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共混
  • 3篇共混物
  • 2篇相平衡
  • 2篇分子
  • 2篇高分子
  • 2篇高分子共混物
  • 1篇增塑
  • 1篇增塑剂
  • 1篇粘度
  • 1篇粘度法
  • 1篇氢键
  • 1篇相溶性
  • 1篇共混聚合物
  • 1篇分相
  • 1篇OH
  • 1篇PS

机构

  • 3篇华东化工学院

作者

  • 3篇何曼君
  • 3篇刘永明
  • 1篇朱友良
  • 1篇李水强

传媒

  • 3篇功能高分子学...

年份

  • 2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增塑剂法研究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平衡曲线被引量:1
1991年
经共聚改性的聚苯乙烯PS(OH)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形成的互溶体系具有LCST行为。由于体系的玻璃化温度较高。分相温度与玻璃化温度接近。使分相时的浊点温度受升温速率影响很大,以致浊点曲线与相平衡曲线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加入PS(OH)/PBMA共混体系中,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测浊点温度,并对增塑剂作零浓度的外推,由此得到的浊点曲线与相平衡曲线完全一致。证实了增塑剂法的可靠性。加入增塑剂后浊点温度随升温速率变化平缓,更接近相平衡点,显示了增塑剂法的有效性。
刘永明朱友良陈兆阳何曼君
关键词:增塑剂相平衡高分子共混物
含氢键高分子共混体系的分相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经过共聚改性的含羟基聚苯乙烯PS(OH)可以和许多含质子接受基团的聚合物形成氢键而成为互溶体系,本文着重研究这类含氢键共混体系的相分离动力学以及它们的相图。PS(OH)是由苯乙烯与对-六氟异丙醇-α-甲基苯乙烯共聚得到。它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组成的共混物用温度跃变光散射法研究分相动力学行为。分相初期,符合Cahn-Hilliard-Cook线性理论,共混物具有LCST性质。由于PS(OH)中只含有1.5mol%OH基团,使得共聚物的组成不均匀,以及PS(OH)和PBMA的分子量多分散性,导致共混物的临界共溶点不在亚稳单相极限线(Spinodal curve)和稳定单相极限线(Binodal Curve)的最低点。对于临界组成的共混物在分相后期相区的增长按Siggia模型进行。而非临界组成的共混物按Lifshitz-Slyozov模型进行而且散射光强I(q,t)随散射矢量q的变化出现与q无关的峰,这与金属氧化物的共混物有类似的情况。
刘永明李水强何曼君
关键词:高分子共混物相平衡
用粘度法研究共混聚合物的相溶性被引量:11
1991年
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含氢键共混体系PS(OH)/PBMA,PS(OH)/PBA和不含氢键的PBMA/PBA在甲苯中25℃的比浓粘度,根据η_(SP)/C~C的线性关系可计算出Huggins参数K_(H)和Chee提出的半经验参数μ。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组共混体系中PS(OH)/PBMA的氢键结合能力比PS(OH)/PBA强,而PBMA/PBA不存在键段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体系是不相溶的。
何曼君何肖雄蔡陆壹刘永明
关键词:共混物粘度相溶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