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巍
- 作品数:12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HRSV)、副流感病毒3型(humanparainfluenza virus Ⅲ,HPIV3)和鼻病毒(humanrhinovirus,HRV)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2月-2014年1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1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应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系统及RT—PCR扩增技术检测2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50例,副流感病毒III型感染46例,鼻病毒感染50例。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感染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值。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Mann-WhitneyU检验,不同病毒感染组间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HRSV组、HPIV3组和HRV组患儿外周血CD3+、CD8+、CD3+CD4+CD8+、CD56+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I均分别为〈0.001,〈0.001,〈0.001,和0.002;P2分别为〈0.001,〈0.001,0.002和0.043;P3分别为〈0.001,〈0.001,0.001和〈0.001),CDl9+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1为0.004和〈0.001;P2、P3均〈0.001)。HRSV组和HPIV3组患儿的外周血CD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分别为〈0.001和0.001),但HRV组患儿外周血CD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三组病毒感染组分别比较,HRSV组和HRV组CD4+水平(P=0.034)和CD4+/CD8+比值(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SV、HPIV3及HRV感染均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且三种病毒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一致,均可使病情恶化或病程延长。及时准确的了解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更好�
- 冯志山赵梦川李贵霞石仲仁王乐袁晔郭巍巍李军杨硕严小桐马学军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 儿童原发性支气管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肺结核1例
- 2023年
- 儿童原发性支气管非霍奇金淋巴瘤罕见,该文报告1例误诊为原发性肺结核的支气管淋巴瘤患儿。1例10岁男性患儿因间断发热伴咳嗽40余天于2020年2月17日收入院。患儿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肺CT示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原发性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且出现喘息及呼吸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开口可见团块状肿物阻塞,经支气管黏膜活检确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无胸外器官受累。经规范化疗,患儿症状消失,肺部影像学恢复正常。提示对PPD阴性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及组织活检。
- 邢瑜郭巍巍吴会芳康军聪王海燕张中平
- 关键词:气道梗阻肺结核
- 2023年秋冬季肺炎患儿呼吸道病原体分布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23年秋冬季肺炎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分布情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535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将患儿分为男性组(1943例)和女性组(1592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婴幼儿期组(<3岁,726例)、学龄前期组(3~6岁,1306例)、学龄期和青春期组(>6岁,1503例)。检测所有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根据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肺炎支原体单独感染组(1344例)、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999例)、鼻病毒单独感染组(194例)、偏肺病毒单独感染组(15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独感染组(119例)和副流感病毒单独感染组(100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肺炎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比较不同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3535例肺炎患儿年龄(5.56±3.50)岁,年龄范围6 d~16岁。其中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前5名依次是肺炎支原体38.02%(1344/3535)、鼻病毒5.49%(194/3535)、偏肺病毒4.47%(158/3535)、呼吸道合胞病毒3.37%(119/3535)、副流感病毒2.83%(100/3535)。男性组肺炎患儿鼻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组肺炎患儿,而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低于女性组肺炎患儿[6.79%(132/1943)比3.89%(62/1592),36.54%(710/1943)比39.82%(634/1592),均P<0.05]。学龄期和青春期组甲型流感病毒和甲流H3N2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婴幼儿期组;博卡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3组中的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婴幼儿期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和青春期组;肺炎支原体在3组中的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龄期和青春期组、学龄前期组、婴幼儿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535例肺炎患儿中2种及以上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者占38.10%(1347/3535),其中74.1
- 郭巍巍刘颖业严小桐赵梦川刘泽昊傅晓丽崔晓薇
-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淋巴细胞亚群
- 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腺病毒的检出?分型及其与临床诊断相关性分析
- 王乐赵梦川冯志山严小桐杨硕郭巍巍李贵霞
- 3种方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评估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方法[被动凝集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荧光定量PCR]的差异,探讨不同方法在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病程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MP肺炎患儿213例。采用被动凝集法、多重PCR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清MP抗体、痰液MP DNA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MP DNA。以荧光定量PCR在BALF中检出MP DNA为病原学判断标准,比较3种方法的一致性。将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1岁组(8例)、1~3岁组(29例)、4~6岁组(97例)、>6岁组(79例),按病程分为≤7 d组和>7 d组。比较各组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213例MP肺炎患儿中,被动凝集法、多重PCR及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12%、76.06%和89.20%。以荧光定量PCR在BALF中检出MP DNA为病原学判断标准,多重PCR与荧光定量PCR的Kappa值为0.301,优于被动凝集法与荧光定量PCR的Kappa值(0.043)。按年龄分组,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与年龄有关(P<0.05)。病程>7 d组荧光定量PCR阳性率高于≤7 d组(P=0.003),而被动凝集法和多重PCR的阳性检出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MP肺炎患儿中,荧光定量PCR与多重PCR的一致性优于被动凝集法,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率与患儿病程相关。
- 冯志山李贵霞刘建华郭巍巍张文超张丽霞黄慧王乐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肺泡灌洗液
