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豫梅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2篇动态血糖
  • 2篇动态血糖监测
  • 2篇血糖
  • 2篇血糖监测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泵
  • 2篇糖尿病合并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病患
  • 1篇滴剂
  • 1篇地氯雷他定
  • 1篇地氯雷他定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血糖监测...
  • 1篇心病

机构

  • 5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7篇吴豫梅
  • 2篇王红梅
  • 2篇林霖
  • 2篇石锋
  • 1篇李俊兰
  • 1篇吴永新
  • 1篇黄映梅
  • 1篇张东兴
  • 1篇曾黄辉
  • 1篇蔺金华
  • 1篇刘诗
  • 1篇石锋
  • 1篇章志琼
  • 1篇邓利娟
  • 1篇吴永新
  • 1篇吴永新
  • 1篇林霖
  • 1篇邓利娟
  • 1篇罗华山
  • 1篇吴永新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01例)加用吡格列酮(15mg/次,1次/天)治疗,期间定期随访,1年后比较2组血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为(4.15±0.47)ng/ml,P-选择素水平为(12.38±3.56)ng/ml,对照组血清PAI-1水平为(7.46±1.73)ng/ml,P-选择素水平为(15.84±6.32)n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能降低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
吴豫梅林霖石峰蔺金华
关键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胰岛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自我监测血糖(SMBG)联合CSII治疗,观察组采用CGMS联合CSII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次数、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不同时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第3天观察组CGMS记录的全部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次数均多于对照组,但治疗第14天观察组记录的全部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强化治疗第14天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餐后2 h胰岛素、不同时点C肽水平及Homa-β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血糖波动值、血糖达标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GMS和CSII联合治疗,能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更安全、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石锋吴豫梅吴永新林霖章志琼王红梅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胰岛功能初诊2型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策略。方法对26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结果26例DPHA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诱因不明者约占一半(53.8%),临床表现不典型,明显右上腹痛并不常见,普遍存在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升高,细菌培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26例均及早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总有效率达96.2%。住院时间长达(37.4±8.5)d,应用抗生素时间长。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早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正常、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及适时脓肿引流等综合治疗,能取得很好疗效。
吴永新石锋邓利娟吴豫梅
关键词: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联合CGMS为实验组,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糖仪检测血糖72h。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血糖波动值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胰岛素治疗后,实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04%,大大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6.32%)(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II联合CGMS应用能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吴豫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选择自愿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未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扩血管、抗感染及营养末梢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移植4周后,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致残率,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邓利娟罗华山吴豫梅吴永新林霖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糖尿病足糖尿病
硫辛酸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NA,UAER<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MA,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临床肾病组(CN,UAER≥300 mg/24 h);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C)。再将3组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等样本量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硫辛酸0.45 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避光缓慢静滴,1次/d,共2周。观察各组患者UAER、血清肌酐(SCr)、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98±1.54)mg/L vs (6.49±1.84)mg/L vs(7.02±1.75)mg/L vs(2.95±0.86)mg/L;(17.19±5.05)ng/L vs(19.61±5.42)ng/L vs (20.25±6.23)ng/L vs (10.24±3.1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3、25.22,P均<0.01),但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硫辛酸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hs-CRP、TNF-α、SCr、UAER水平明显降低[(5.01±0.93)mg/L vs (3.89±0.72)mg/L,(5.51±1.23)mg/L vs (4.25±0.88)mg/L,(6.15±1.32)mg/L vs (4.78±1.01)mg/L;(15.59±4.19)ng/L vs (12.04±3.45)ng/L,(18.02±4.42)ng/L vs (14.43±4.22)ng/L,(18.67±4.88)ng/L vs (15.09±4.47)ng/L;(83.5±9.4)μmol/L vs (67.3±6.2)μmol/L,(85.6±16.0)μmol/L vs (61.3±16.7)μmol/L,(98.5±20.4)μmol/L vs (69.4±16.8)μmol/L;(16.5±7.4)mg/24 h vs(13.3±6.2)mg/24 h,(145.6±66.0)mg/24 h vs (106.3±56.7)mg/24 h,(805.5±166.4)mg/24 h vs(612.3±110.8)mg/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9、3.227、3.192、2.526、2.275、2.095、5.572、4.069、4.265、5.597、2.051、3.74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硫辛酸可改善2型糖�
石锋吴豫梅曾黄辉吴永新王红梅
关键词:硫辛酸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粉尘螨滴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相关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粉尘螨滴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相关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8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00例,前4周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同时舌下滴服粉尘螨滴剂;对照组400例,口服地氯雷他定片,两组均用药12周,在治疗8周、12周及停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组病人在用药后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有效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用药8周、12周后,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75.18%、91.73%,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03%、91.44%,与用药前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96%、59.46%,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81,P<0.01),与用药12周相比试验组无统计学差异(2=0.84,P>0.05),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2=27.61,P<0.01);两组停药后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粉尘螨滴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相关慢性荨麻疹能够快速起效,且安全性高。
张东兴吴豫梅刘诗李俊兰黄映梅
关键词:粉尘螨滴剂地氯雷他定片慢性荨麻疹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