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庆举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5篇病毒
  • 3篇父婴垂直传播
  • 2篇宫内
  • 2篇宫内感染
  • 1篇新生儿乙型肝...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血压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乙肝病毒携带...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6篇孟庆举
  • 5篇肖小敏
  • 1篇董爱芝
  • 1篇徐玉苑
  • 1篇甘露
  • 1篇陈新
  • 1篇刘东洋
  • 1篇刘东阳
  • 1篇罗新
  • 1篇郦爱贞
  • 1篇黄美凤

传媒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妇产与遗传(...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2012年
正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普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1-2]。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甘露孟庆举黄美凤肖小敏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父婴传播宫内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传播几率。方法: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1.选取131例HBsAg和HBeAg均为阴性的孕妇为晚孕组,其中71例其配偶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
孟庆举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ELISAFQ-PCR
文献传递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其转归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转归。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根据母亲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144例,HBeAg阴性组356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IU,并按常规0、1、6方案分别在出生时、1月龄和6月龄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5μg,注射主被动免疫前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HBV-M。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HBeAg均阳性者分别为24例和9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和5例,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分别为4例和21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阴转率分别为100%和85.7%。出生时HBsAg阴性、HBeAg阳性者,HBeAg阳性组为29例,占20.1%,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比例(P<0.01),其6月龄HBsAg阳转率为6.9%,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P<0.01)。在接受全程主被动免疫的情况下,HBeAg阳性组新生儿6月龄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9.7%和67.4%,HBeAg阴性组分别为3.1%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不能作为判断宫内感染的指标,HBeAg阳性新生儿预后与母亲HBeAg状态密切相关,母亲HBeAg阳性会抑制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反应。
肖小敏郦爱贞刘东洋孟庆举陈新徐玉苑董爱芝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血清标志物
第18届FIGO世界妇产科学术会会议纪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篇被引量:4
2007年
孟庆举刘东阳肖小敏罗新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FIGO妇产科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综述被引量:12
2007年
孟庆举肖小敏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疾病传播
产前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几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孟庆举肖小敏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