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手术
  • 4篇气管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镇痛
  • 2篇地塞米松
  • 2篇异丙酚
  • 2篇镇痛效果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普鲁泊福
  • 2篇咪达唑仑
  • 2篇梓醇
  • 2篇细胞
  • 2篇哮喘
  • 2篇哮喘发病
  • 2篇麻醉诱导
  • 2篇静脉
  • 2篇静脉麻醉

机构

  • 8篇大连大学附属...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淮北市...

作者

  • 14篇娄晓平
  • 3篇汤新
  • 2篇吴旭
  • 2篇李金燕
  • 2篇李金燕
  • 2篇李福仙
  • 2篇汤新
  • 2篇汤新
  • 2篇高珺
  • 1篇赵晓红
  • 1篇熊君宇
  • 1篇邢琪
  • 1篇郭旭东
  • 1篇周蕾
  • 1篇周蕾
  • 1篇蔡秋萍
  • 1篇李禹
  • 1篇郭莲英
  • 1篇何巧洁
  • 1篇曹莉锋

传媒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梓醇的治疗效应
2010年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IL-4、IL-5、IL-8、IFN-r及NO与哮喘发生的关系,观察中药梓醇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梓醇治疗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余两组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合溶液注射致敏,并雾化吸入建立哮喘模型。治疗组小鼠从第15天起每次雾化攻击前1h给予梓醇5mg/kg腹腔注射,连续7d。其余两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注射。第22天处死小鼠,收取血清,并取其肺、脾组织,制备支气管肺组织匀浆,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8的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FN-γ、IL-4、IL-5的水平,用酶法检测NO含量,计数小鼠BALF中白细胞的数量。结果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支气管肺组织中IL-4、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血清与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含量及脾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或P<0.05);哮喘模型组脾淋巴细胞产生INF-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结论细胞因子IL-4、IL-5、IL-8、IFN-γ和NO水平的变化反映了Th1和Th2的失衡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增强,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药梓醇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娄晓平何巧洁曹莉锋郭莲英邢嵘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梓醇
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在坐位下肩关节镜手术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坐位(“沙滩椅”体位)下肩关节镜手术中行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对患者的安全性。方法12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摆“沙滩椅”体位。术中以尼卡地平行控制性低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于60~65mmHg。分别在麻醉前,坐位前,坐位即刻,输入血定安后,降压30min、1h,结束后30min时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pH值、PaO2、PaCO2、血液碱剩余(BE-B)值及尿量、清醒时间。结果在坐位时,CVP明显下降(P〈0.05),但经过补充血容量处理后,CVP可回复至平卧时水平。由于气管插管后吸入氧浓度增加,PaO2明显增高(P〈0.01)。控制性低血压期间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结论坐位使得手术操作便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在“沙滩椅”体位关节镜手术中对患者安全可靠。
娄晓平王兰君周蕾汤新
关键词: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体位肩关节镜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依托咪酯乳剂全凭静脉麻醉在甲状腺、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麻醉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40例拟行择期甲状腺或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E)组和异丙酚(P)组,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E组加用依托咪酯,P组加用异丙酚。静脉维持镇痛均用瑞芬太尼,镇静E组用依托咪酯,P组用异丙酚,术中两组均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麻醉药用量。详细记录入室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BIS值的变化。结果: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静脉维持时血压下降程度轻,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依托咪酯组苏醒迅速,拔管满意。结论: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平稳,血压波动小,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拔管满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见。
高玉峰赵晓红娄晓平
关键词:依托咪酯麻醉诱导静脉维持
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气管内插管和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R -SGB)用于预防全麻气管内插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癌根治术女性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各 2 0例。Ⅰ组先以 0 2 5 %布比卡因 15ml行R -SGB ,后Ⅰ、Ⅱ组均予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力蒙欣静脉推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记录全部病人于麻醉前 (T1 )、R -SGB后 (T2 )、给药后(T3)、围插管期 (T4 - 6 )、围拔管期 (T7- 1 0 )各时刻的SBP、DBP、MAP、HR、SpO2 值及ECG变化 ,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乘积 (RPP)。结果 围插管期两组各值 (除外HR)均低于麻醉前水平 ,Ⅰ组P <0 0 1,Ⅱ组P <0 0 5 ,组间比 (含HR)P <0 0 5 ;围拔管期Ⅱ组各时值与麻醉前比明显升高 ,P <0 0 1,Ⅰ组各时值无明显波动 ,与麻醉前比P >0 0 5。结论 R -SGB可以抑制气管内插管期和拔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娄晓平周蕾汤新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措施气管内插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普鲁泊福加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门诊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60例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对 60例门诊行人工流产手术的病人应用普鲁泊福加小剂量的芬太尼麻醉 ,观察其效果及其对呼吸 ,循环的影响。方法 先静推芬太尼 1.2 μg/kg ,接着静注普鲁泊福 1.5 μg/kg ,继以 0 .2mg/ (kg·min)速率持续输注普鲁泊福 ,直至手术结束。 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 ,对循环功能影响较轻 ,但对呼吸功能有明显抑制 ,呼吸频率减慢发生率 3 0 %,SpO2 下降发生率 3 6.67%,但在 5min内均自行恢复。结论 普鲁泊福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中 ,简便易行 ,诱导迅速 ,苏醒快而完全 ,但应注意对呼吸 。
