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
-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研究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DM 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 7,12 -二甲基苯蒽 (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作用。方法 :出生 5 0天的健康雌性 SD大鼠 82只 ,置于室温 2 1度左右 ,相对湿度 30 %~ 70 % ,自然光照 ,基础饲料喂养一周后 ,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每只大鼠经两次灌胃给致癌剂 DM-BA,每只 15 mg溶于 1.5 m l的植物油中 ,给予致癌剂的同时给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含麦胚黄酮类提取物的饲料 ,对照组大鼠喂基础饲料 ,持续喂养 2 4周。结果 :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
- 吴冰徐贵发任翔赵秀兰于红霞
- 关键词:DMBA麦胚黄酮类化合物乳腺肿瘤抑瘤作用
- 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1中二硫键对其细胞融合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为了探讨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1中二硫键对风疹病毒细胞融合活性的影响,在构建重组载体pBSK-SPE2E1的基础上,利用PCR定点突变与体内同源重组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11个突变体,分别将E1外功能区的11个半胱氨酸残基突变为其它氨基酸残基,从而去除一个二硫键,利用Giemsa染色法定性检测由此引起的细胞融合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导入的外源DNA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血吸附检测重组表达的突变体蛋白的受体识别活性。结果表明E1外功能区的10个二硫键对RV的细胞融合活性都有重要影响,任何一个二硫键的去除均导致E1的细胞融合活性丧失;其中第5和第8个半胱氨酸残基所形成的二硫键与E2和E1的相互作用有关,第3、第4和第13个半胱氨酸残基所形成的二硫键可能直接影响E1的细胞融合功能。
- 刘晓丽吴冰王志玉
- 关键词: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膜融合二硫键半胱氨酸
- 山东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 本文研究了维生素E对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作用,出生50天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每只大鼠经灌胃给致癌剂DMBA,每只15...
-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蔺新英
- 文献传递
- 马钱子及黄连混合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马钱子、黄连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抑菌环实验和营养肉汤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含马黄生药15mg/mL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7种细菌的抑菌环直径均大于7mm。马黄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69mg/mL。结论:马黄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宿广峰王桂亭吴冰
- 关键词:马钱子黄连抑菌作用
-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抑制乳腺肿瘤作用机制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对DMBA诱导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70只出生 5 0d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 :阴性对照组 (10只 ) ,乳腺癌模型组 (2 0只 ) ,低剂量组 (2 0只 )和高剂量组 (2 0只 )。将 15mg 7,12 -二甲基苯蒽 (DMBA)溶于 1 5ml植物油中 ,经灌胃分别给予乳腺癌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 ,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植物油。 2周后重复 1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动物分别喂饲含 2 %和 10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的饲料 ,阴性对照组和乳腺癌模型组饲以普通饲料。持续喂养 2 4周。 2 4周后断头处死大鼠 ,分别测定血液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液和肝脏中的GSH -Px、SOD、GST活性和GSH含量较乳腺癌模型组有明显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MDA含量则明显下降 (P <0 0 5 )。实验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低于乳腺癌模型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 赵秀兰徐贵发吴冰
-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氧化
- 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荷瘤大鼠的抑癌作用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出生50天的健康雌性SD大鼠82只,置于室温21度左右,相对湿度30%—70%,自然光照,基础饲...
-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迟爽
- 文献传递
- 麦胚黄酮类提取物对荷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被引量:20
- 2001年
- 为研究由麦胚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 7,12 二甲基苯蒽 (DMBA)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将出生 5 0天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阳性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喂基础饲料 ,除阴性对照组外的 3组大鼠经灌胃给致癌剂DMBA(每只 15mg溶于 1 5ml的植物油中 ) ,低 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同时给含麦胚黄酮类提取物的饲料 (分别为 2和 10g kg) ,持续喂养 2 4周。结果表明 ,高剂量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 ,实验组大鼠血液及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阳性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增加 ,丙二醛含量下降。提示麦胚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抗过氧化物酶的诱导作用可能是其对乳腺癌具有化学预防作用的机制之一。
-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任翔蔺新英于红霞
- 关键词:麦胚黄酮类化合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抗氧化作用荷瘤
- 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糖基化作用对细胞融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JR23株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2和E1的糖基化作用对其引起的特异性细胞融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6个突变株,分别改变E2或E1蛋白的糖基化位点结构。采用Giemsa染色法与指示基因法检测各突变株蛋白引起的细胞融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并用血细胞吸附试验检测其吸附活性。结果与野毒株蛋白相比较,突变株蛋白E2N53G、S73I、S131V与E1T78A、T179A、T21IA引起的细胞融合效率分别为62.73%、66.66%、55.12%、66.93%、87.33%、90.18%;除了E2S131V之外,其他突变株蛋白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只有E2S73I与E1T78A的血细胞吸附效率略有降低。结论E2蛋白的3个糖基化位点与E1蛋白的N76位糖基化位点的糖基化对细胞融合有重要作用,E1的N177与N209位点糖基化对细胞融合的影响较小。
- 吴冰王志玉刘晓丽
- 关键词:风疹病毒细胞融合糖基化作用包膜糖蛋白
- 佳钙宝及其它钙剂中钙吸收利用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佳钙宝系由海洋生物加工而成的补钙剂。钙的主要形式为醋酸钙和少量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用佳钙宝及其它几种常用市售补钙剂(活性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磷酸氢钙)进行了30天的大鼠喂养和3天代谢试验,结果显示,佳钙宝中钙的吸收率和储留率分别为69.2%和95.1%,均高于其它钙剂(P<0.05)。佳钙宝组大鼠股骨重量(湿重)和股骨含钙量分别为0.82±0.04(g)和84.5±6.2(mg),均明显大于其它各组(P<0.05)。
- 徐贵发赵长峰韩玉荣吴冰鞠庆强张春昒曹彦杰
- 关键词:补钙剂钙吸收葡萄糖酸钙醋酸钙活性钙
- 维生素E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维生素E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把出生 5 0天的雌性SD大鼠 (体重约 176g)随机分为 4组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每只大鼠经灌胃给致癌剂 (DMBA) ,每只 15mg溶于1 5的植物油中 ,给予致癌剂的同时给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含维生素E的饲料 ,对照组大鼠喂基础饲料 ,持续喂养 2 4周。结果 表明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 75 0 %、5 2 4%、34 8% ,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病理组织学观察也有一定差别。
-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
- 关键词:DMBA维生素E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