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祥
- 作品数:31 被引量:33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感染后心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炎性因子在合并肺部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74例)及非感染组(78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4例),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分析患者感染后心肺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外周血炎症指标。结果 74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72.32%),革兰阳性菌29株(25.89%),真菌2株(1.79%);感染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DLCO及MMEF的肺功能指标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LVEF、LVEDD及LVESD的心功能指标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BNP、CRP、IL-6及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且感染后患者心肺功能受到明显影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升高,对判断感染程度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 邢晓莉曾妮张节平王硕莹黄少祥
- 关键词: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降钙素原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胰岛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 1999年
- 黄少祥
-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血清胰岛素
- 肺部受累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6年
-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累及多个系统的硬化性疾病,特点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这种疾病可以局限于一个或两个器官,或者多个器官并存。最初的相关报道集中在胰腺,Yoshida等[1]于1995首先提出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概念,随后研究发现在AIP患者,血清IgG4水平往往显著升高,并且胰腺外病变同时存在,提出了IgG4相关性疾病的概念。
- 张宇黄少祥许建春张立东
- 关键词:相关性疾病浆细胞浸润
- 塞来昔布对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辐射增敏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裸鼠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动物模型,观察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H460放疗的增敏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40只荷瘤鼠用完全随机法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放疗组、塞来昔布组、塞来昔布+放疔组,每组10只。采用灌肠法给予塞来昔布16mg·kg-1·d-1,给药2h后进行放疗,放疗分割剂量为5Gy/次,2次/周,4周后处死所有荷瘤鼠,解剖瘤块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塞来昔布组、放疔组、塞来昔布+放疗组肿瘤瘤重分别为(133.62±12.37)、(130.37±12.59)、(81.17±8.29)、(35.51±4.23)mg,塞来昔布+放疗组与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1)。塞来昔布+放疗组的ATM和EGF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和3.17,P均〈0.01)。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降低ATM和EGFR的表达水平,增强H460细咆的放疗敏感性,将来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少祥樊体强
- 关键词:辐射增敏药放射疗法塞来昔布
- 黄芩苷对支原体肺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抗炎及肺功能保护作用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支原体肺炎小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和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滴鼻法建立支原体肺炎感染小鼠模型,采用黄芩苷和阿奇霉素进行干预,检测基本体征、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肺组织中鼠TLR4、NF-κB相关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阿奇霉素组、黄芩苷高剂量组、黄芩苷中剂量组、黄芩苷低剂量组小鼠体温、肺指数高,体质量、肺干湿比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与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的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动态肺顺应性(Cydn)上调,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肺总阻力(RL)下调,肺功能得到保护,且肺泡灌洗液、血清、肺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下调;阿奇霉素组与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阿奇霉素组与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TLR4、NF-κB、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来实现保护肺功能、抗炎的作用。
- 吴文娟曾妮王硕莹孙京焕黄少祥
- 关键词:黄芩苷支原体肺炎小鼠肺功能抗炎
- 参苓白术散对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瘦素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78例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剂,疗程6个月,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及BMI。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及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提高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BMI,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 黄少祥蒋荣民曲由邢晓莉
-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瘦素人体质量指数营养不良
- 天津滨海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毒感染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天津滨海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因急性加重而就诊的200例门诊AECOP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呼吸道病毒,筛选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67例病毒检测结果阳性,其中鼻病毒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57例,双重病毒感染10例。吸烟指数高、既往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多是AECOPD患者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以鼻病毒和流感病毒最为常见,吸烟指数高、既往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多是AECOPD患者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 邢晓莉马宏境张节平黄少祥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道感染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合并EB病毒感染炎症因子及DNA载量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9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EB病毒感染进行分析分组,感染组65例,未感染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疾病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EB病毒检测情况、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有效时间、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比例。对比两组炎性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33]。分析两组的EB病毒DNA含量与各类炎性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B病毒感染率为34.21%(65/190)。未感染组动脉氧分压为(61.92±18.25)mmHg高于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比、治疗有效时间和转入ICU占比分别为45.60%(57/125)、(7.61±2.75)d、13.60%(17/125)均低(短)于感染组(P<0.05)。两组的二氧化碳分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CRP、PCT、WBC、IL-6、IL-17、IL-33分别为(53.25±5.31)mg/L、(0.78±0.10)μg/L、(14.32±0.67)×109/L、(151.58±11.25)ng/L、(116.28±12.33)ng/L、(61.56±3.65)ng/L高于未感染组(P<0.001)。EB病毒DNA含量与CRP、PCT、WBC、IL-6、IL-17、IL-3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可使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该种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 汪俊剑刘静曾妮吴文娟黄少祥
- 关键词: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炎免疫屏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被引量:20
- 2013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以气道和(或)肺实质受累导致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症状和并发症可包括气促、运动耐力差、慢性(有痰或无痰)咳嗽、喘鸣、呼吸衰竭及肺心病。COPD在美国已位居死亡原因第3位,在全球居第4位,患者多数为吸烟者[1]。营养不良是影响COPD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 黄少祥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
- 无创呼吸机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对COPD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1
- 2017年
- 目的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其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CAT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90例门诊COPD稳定期Ⅲ~Ⅳ级伴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组、无创呼吸机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3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无创呼吸机及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CAT)积分、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3组PaO2、SaO2、FEV1(%)、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升高,3组PaCO2、CAT积分、Borg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治疗组变化最为显著,且3组治疗后疗效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COPD稳定期伴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态。
- 邢晓莉黄少祥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体外膈肌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