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林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肠癌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乙酸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土槿皮
  • 2篇土槿皮乙酸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癌细胞
  • 2篇SW620
  • 2篇肠癌细胞
  • 2篇肠病
  • 2篇肠道
  • 1篇单抗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辽源市中医院

作者

  • 11篇周林妍
  • 4篇李岩
  • 2篇解莹
  • 2篇田丰
  • 1篇张莹
  • 1篇宫姣
  • 1篇李卉
  • 1篇于飞
  • 1篇陈慧
  • 1篇张亚杰
  • 1篇郝庆
  • 1篇于昌海

传媒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54例患者进行Fibro Touch肝脏硬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与肝脏硬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48,0.36,0.75,P<0.01)。Fibro Touch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无创新技术,检测快速,操作简便,可重复进行,价格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肝脏弹性值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周林妍李岩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病毒性肝炎
通腑清胰汤治疗腑实热结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治疗腑实热结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急性胰腺炎病例,并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腑实热结型AP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单纯西医治疗32例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通腑清胰汤治疗30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排便、进食恢复正常时间以及CRP、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腹痛、腹胀、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以及血清CRP、肠鸣音和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进食及白细胞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略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清胰汤与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治疗腑实热结型急性胰腺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胃肠功能及炎症指标的恢复。
陈慧周林妍于飞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土槿皮乙酸对大肠癌细胞SW62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 PAB/)是从土槿皮中分离得到的新型二萜酸化合物。本实验旨在研究PAB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周林妍
关键词:土槿皮乙酸SW620细胞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
文献传递
大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严重慢性肝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腺苷蛋氨酸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严重慢性肝病患者63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39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药物性肝病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95.1 mmol/L,经常规保肝治疗4周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升高。在原治疗基础上,加大腺苷蛋氨酸剂量至2.0 g,2次/d静推。每周复查肝功能,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63例患者中,3例乙肝和酒精混合因素的肝硬化在入组治疗不足2周时,因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而退出观察。60例患者治疗满4周,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保守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某些严重肝病所导致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常规保肝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尝试大剂量S-腺苷蛋氨酸治疗。
郝庆宫姣周林妍于昌海李岩
关键词:腺苷蛋氨酸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PD-1/PD-L1通路抑制炎症性肠病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与免疫、感染、环境、遗传等综合因素有关,而异常免疫应答或者正常免疫耐受遭到破坏是IBD的中心发病环节。有研究证实IBD的肠道炎症反应来源...
周林妍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婴儿双歧杆菌PD-L1FOXP3调节性T细胞
文献传递
英夫利西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在中重度炎症性肠病一线生物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间接meta分析
2024年
背景:随着生物制剂种类的增加,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CD)和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一线生物制剂需要更精准的定位。目的:系统性评价英夫利西单抗(IFX)和乌司奴单抗(UST)在中重度CD和中重度UC一线生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linicalTrials、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IFX和UST治疗中重度CD和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采用间接meta分析比较IFX与UST治疗中重度CD和UC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IFX诱导和维持中重度CD的临床缓解率与U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不良事件和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FX诱导和维持中重度UC的临床缓解率与U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不良事件和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重度CD患者中,IFX和UST可作为一线生物治疗的平行选择,考虑到IFX可增加患者感染结核的风险,推荐UST作为首选疗法。在中重度UC患者中,IFX是有效、安全的一线生物制剂,UST可作为一线生物治疗的选择之一。
甘雨嘉周林妍
关键词:英夫利西单抗CROHN病
土槿皮乙酸B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已位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目前,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辅助治疗方法包括5-氟尿嘧啶(5-FU)结合四氢叶酸、奥沙利铂等的化学治疗,单抗药物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和中药治疗。但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还不够深入。
周林妍李岩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SW620土槿皮乙酸辅助治疗方法5-氟尿嘧啶药物靶向治疗
聚乙二醇改良方案对肠道准备耐受性及清洁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改良方案对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耐受性、不良反应等影响,以寻找更优的肠道清洁方法。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219例。随机分为4组:聚乙二醇2 L组(54例)、聚乙二醇4 L组(55例)、无糖可乐+聚乙二醇2 L组(53例)、利那洛肽+聚乙二醇2 L组(57例),进行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耐受性及准备时间等方面的评估。结果2 L组的清洁度总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4 L组在清洁度总分和右半结肠评分中明显高于可乐组(P<0.05)。可乐组的口感评分和重复用药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可乐组的恶心发生率(18.9%)明显低于其他3组;可乐组的呕吐发生率(1.9%)显著低于利那洛肽组(14.0%);腹胀发生率中,可乐组(3.8%)明显低于2 L组(22.2%)和4 L组(27.3%),利那洛肽组(10.5%)明显低于4 L组(P<0.05)。2 h内可乐组全部喝完泻药的患者比例(92.4%)高于2 L组(83.3%)和4 L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糖可乐冲调聚乙二醇可以改善肠道清洁度,提升适口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可以明显提升肠道清洁度,同时减轻腹胀的副反应。
张莹解莹田丰刘礼维周林妍
关键词:肠道准备肠道清洁度聚乙二醇
炎症性肠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0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然而,IB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需要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最新的观点认为,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会触发遗传易感个体的免疫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IB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不同,而联合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密切关注肠道菌群与IBD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从肠道菌群对IBD的生理影响以及益生菌和粪便细菌移植等方面进行综述。
周林妍李岩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态益生菌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B在小鼠慢性肠道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B(Gpnmb)在小鼠慢性肠道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含2.5%葡聚糖硫酸钠(DSS)的饮用水建立慢性肠道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计算小鼠的体质量、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采用HE染色评估结肠炎症程度,Masson染色评估结肠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测定结肠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α2)、Gpnmb及其受体CD44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Col1α2和Gpnmb mRN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结肠更短,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中肠腺排列紊乱,萎缩减少,杯状细胞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可见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黏膜正常,无炎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的组织学损伤评分更高,纤维化面积更大,Col1α2、Gpnmb、CD44蛋白的表达更高,Col1α2和Gpnmb mRNA的表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pnmb可能通过CD44促进DSS诱导的小鼠慢性肠道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鲍淑梅李卉张亚杰周林妍解莹田丰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肠纤维化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