,肺脏和胸内淋巴结最常受累,90%以上患者有胸部改变,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门淋巴结结核、肺癌、淋巴瘤等多种疾病混淆:目前该病有增多趋势,为减少误诊和漏诊,现对本院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沈颖方梁杰陆国华周建英
- 关键词:结节病肺门淋巴结结核慢性疾病胸内淋巴结病因不明
- 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为肿瘤背景中存在明显的淋巴样浸润的间质性细胞。LELC可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皮肤、乳腺等各个器官,但以肺部、唾液腺及胃部发生较为多见。其中原发部位在肺部的淋巴上皮瘤样,被定义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rimar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PPLELC)[1]。PPLEL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亚型,约占所有肺部恶性肿瘤的0.9%[2]。PPLELC 1987年首次被报道,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3]。研究结果显示,PPLELC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PPLELC常见于相对年轻、不吸烟的亚洲人群中,不同性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超过一半的PPLELC患者在就诊时处于早期(Ⅰ期和Ⅱ期)[5],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对于晚期PPLELC,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含铂双药化疗结合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仍是临床应用的首选[6]。
- 张磊郑静郑静方梁杰周建娅
- 关键词:免疫治疗
- 非小细胞肺癌多样本二代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多样本二代测序(NGS)检测基因突变状态的临床意义,为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NSCLC患者51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胸膜侵犯情况、脑膜侵犯情况等资料,对组织、脑脊液、胸腔积液及血浆标本行NGS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癌基因1(ROS1)]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hen Kappa系数分析比较不同标本间NGS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1例患者中7例送检了3种不同类型标本,其中3例脑脊液标本驱动基因突变均阳性,2例胸腔积液标本存在双基因突变。驱动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90.48%(19/21)比50.00%(15/30),χ^2=9.107,P=0.003]、非吸烟[80.00%(24/30)比47.62(10/21),χ^2=5.829,P=0.016]、腺癌[72.34%(34/47)比0,P=0.017]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92.86%(13/14)比56.76%(21/37),χ^2=4.443,P=0.035]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驱动基因突变率在不同年龄和肿瘤分期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7例患者血浆标本与配对组织标本间驱动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率为70.27%(26/37),κ值为0.430,二者一致性良好。结论晚期NSCLC伴脑膜转移的患者行脑脊液基因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伴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积液基因突变状态检测是筛选靶向治疗药物的有效手段。多样本NGS检测能更好地反映基因突变状态,可用于指导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
- 陈苍宋陈振郭雪晶周建娅孙文佳方梁杰
- 关键词: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