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韬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庞朴的“荀子三段式”及其意义
- 2020年
- “荀子三段式”是庞朴“一分为三”说的重要一环,然而却备受学术史冷落。“以A求A”“以B求A”“A的自我回归”分别为其下、中、上段。其贡献主要是:解释了人们无视儒家“欲A先B”发明权,找出了荀子思想的“道家来源”,指出了荀子方法论的不足。黑格尔的辩证法、民国学术、庄子哲学系庞朴“一分为三”说的理论来源。庞朴关于"荀子三段式"的证明摆脱了过往狭隘“阶级观点”的影响,增强了新时期荀学研究的学术纯粹性,对中国现代学术来说,具有知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 韩博韬
- 关键词:荀子荀学
- “地盘”与“盟友”的抉择——孙吴对荆的态度试析
- 2014年
- 荆州物产丰富,战略意义重大,是赤壁之战后决定魏、蜀、吴三国发展走势的重要因素。它还是关乎孙刘联盟的关键,而兼具实力与野心的孙吴军事集团在"地盘"与"盟友"之间优先考虑了前者。
- 韩博韬
- 关键词:孙刘联盟
- 《孙子兵法》《老子》孰先孰后?——与华云刚博士商榷
- 2017年
- 《老子》的成书下限晚于《孙子兵法》的成书下限,华云刚的论文《〈孙子兵法〉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演变》之逻辑失误在于颠倒了《孙子兵法》与《老子》的成书先后顺序。《老子》文本的形成与思想的发展都是层累建构的过程。华文不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 韩博韬
- 关键词:《孙子兵法》《老子》成书时间文本逻辑
- 从《学记》研究(1979-2014)看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的当代探索被引量:1
- 2016年
-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学秩序是教育行动的依据,教育理想是教育行动的目标。
- 韩博韬
- 关键词:《学记》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
- 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框架探析被引量:5
- 2016年
- 教育伦理思想是教育范畴内关于个人的品德风范和社会的道德风尚的主张。先秦儒家教育伦理动力论、方法论与目的论的核心分别为"仁"(正性)、"礼"(循学)、"和"(致和),过渡的重要途径是"虚心"与"谦格",因此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框架可以视为一个"仁""礼""和"三位一体模式图。应对"和"之变态的出现,解决办法可以诉求于动力"仁"。
- 韩博韬何振科
- 关键词: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
-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学术价值的再审视——以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比较为中心被引量:1
- 2023年
-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在民国时期曾被“经典化”,新中国的历史上先是经历“冷遇”,新时期则重获“热捧”。此书之所以能备受出版界的“崇拜”,主要原因在它具有“超越《史记》”的名头,但此说并不能成立。若将此书与并不把考证诸子生卒年作为主要工作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进行比较,在先秦十位重要思想家的生卒年及行迹方面,《系年》并未取得关键性突破。钱穆“墨子生年继孔子卒年,孟子生年继墨子卒年”的独断先秦文化周期观,出现了“先秦诸子生死轮回”的吊诡之境,具有将“思想谱系”冠以“帝王世系”之嫌,严重影响了钱著划定先秦诸子系年的学术可靠性。
- 韩博韬
- 关键词:《先秦诸子系年》钱穆《中国哲学史大纲》《史记》
- 断代史著的写法与学术史意义——马植杰著《三国史》、何兹全著《三国史》比较研究
- 2023年
- 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时问世的马植杰著《三国史》与何兹全著《三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断代史著的重要代表,前者史事更为详实、分析更为细致,不足之处是缺少值得载入学术史的理论发现,而后者的优势则与何兹全支持的“魏晋封建说”有关。两部《三国史》存在的缺憾在于,没有提及学术史、不具备增进具有三国时期特殊时代性问题研究深度的意向与做法。断代史著的学术史意义在于,成就现代史家、指导公众史学、促成断代内部的知识积累、促进历史研究横向与纵向会通之学的发展。三国史研究在建国初直至80年代的专题化、90年代的专著化、新世纪的深研化和公众化,反映出新中国历史科学化进程的推进及阶段性特征。
- 韩博韬
- 关键词:史学科学化新时期史学
- 以俗观雅:庞朴“民俗的眼光”及在其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在庞朴早期学术生涯里,其对"俗子"墨学和"阴阳"五行观念的研究,均体现了他研治中国思想史时"眼光向下"的视角;以"竹块二枚定吉凶"的南方风俗来"礼求诸野",可以视为应用民间风俗在其中国核心观念探源工作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其对先秦文化思想的探析,揭示出不同的先秦古籍在民俗研究方面具有不同的史料价值;对文字进行俗文化解读,使思想史在古奥之余增添了民俗性的精气神。他"看星星"的观天方法是其"火历"研究的灵感来源,"火历"体系解决了文字学史的"二子"与天文学史的"二逆"难题,体现了研究"天文历法"对于民俗学与思想史研究的巨大价值。
- 韩博韬
- 关键词:中国思想史研究
- "听"与儒家文化
- 《乐记》是中国先秦儒家"听文化"最高峰的侧面之一,另一侧面是"孔门儒学"。"听"具有双重历史效果,一是权威的来源,二是争鸣的来源。考察《说文》"耳部""目部""言部"字及音乐三要素对人的影响分别可从文化学、心理学角度说明...
- 韩博韬
- 关键词:儒家经典科举制
- 庞朴对“中国智慧”的探索--以与李泽厚的比较为中心
- “中国智慧”均为庞朴、李泽厚学术内容的重要命题。本质上看,他们都试图从具有前现代性的中国先秦原创思想中回答“中国人何以中国人”。确切地讲,其中国智慧皆主要来自中国儒家,或者说,以道家思想作为重要补充的儒家思想。80年代庞...
- 韩博韬
- 关键词:先秦儒学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