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哲禹
- 作品数:18 被引量:3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微创治疗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 背景:胆囊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大约10%的需要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commonbileduct)结石,这部分患者的处理方式可选择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
- 牛哲禹
- 关键词:胆囊结石META分析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38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384例接受手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发生率及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病理学确诊,其中包括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67例。术后病理诊断发现腺瘤286例、增生84例及腺癌14例。12例原发性和1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经病理诊断为同时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是否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年龄、性别、甲状旁腺病理类型均不相关。结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类少见的病例,常规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及PTH检测将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从而改变手术策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带来的风险。
- 胡亚廖泉牛哲禹赵建国赵玉沛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
-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变化
- 2015年
- 目的观察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变化。方法足底注射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中13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结果 6周后有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为65%。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非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小鼠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P<0.05,P<0.01)、T淋巴细胞(P<0.05,P<0.01)均明显减少;而粒细胞(P<0.05,P<0.0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P<0.01,P<0.01)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P<0.05,P<0.01)均明显增多。淋巴结转移小鼠较非淋巴结转移小鼠上述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强烈的免疫抑制效应,其中MDSC以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免疫环境的重建可能是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防治的重要靶点。
- 刘乔飞牛哲禹李媛王梦一卢朝辉廖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重建
- 分子标记物在甲状旁腺肿瘤诊断中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物在甲状旁腺肿瘤诊断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或多种选择性结合至分子标记物的结合部分在制备用于鉴定甲状旁腺肿瘤的试剂中的用途,其中所述分子标记物选自CD24、HMOX1、VCAM1或KCNA3。
- 赵玉沛赵建国廖泉胡亚牛哲禹邢小平夏维波
- 文献传递
-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检索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547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病变的发生率及临床诊治特点。结果 547例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7例经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7例患者中1例术前出现高钙危象。7例患者术前超声均发现甲状腺内占位,其中5例提示可能为甲状旁腺。6例患者术前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Tcm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其中5例发现异常增高区域。5例患者术前行颈部CT发现甲状腺内类圆形病灶,但无法诊断异位甲状旁腺。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4例,甲状旁腺腺癌2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术后患者无复发迹象,1例反复3次甲状旁腺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轻微声音嘶哑。结论对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这类少见的病例,术前诊断非常困难,需结合多种定位手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盲目探查的风险。
- 胡亚廖泉牛哲禹赵建国赵玉沛
- 关键词:异位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
- 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免疫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吉西他滨化疗对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的作用以及对全身及肿瘤局部免疫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75 ~ 100 mm3时,将荷瘤小鼠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利用吉西他滨50 mg/kg腹腔内注射化疗,每周2次,共4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最终称量荷瘤小鼠体质量、肿瘤重量及脾脏重量.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10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荷瘤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D34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并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化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荷瘤小鼠体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21.00±1.88)g比(28.36±1.06)g,P<0.01].化疗组终末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641.67 ±289.92) mg比(1 492.00±462.73)mg,P<0.01].化疗组与对照组脾脏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中CD11c^+树突状细胞增多[(22.93±2.26)%比(16.53±2.68)%,P<0.05],CD11b^+ 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减少[(3.00±0.10)%比(7.03±0.32)%,P<0.01].化疗后肿瘤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10.70±1.21)%比(21.10±3.54)%,P<0.01]及MDSC[(5.10 ±2.11)%比(10.50±0.72)%,P<0.05]减少,而树突状细胞[(17.13±3.21)%比(10.43±1.60)%,P<0.05]、CD19^+B细胞[(17.13±2.68)%比(7.90±1.87)%,P<0.01]、Gr-1^+粒细胞[(79.50 ±5.86)%比(46.00±3.75)%,P<0.01]、CD3^+NK1.1^+自然杀伤T细胞(NKT)[(9.77±1.56)%比(4.90±1.81)%,P<0.05]增多.化疗后脾脏中白细胞介素-4
- 刘乔飞牛哲禹廖泉王梦一宗毅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吉西他滨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
- 外显子测序技术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胰腺癌年发病率为10/10万,位于恶性疾病死因的第4位,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1].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汇总并分析的2009年全国72个地区的发病及死亡分析显示:在我国,胰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已上升到第7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2].发病率在男性为7.28/10万,死亡率达6.6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7.42/10万)高于农村地区(5.41/10万).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不易早期发现、转移早而快、预后差,传统外科、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3].