娄晓平李金燕汤新
关键词:二异丙酚芬太尼人工流产
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浅全麻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在上腹部手术中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 (epiduralblockade ,E)加气管内浅全麻 ( generalanesthesia,G)与单纯气管内全麻 (G)在上腹部手术中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记录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患者围术期血压 (B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及麻醉用药量、清醒时间的变化。结果 前组 (E +G组 )围术期的血压、心率稳定 ,与后组 (G组 )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且前组全麻用药量少、清醒时间短 ,与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浅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术中不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用药量少 。
娄晓平李金燕汤新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
盐酸羟考酮用于喉癌气管切开术镇痛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用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喉癌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局部麻醉前5min,两组分别静脉注射0.1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_2)等波动情况,以及两组麻醉镇痛评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MAP注射局麻药(T_1)、气管切开操作时(T_2)较入室时(T_0)显著增高,气管切开手术完毕(T_3)显著降低(P<0.05);HR T_1、T_2、T_3时间节点均较T0显著增高(P<0.05);SpO_2、RR各时间节点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_1、T_2、T_3各时间节点MAP、HR、SpO2、RR较T0节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时及术后2h、4h、8h镇痛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两组麻醉镇痛评分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镇痛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
吴旭高珺郭鸿娄晓平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喉癌气管切开术镇痛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普鲁泊福用于术中无肌肉松弛药麻醉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吸人麻醉剂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普鲁泊福在患者短小手术中无肌肉松弛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I~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后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1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同时继续吸人七氟烷,30s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七氟烷持续吸人、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于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术毕停药后记录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min镇静评分判断)。结果50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82%(41/50),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73±12)s,气管插管后即刻MAP、心率和SpO2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后维持BIS在45.55。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优良。结论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条件优良,再复合普鲁泊福维持麻醉后患者苏醒迅速完全,短小手术中无肌肉松弛药麻醉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娄晓平李禹高珺汤新
关键词:咪达唑仑哌啶类二异丙酚七氟烷
吗啡、布比卡因及地塞米松配伍在痔瘘术后止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吗啡、布比卡因及地塞米松混合用药在痔瘘术后硬膜外止痛 (PEA)的疗效。方法 ASAⅠ~Ⅱ级 ,急诊或择期手术 80例 ,均采用 18G硬膜外穿刺针于L3~ 4 行硬膜外穿刺 ,向下置管 3cm ,先后注入 1.5 %利多卡因 5ml ,10ml,手术结束后于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2ml+地塞米松 10mg +吗啡 2mg混合液共 5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镇痛效果及术后 12 ,2 4,48h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镇痛时效达 72h ,恶心呕吐发生率 10 % ,尿潴留发生率 12 %。结论 吗啡、布比卡因及地塞米松配伍在痔瘘术后硬膜外腔止痛疗效满意 ,且方法简便 ,经济、安全。
娄晓平李金燕汤新
关键词:吗啡布比卡因地塞米松硬膜外止痛
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与单纯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苏醒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术中30min、术中60min及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两组在术中维持血压及心率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Ⅱ组在插管时血压与心率升高明显,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使用丙泊酚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瑞芬太尼用量也有增加。Ⅰ组拔管期躁动的患儿比例与Ⅱ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安全、有效,复合咪达唑仑后更为安全经济。
娄晓平高君李金燕汤新
关键词: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小儿斜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