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骏骅

作品数:18 被引量:79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玉米
  • 4篇自交
  • 4篇自交系
  • 4篇分子标记
  • 4篇RAPD
  • 3篇玉米自交系
  • 3篇杂种
  • 3篇杂种优势
  • 3篇基因
  • 2篇性状
  • 2篇水稻
  • 2篇抗性
  • 2篇类群
  • 2篇阿特拉津
  • 2篇RAPD分子...
  • 2篇RAPD技术
  • 2篇大豆
  • 1篇电泳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篇傅骏骅
  • 9篇李连城
  • 5篇彭泽斌
  • 4篇张世煌
  • 4篇刘新芝
  • 4篇李新海
  • 3篇袁力行
  • 3篇李明顺
  • 2篇岳绍先
  • 1篇余增亮
  • 1篇焦少杰
  • 1篇吴景锋
  • 1篇朱立煌
  • 1篇田志国
  • 1篇田志国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2000'玉...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PD技术在玉米纯系离子束诱变材料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1996年
用RAPD技术检测经离子束处理过的玉米纯系M0的DNA,发现玉米纯系M0在1584~1330bp之间的2092基因组DNA发生了变化。认为运用RAPD分析经离子束处理的材料,是检测材料基因组DNA发生诱变情况的一种简便方法。
傅骏骅李连城吴景锋田志国余增亮
关键词:RAPD离子束诱变DNA
应用RAPD分子标记识别苜蓿种群关系被引量:15
1995年
应用RAPD分子标记识别苜蓿种群关系傅骏骅K.P.Pauls(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作物系)1990年美国J.G.K.Williams和J.Welsh等先后报道了PCR技术──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
Pauls,KP傅骏骅
关键词:苜蓿种群RAPD分子标记
幼胚培养在水稻与野生稻杂交中的利用
我国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野生稻中蕴藏着对水稻病害的广谱抗源,是培育多抗水稻新品种的抗源。但水稻与野生稻杂交,特别是与 2n=48的野生稻杂交更为困难,得不到有正
李连城傅骏骅庞汉华张玉凤
文献传递
玉米抗病虫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0年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目标基因定位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在McMullen和Simcox(1 995 )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来玉米抗病虫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最新研究结果 ,发现这些抗性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 (QTL)均不同程度地连锁在一起 ,聚集成几群 ,位于染色体的特定区域。由于在同一聚群内经常发现不同抗性基因对不同病原菌 (虫 )的抗性反应 ,因此这些抗性基因间的功能关系目前还不清楚。研究抗病虫基因或OTL的染色体位置 ,发现许多抗性位点的产生与染色体片段重复有关。为应付快速演化的病原菌 (虫 )侵染 ,存在对新小种具有专化抗性的基因群是必要的。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在某一时期可能快速进化 ,以获得足够力量来抵抗共演化的病原菌 (虫 )的侵染。玉米抗病虫基因在染色体上聚群存在 。
李新海张世煌傅骏骅
关键词:玉米抗病虫基因分子标记基因定位
抗atrazine转基因大豆的抗性遗传及某些生理、农艺性状被引量:3
1996年
抗atrazine基因导入大豆植株后不仅在F1代获表达,且已遗传到后代(199年已至F7代)。通过正交与反交试验证明,其F1代植株对atrazine的抗性性状均与其母本性状一致,即该性状为母系遗传,为细胞质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通过导入抗性基因株与未导入抗性基因的对照株的光合速率测定、成分分析及农艺性状(株高、百粒重、单株产量)测定表明,两类植株间无明显差异。在喷施atrazine情况下,转基因株能表现出抗性。
岳绍先傅骏骅李连城苑红丽
关键词:大豆阿特拉津抗性遗传农艺性状
抗阿特拉津(Atrazine)转基因大豆植株的田间检测表现被引量:1
1993年
地面(出苗前)或植株(幼苗分枝期)喷施Atrazine液后,从田间观测及考种结果看,未导入抗性基因的大豆对照株受害严重,或枯死或严重减产;导入抗性基因的大豆植株后代F_4、F_5代基本不受影响,单株产量与未喷液的对照株相近或略高。这显示了导入的抗性基因对Atrazine的抵抗作用。通过喷施Atrazine已筛选出了多个抗性较强的株系,有望从中进一步筛选出抗性稳定的株系,用到大田生产。
傅骏骅李连城苑红丽岳绍先朱立煌
关键词:阿特拉津大豆抗性基因抗冻性
多效唑对水稻远缘杂交试管菌的效应
多效唑是八十年代新开发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属于三唑类化合物,在生产上用于减轻作物后期的倒伏己有明显成效,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作物株高以增强其抗例性,在合理用量范围
傅骏骅李连城张玉凤
文献传递
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
袁力行张世煌傅骏骅李新海彭泽斌田志国李明顺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分子标记遗传育种
文献传递
RFLP Detec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Maize Inbred Lines被引量:15
2000年
Genetic similarities of 13 inbred lines of maize (Zea mays L.) were analyz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detect genetic similarities among 13 inbreds and to assign them to heterotic groups. By means of 24 probe_enzyme combinations (PECs) selected for locus specificity, clear patterns and reproducibility, 85 alleles were found with an average of 3.3 alleles per locus. The allelic frequency data were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similarities among lines, and as a result the diversity index of 0.499 was obtained. Genetic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pairs of 13 lines ranged from 0.523 up to 0.802 with an average of 0.649. The UPGMA clustering algorithm analysis classified the 13 lines into five groups, which generally corresponded to known maize heterotic groups based on pedigree information.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RFLP_based markers could b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ize inbred lines and assigning them to heterotic groups, but it seem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PECs were needed to obtain reliable estimates of genetic similarity.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玉米RAPD程序优化研究及其初步探讨被引量:60
1997年
本文以黄早四、汶黄、Mo17等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使用国产PCR仪,对玉米RAPD分析中PCR过程的DNA模板浓度,扩增反应的循环数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国产PCR扩增仪(PCR—90AD)的特点,确定了DNA变性,引物和模板DNA结合,引物沿模板延伸3个步骤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玉米PCR过程使用10~15ng的模板DNA,在94℃模板变性时间1分30秒,36℃引物退火2分钟,72℃引物延伸2分30秒,扩增循环35~40周期条件下扩增效果较好,使用这一RAPD程序研究不同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结果与系谱法基本一致,而同一自交系的10个单株之间,RAPD带型是一致的。本实验建立了适合玉米RAPD分析的PCR程序及条件,为RAPD分析法应用于玉米的遗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傅骏骅李连城刘新芝彭泽斌黄长玲
关键词:RAPD玉米自交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