- 牛哲禹廖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测序技术外显子全身恶性肿瘤年发病率肿瘤登记
- 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发展过程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胰腺癌发展过程中CD11b^+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CD11b^+ Ly6CkwLy6G^+粒细胞型MDSC(PMN-MDSC)及CD11b^+ Ly6C^+Ly6G^-单核细胞型MDSC(Mo-MDSC),F4/8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其亚群F4/80^+ CD16/32^+ CD206-M1型TAM、F4/80^+ CD16/32-CD206^+ M2型TAM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利用C57B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T1 - T4期.利用流式细胞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上述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随着胰腺癌进展,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MDSC呈逐渐增多趋势[外周血T1比T4为(4.95±1.03)%比(36.45±6.43)%,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95±2.95)%比(18.17±3.30)%,P<0.01];其中以PMN-MDSC增高为主[外周血T1比T4为(29.73±10.30)%比(66.40±12.10)%,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4.73±10.81)%比(73.17±10.81)%,P<0.01],而Mo-MDSC无明显变化[外周血T1比T4为(10.30±1.90)%比(9.87±1.91)%,P>0.05;肿瘤组织T1比T4为(9.10±1.01)%比(9.90±2.21)%,P>0.05];T1 -T3期外周血M1及M2均增多[M1:T1比T3为(6.30±1.25)%比(20.17±2.31)%,P<0.01;M2:T1比T3为(0.87±0.21)%比(5.40±0.85)%,P<0.01],但M2/M1比值逐渐增大;T4期M1骤然减少[T3比T4为(20.17±2.31)%比(10.77±1.52)%,P<0.01],但M2持续增多[T3比T4为(6.80±0.75)%比(8.97±1.20)%,P<0.05],M2/M1比值进一步增大;T1- T4期肿瘤组织中M2持续增多[T1比T4为(2.94±0.51)%比(13.44±2.95)%,P<0.01],M1无明显变化[T1比T4为(6.49±1.39)%比(7.26±1.96)%,P>0.05],M2/M1比值明显大于同期肿瘤外周血.结论 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PMN-MDSC×M2/M1可以有效地反映胰腺癌荷瘤鼠肿瘤负荷,有可能成为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刘乔飞廖泉宗毅牛哲禹王梦一李媛卢朝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预后
- 分子标记物在甲状旁腺肿瘤诊断中的用途
-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物在甲状旁腺肿瘤诊断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或多种选择性结合至分子标记物的结合部分在制备用于鉴定甲状旁腺肿瘤的试剂中的用途,其中所述分子标记物选自CD24、HMOX1、VCAM1或KCNA3。
- 赵玉沛赵建国廖泉胡亚牛哲禹邢小平夏维波
- 文献传递
- 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肝脏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环境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并观察全身及肿瘤局部免疫环境的变化。方法利用2×10^6个C57BL/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脾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胰腺癌肝转移模型。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及肝转移灶组织中14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转移灶以及癌旁组织辅助T细胞1型(Thelper cell 1)、辅助T细胞2型(Thelper cell 2)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结果建模4周后,肝转移率为100%。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胰腺癌肝转移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31.0±8.1)%比(11.5±5.5)%,P〈0.05]以及B淋巴细胞[(45.4±8.2)%比(14.3±6.4)%,P〈0.05]均明显减少,而粒细胞[(22.4±7.8)%比(71.5±20.3)%,P〈0.05]、髓系来源抑制细胞[(5.4±2.5)%比(57.5±18.8)%,P〈0.05]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1.5±1.2)%比(5.6±3.7)%,P〈0.05]明显增多。肝转移组织伴大量炎细胞浸润(34.7±11.6)%。浸润细胞以粒细胞(47.7±12.2)%、髓系来源抑制细胞(37.4±10.3)%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15.2±7.4)%为主,树突细胞(17.6±8.2)%次之,T淋巴细胞(10.6±5.5)%以及B淋巴细胞(7.8±2.9)%较少。转移灶中细胞因子呈明显Th2类型。结论胰腺癌肝转移可引起强烈的全身和肿瘤局部免疫抑制效应,其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免疫环境的重建可作为胰腺癌肝转移防治的重要靶点。
- 刘乔飞廖泉牛哲禹李媛王梦一姚鲁田卢朝辉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肝转移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