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免疫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全身及肿瘤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75 ~ 100 mm3时,将荷瘤小鼠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利用吉西他滨50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每周2次,共4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最终称量荷瘤小鼠体质量、肿瘤重量及脾脏重量.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10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荷瘤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D34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并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化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荷瘤小鼠体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21.00±1.88)g比(28.36±1.06)g,P<0.01].化疗组终末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641.67 ±289.92) mg比(1 492.00±462.73)mg,P<0.01].化疗组与对照组脾脏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中CD11c^+树突状细胞增多[(22.93±2.26)%比(16.53±2.68)%,P<0.05],CD11b^+ 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减少[(3.00±0.10)%比(7.03±0.32)%,P<0.01].化疗后肿瘤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10.70±1.21)%比(21.10±3.54)%,P<0.01]及MDSC[(5.10 ±2.11)%比(10.50±0.72)%,P<0.05]减少,而树突状细胞[(17.13±3.21)%比(10.43±1.60)%,P<0.05]、CD19^+B细胞[(17.13±2.68)%比(7.90±1.87)%,P<0.01]、Gr-1^+粒细胞[(79.50 ±5.86)%比(46.00±3.75)%,P<0.01]、CD3^+NK1.1^+自然杀伤T细胞(NKT)[(9.77±1.56)%比(4.90±1.81)%,P<0.05]增多.化疗后脾脏中白细胞介素-4
- 刘乔飞牛哲禹廖泉王梦一宗毅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吉西他滨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
- 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发展过程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胰腺癌发展过程中CD11b^+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CD11b^+ Ly6CkwLy6G^+粒细胞型MDSC(PMN-MDSC)及CD11b^+ Ly6C^+Ly6G^-单核细胞型MDSC(Mo-MDSC),F4/8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其亚群F4/80^+ CD16/32^+ CD206-M1型TAM、F4/80^+ CD16/32-CD206^+ M2型TAM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利用C57B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T1 - T4期.利用流式细胞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上述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随着胰腺癌进展,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MDSC呈逐渐增多趋势[外周血T1比T4为(4.95±1.03)%比(36.45±6.43)%,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95±2.95)%比(18.17±3.30)%,P<0.01];其中以PMN-MDSC增高为主[外周血T1比T4为(29.73±10.30)%比(66.40±12.10)%,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4.73±10.81)%比(73.17±10.81)%,P<0.01],而Mo-MDSC无明显变化[外周血T1比T4为(10.30±1.90)%比(9.87±1.91)%,P>0.05;肿瘤组织T1比T4为(9.10±1.01)%比(9.90±2.21)%,P>0.05];T1 -T3期外周血M1及M2均增多[M1:T1比T3为(6.30±1.25)%比(20.17±2.31)%,P<0.01;M2:T1比T3为(0.87±0.21)%比(5.40±0.85)%,P<0.01],但M2/M1比值逐渐增大;T4期M1骤然减少[T3比T4为(20.17±2.31)%比(10.77±1.52)%,P<0.01],但M2持续增多[T3比T4为(6.80±0.75)%比(8.97±1.20)%,P<0.05],M2/M1比值进一步增大;T1- T4期肿瘤组织中M2持续增多[T1比T4为(2.94±0.51)%比(13.44±2.95)%,P<0.01],M1无明显变化[T1比T4为(6.49±1.39)%比(7.26±1.96)%,P>0.05],M2/M1比值明显大于同期肿瘤外周血.结论 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PMN-MDSC×M2/M1可以有效地反映胰腺癌荷瘤鼠肿瘤负荷,有可能成为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刘乔飞廖泉宗毅牛哲禹王梦一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预后
- 胰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胰腺癌是欧美国家"因癌致死"的第4大肿瘤,其中超过80%的胰腺癌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PDAC发病隐匿,超过80%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约5%[1].目前,胰腺癌动物模型建立主要有致癌物诱导、移植瘤、基因工程构建3种方式.现对3种方法进行综合阐述.
- 宗毅廖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实验动物模型胰腺导管腺癌动物模型建立基因工程
- 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发展过程中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发展过程中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利用C57BL6/J小鼠Panc02同源胰腺癌细胞株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T1~T4期。流式细胞染色计数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炎细胞(CD45+)、辅助T(Th)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B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及自然杀伤T(NKT)细胞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小鼠胰腺癌进展,免疫细胞群比例分别呈现"持续减少"、"持续增多"及"先增多后减少"3种变化形式。1外周血中,Th淋巴细胞、CTL及B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少;粒细胞比例持续增多;DC、巨噬细胞、NK细胞及NKT细胞比例在T1~T3期逐渐增多但在T4期骤然减少。2肿瘤组织中,总炎细胞浸润逐渐增多;粒细胞、DC及巨噬细胞比例逐渐增多;Th淋巴细胞及CTL比例逐渐减少;B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NK细胞及NKT细胞比例在T1~T3期逐渐增多但在T4期骤然减少。结论随着小鼠胰腺癌进展,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各免疫细胞群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提示不同免疫细胞群在预测胰腺癌预后及综合治疗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刘乔飞廖泉宗毅牛哲禹王梦一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