- 血培养阳性患儿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免疫功能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医院血培养阳性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患儿974例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其中468例患儿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排除混合感染和共同感染,最终纳入219例单纯血培养阳性患儿作为病例组,250例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血流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血培养分离菌株中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5.20%)、人葡萄球菌(11.20%)、金黄色葡萄球菌(9.00%)、肺炎链球菌(7.00%)和肺炎克雷伯菌(6.40%);2023年血培养分离株中居前五位的血培养阳性菌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3.21%)、人葡萄球菌(17.93%)、肺炎克雷伯菌(11.60%)、金黄色葡萄球菌(7.59%)和大肠埃希菌(6.75%)。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和血培养阳性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一致,均表现为外周血总T细胞、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双阴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B淋巴和NK细胞百分比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外周血总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双阴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和双阳性T淋巴细胞、B淋巴和NK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但是,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儿不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儿还存在体液免疫和固有免疫功能的异常激活。
- 郭巍巍赵梦川严小桐刘颖业刘腾崔晓薇
- 关键词:血培养儿童病原菌
- GeXP多重RT—PCR技术在儿童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利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联合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oRT—PCR)方法同时检测20种呼吸道病毒并探讨其在儿童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1305例2014年3月至1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呼吸系统病毒感染住院患儿,年龄0~6岁,采集其抽吸痰液,提取病毒DNA/RNA,利用mRT—PCR扩增技术,通过GeXP分析平台进行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20种呼吸道病毒,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使用荧光实时PCR和直接测序法评价其准确度,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05例住院患儿中,呼吸系统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为58.31%(761/130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为17.32%(226/1305);其次,副流感病毒3型阳性率为16.02%(209/1305);鼻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1.95%(156/1305)、5.06%(66/1305)、3.14%(41/1305)和2.07%(27/1305)。此外,同时感染2种及2种以上病毒的混合感染患儿92例,阳性率7.05%。1~2岁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为83.28%(249/299);5—6岁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为37.68%(26/69)。结论利用GeXP分析平台联合多重1T—PCR技术同时检测20种呼吸道病毒,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特异性强且检验速度快等优点,其高效性能够满足临床对呼吸道病毒检测的要求,并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资料。
- 王乐赵梦川石仲仁李贵霞郭巍巍杨硕于天晓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疾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电泳
- GC-MS法同时检测人尿液中10种常见安眠药物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人尿液中10种常见安眠药物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醚提取,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系统地对体系pH值、提取时间等样品预处理条件以及色谱柱等GC—MS分析条件进行考察优化。运用选择离子模式(SIM)进行检测,每种成分选择2~3个特征离子。所选离子分别为:巴比妥m/z 156、141(定量离子)、185,苯巴比妥m/z 204(定量离子)、117,异戊巴比妥m/z 156(定量离子)、141、227,司可巴比妥m/z 168(定量离子)、195、239,地西泮m/z 256(定量离子)、283,硝西泮m/z 264、280(定量离子),阿普唑仑m/z 273、308(定量离子),咪达唑仑m/z 310(定量离子)、325,氯丙嗪m/z 58(定量离子)、318,氯氮平m/z 326、256(定量离子)。结果: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10种安眠药物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2.6%~97.3%之间,RSD在2.46%~5.19%之间,检出限为0.02~0.30gg/ml。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可应用于患者尿液样品中药物成分的分析检测。
- 袁烨郭巍巍李军于天晓杨硕
- 关键词:尿液安眠药物
- 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及免疫功能初步分析被引量:29
- 2020年
-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全年因呼吸系统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痰液标本9491份及配对外周静脉血标本9491份。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筛选出RSV阳性痰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随机筛选出的RSV阳性患儿外周血标本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Roche E411发光分析仪测定降钙素原(PCT),Roche Cobas 8000 C701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ysmex XN-BN3血球仪检测白细胞(WBC)。结果2018年河北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中RSV阳性检出率为13.08%,不同年龄段患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976,P<0.0001),RSV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20.2827,P<0.0001),男性患儿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4.5527,P<0.0001)。RS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9.49%(366/1241),其中与RSV发生混合感染的主要为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占12.09%(150/1241),其次是腺病毒(adenovirus,ADV),占3.22%(40/1241)。RSV感染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流行趋势一致。RS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组间炎性指标、WBC(P<0.01)、CD4+细胞(P=0.015)、CD4+/CD8+细胞(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V是河北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患者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RSV易与HRV、ADV发生混合感染,且河北地区RSV的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RSV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可能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
- 郭巍巍严小桐冯志山黄慧王乐李贵霞吴勇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淋巴细胞亚群分子流行病学免疫
- 河北省重症肺炎患儿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学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了解河北地区儿童重症肺炎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及病原体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6至2017年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深部气道吸取物标本2481例,并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A)、甲型流感病毒H1N1(09H1)、季节性H3N2病毒(H3)、乙型流感病毒(InfB)、腺病毒(HADV)、博卡病毒(Boca)、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HPIV)、衣原体(Ch)、偏肺病毒(HMPV)、肺炎支原体(Mp)、冠状病毒(HCO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分析其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481例标本中病毒总检出例数为1944例(78.36%),其中HRV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RSV和HPIV;非典型病原体216例(8.70%)。混合感染546例(21.95%),其中双重感染最为常见。HRSV秋冬季检出率较高(P<0.05),Boca在秋季检出率最高(P<0.05),HPIV夏秋季检出率较高(P<0.05),HADV春夏季检出率较高(P<0.05),FluA、FluB和HMPV春季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高峰出现在秋季(P<0.05)。儿童重症肺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病毒在3岁及以下婴幼儿中检出率高(P<0.05),而Mp在4岁及以上患儿中检出率较高(P<0.05),混合感染则好发于1~3岁幼儿(P<0.05)。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是河北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因,以HRV、HRSV、HPIV和Mp比较常见,混合感染率较高,且不同病原体的季节及年龄分布规律不同。
- 赵梦川吴勇黄迎彬王乐郭巍巍杨硕严小桐李贵霞冯志山
-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非典型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