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奇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6篇X线
  • 5篇套叠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肠套叠
  • 4篇超声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畸形
  • 3篇腹部
  • 3篇超声诊断
  • 3篇超声诊断价值
  • 2篇医师
  • 2篇医师规范化培...
  • 2篇婴儿
  • 2篇婴幼儿肠套叠
  • 2篇幽门狭窄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机构

  • 21篇苏州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1篇刘玉奇
  • 14篇盛茂
  • 8篇高云剑
  • 8篇郭万亮
  • 7篇李京恩
  • 7篇王琪
  • 6篇周珉
  • 5篇贾慧惠
  • 4篇杨复宾
  • 3篇王亮
  • 3篇吴继志
  • 3篇任彦
  • 3篇宋永瑞
  • 2篇汪健
  • 2篇张明常
  • 2篇刘哲婴
  • 2篇方林
  • 2篇高敏
  • 1篇梁继中
  • 1篇吴水燕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腹部CT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特征,提高对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经病理证实,并且具有完整腹部CT影像资料的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腹部CT影像表现以及与Wilms瘤的鉴别要点。结果本研究11例病儿中,肾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可见融冰征、肾周积液、包膜下积液,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出现两肺转移;肾透明细胞肉瘤2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均可见大片坏死,CT增强扫描均可见瘤体内多发扭曲的细小血管,可见“虎斑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未见瘤栓,未见骨骼转移。肾细胞癌6例,3例出现血尿,腹部CT示病灶为实性肿块,4例可见钙化。结论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陈晶晶李京恩盛茂王琪贾慧惠刘玉奇周云张闽
关键词:肾肿瘤WILMS瘤儿童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析其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腹部立位片示低位结肠不全性梗阻35例,肠淤张17例,小肠低位梗阻1例。结肠钡剂造影显示常见型39例,短段型5例,超短段型2例,长段型1例,征象可见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3例新生儿及超短段型狭窄段显示不明显,3例移行段显示不明显,24 h复查38例有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凡临床怀疑先天性巨结肠的婴幼儿应尽早行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检查,并随访观察24 h钡剂排空情况,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刘玉奇周珉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我院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析其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腹部立位片示低位结肠不全性梗阻35例,肠淤张17例,小肠低住梗阻1例。...
刘玉奇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放射影像教学策略分析
2022年
我国儿科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系统性推荐儿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儿科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儿科住院医师团队质量是有效应对儿科医师数量相对不足窘境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儿科住院医师培训放射影像学知识的重要性,分析了儿科住院医师放射影像教学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对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影像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刘玉奇李京恩盛茂贾慧惠高云剑
关键词:住院医师放射科影像教学
儿童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合并输尿管囊肿的IVU诊断价值
王琪刘玉奇潘鹏
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扫描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双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试验,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7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6例0~12个月婴儿,月龄(6.3±3.4)个月,均在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行颅脑平扫,使用双通道收发一体头线圈。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和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每例受试者至少接受2个扫描方向及2个扫描序列。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评估MRI图像质量,目标值为评分≥3分。颅脑MRI扫描前或扫描后监测婴儿体温、心率和呼吸情况,扫描过程中监测MRI系统的噪声,记录不良反应。结果5例婴儿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完成扫描,61例经水合氯醛镇静后完成扫描。41例颅脑MRI图像质量评分为5分,21例为4分,4例为3分。3分主要是由于运动伪影所致。所有婴儿颅脑MRI扫描后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26.8±12.9)次/min,呼吸(38.2±6.8)次/min。47例婴儿颅脑MRI前后体温无升高,15例升高<0.3℃,4例升高0.3~0.5℃。扫描中记录的噪声为(57.5±1.8)dB(A)。1例婴儿MRI当日出现轻度腹泻,未经治疗,第2天症状消失,余无不良反应。结论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安全性高,图像质量优良,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刘玉奇贾慧惠宋永瑞吴继志方林武林苗重昌盛茂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婴儿
输尿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4例输尿管癌患者声像图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发现肾盂输尿管积水33例,单纯患侧肾盂积水1例;输尿管癌19例,肿瘤以较低回声为主,沿输尿管长轴方向生长;肿瘤长径平均25.3mm,输尿管扩张的直径平均11mm。位于输尿管下端的肿瘤可向膀胱内突出,表现为等回声;肿瘤内均探及条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误诊5例,漏诊10例。结论超声检查是输尿管癌的首选筛查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癌的患者,超声检查要全面、多途径相结合。
刘哲婴刘玉奇
关键词:输尿管癌超声检查
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病例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6~52d,中位年龄23d。所有患儿术前均进行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总结其上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3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见幽门管变细,幽门管直径为(1.90±0.20)mm,幽门管变长为(15.7±0.3)mm;可见典型的线样征、双轨征、鸟嘴征、肩样征及菌伞征,胃腔扩张,蠕动增强,钡剂排空延迟。结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儿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琪杨复宾盛茂郭万亮刘玉奇
关键词:幽门狭窄肥厚型胃肠道儿童X线透视检查
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CHPS患儿的术前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征象及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诊断率为100%,其中2例合并器官轴型胃扭转。术前经超声诊断的50例,诊断率为94.34%,1例可疑阳性,后经手术确诊,2例因肠气影响幽门部显示不满意。结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至今仍为CHPS手术前最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刘玉奇刘哲婴李京恩张明常
关键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CT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CT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及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中神经母细胞瘤(NB)2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4例,节细胞神经瘤(GN)5例。平均发病年龄NB为(34.35±24.12)个月,GNB为(91.75±53.65)个月,GN为(67.40±68.00)个月。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上,80.0%(16/20)NB、25.0%(1/4)GNB表现为密度不均匀,100.0%(5/5)GN密度均匀;80.0%(16/20)NB有不规则斑片状、点条状钙化,75.0%(3/4)GNB和80.0%(4/5)GN呈点状钙化。增强后75.0%(15/20)NB、50.0%(2/4)GNB呈不均匀强化,85.0%(17/20)NB和75.0%(3/4)GNB呈中度及明显强化,而100%(5/5)GN为均匀轻度强化。70.0%(14/20)NB、50.0%(2/4)GNB和40%(2/5)GN可见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中L1期3例,L2期15例,M期11例。随访中3例M期NB发生复发转移。肿瘤生物因子检测显示7例NB香草扁桃酸(VMA)升高,8例NB、1例GNB及1例GN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6例NB的N-myc基因阳性。结论 CT在纵隔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具有重要价值。
刘玉奇高云剑吴继志高敏盛茂
关键词: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