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金珂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4篇蛋白
  • 4篇骨桥
  • 4篇骨桥蛋白
  • 3篇肿瘤
  • 3篇GATA3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浸润性
  • 2篇分子
  • 2篇肠癌
  • 1篇蛋白质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导管内

机构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武警江西总队...
  • 1篇解放军264...

作者

  • 12篇隋金珂
  • 9篇施俊义
  • 8篇李曦洲
  • 6篇谢轶群
  • 3篇张卫
  • 3篇龚海峰
  • 2篇孟荣贵
  • 2篇王玥
  • 2篇郝立强
  • 2篇楼征
  • 1篇苏东玮
  • 1篇郑唯强
  • 1篇刘夕水
  • 1篇朱晓明
  • 1篇方国恩
  • 1篇吴燕梅
  • 1篇刘连杰
  • 1篇杜磊
  • 1篇刘启志
  • 1篇朱晓明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在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研究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的表达与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Gli1表达,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表达的关系,根据4种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分组并分析Gli1在Ki-67相关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li1表达在ER阳性和阴性、Ki-67高表达和低表达及TNM不同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中Gli1阳性率分别为51.35%、81.25%、88.24%和96.15%,Luminal A型的阳性率最低,且以低表达为主,与其他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以低表达为主,可以作为接受单纯内分泌治疗的判断依据之一。Gli1高表达主要在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乳腺癌中,并可能成为Basal-like型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刘夕水曾朋李曦洲隋金珂吴燕梅杜磊施俊义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KI-67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手术的术前危险度评分体系初探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建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手术的术前危险度评分体系。方法收集上海长海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复发和生存状况,统计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Cox分析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指标,每项危险因素计1分,按总分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分析每组中位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08例,年龄(57.4±10.8)岁,中位生存期44.85个月,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3%、55.2%、22.9%。其中原发肿瘤位于右半结肠、术前癌胚抗原≥200 ng/ml、多发肝转移瘤、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4项每项各计1分,将患者分为低危(0~1分)组和高危(2~4分)组。低危组(n=174)和高危组(n=60)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29个月,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21.34个月和8.48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本研究结果初步构建了针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愈后预测评分体系,以期对该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隋金珂郑楠薪曹付傲于冠宇朱晓明龚海峰楼征郝立强孟荣贵张卫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同期手术
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9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estrogen receptor)、PR(progesteronereceptor)和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的表达,并据此将乳腺癌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OP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根据ER、PR和HER-2的不同表达情况,99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45例、luminal B型27例、HER-2过表达型14例、基底细胞样型13例。OPN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中表达率分别为22.2%、29.6%、71.4%和61.5%,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OPN表达率均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P<0.01)。OPN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高于OPN高表达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N在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李曦洲谢轶群隋金珂施俊义郑唯强
关键词:分子亚型骨桥蛋白ERPRHER-2
极低位直肠癌拖出式适形切除术中使用25号管状吻合器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极低位直肠癌(肿块下缘至齿线<2 cm)适形切除术中使用25号管状吻合器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并发症及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经肛拖出式适形切除术的52例极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使用25号管状吻合器,并随访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控便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行R0切除,肿块下缘至肛缘距离为3.4(3~4)cm,远切缘距离为0.5(0.3~1.0)cm,肿瘤直径为3.0(2.0~3.7)cm,术中失血量87.5(60~200)m L,手术时间为144.5(111~183)min,住院时间为12.0(9~14)d,术后住院时间为7.0(6~8)d,清扫淋巴结数为14.0(12.0~15.8)枚。随访33.0(21.0~52.5)个月。8例病人发生早期并发症,包括1例术后早期尿潴留、1例肺炎、1例吻合口漏、1例骶前感染、4例切口感染。9例病人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1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炎症、4例吻合口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2例腹股沟疝。造口还纳术后3~12个月,病人排便功能逐步恢复。2例病人分别在术后4、24个月发生了吻合口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全部发生在术后2年内。3年无进展存活率、总存活率分别为87.2%、98.0%。结论极低位直肠癌适形切除术中使用25号吻合器安全可靠,不增加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排便功能。
孙戈龚海峰楼征隋金珂孟荣贵郝立强刘连杰张卫
关键词:排便功能管状吻合器吻合口狭窄
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20.0%(5/25)、43.1%(25/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否家族史、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李曦洲隋金珂谢轶群施俊义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骨桥蛋白质
骨桥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不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OPN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定性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在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PN阳性表达率为57.30%(51/89)。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6/22)、66.67%(24/36)、67.74%(21/3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0,P=0.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7%(35/47)和38.10%(16/42),伴有淋巴结转移者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伴转移者(χ2=11.993,P=0.001)。乳腺癌组织OPN表达阴性、阳性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8.42±23.45)条/每高倍视野和(94.96±31.03)条/每高倍视野,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3,P=0.000)。结论 OP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有一定关系,针对OPN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乳腺癌转移提供新的方法。
隋金珂王玥施俊义谢轶群李曦洲
关键词:骨桥蛋白CD34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
GAT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R表达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及与ER表达的关系,以及GATA3在乳腺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2004年至2005年间外科手术切除的100例乳腺癌组织和61例癌旁乳腺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R表达和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GATA3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2.0%)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60.0%)(χ2=8.45,P<0.01),但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表达无差异(χ2=0.74,P>0.05)GATA3的表达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阳性表达与ER的阳性表达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4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低表达GATA3,GATA3表达与ER表达正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相关。
谢轶群施俊义李曦洲隋金珂裔海鹰
关键词:GATA3乳腺癌雌激素受体
骨桥蛋白对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差速贴壁法培养8d,由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双染鉴定为EPC后,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OPN在EPC的表达。加入不同浓度人重组OPN和PI3K抑制剂LY294002和Akt抑制剂作用于EPC,采用CCK-8法观测EPC的增殖能力。结果人重组OPN促进EPC的增殖功能,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阻断OPN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结论人重组OPN在体外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人骨髓源性EPC的增殖能力。
王玥隋金珂方国恩施俊义苏东玮
关键词:骨桥蛋白内皮祖细胞细胞增殖
盐酸帕洛诺司琼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止吐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由乳腺癌TEC方案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的效果。方法 84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帕洛诺司琼治疗组(n=42)和盐酸托烷司琼治疗组(n=42),2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TEC方案化疗。观察7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盐酸帕洛诺司琼与盐酸托烷司琼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2.9%和71.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内2组止吐效果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87、2 h内盐酸帕洛诺司琼治疗组优于盐酸托烷司琼治疗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能有效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理想的长效止吐药物。
李曦洲隋金珂施俊义
关键词:盐酸帕洛诺司琼乳腺癌化疗止吐
GATA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GATA3转录因子在正常乳腺的生长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GATA3在不同乳腺癌亚型发生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GATA3与正常乳腺及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GATA3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谢轶群施俊义李曦洲隋金珂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