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德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王成德王爱
- 关键词: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激素类药物病例选择保留子宫
- 一次性自控镇痛泵(PCA)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的疗效观察
- 2011年
-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腹部疼痛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只需内科对症处理,而一部分较严重的腹痛处理则比较棘手。通常临床上一般采用肌肉和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的方法进行镇痛。由于担心镇痛药物过量、成瘾等问题,患者很难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特别是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因长期使用镇痛药,大都对于疼痛过于敏感,所以一般的镇痛措施效果不好,因此介入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 王成德王爱
- 关键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疗效观察腹部疼痛镇痛药物对症处理
- 美宝疤痕平与弹力套合用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192例社区康复指导被引量:6
- 2008年
- 王爱王成德
- 关键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社区康复指导美宝疤痕平合用治疗弹力套
- 大咯血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咯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技术与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的差异,评价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介入栓塞剂的选择及预防再出血的特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于65例介入栓塞前的大咯血患者进行胸部平扫检查与薄层增强扫描,对检查的图像结果进行薄层的重建,通过将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再现技术(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Add/Remove Structure、任意角的旋转等功能,对患者的供血血管和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充分显示,并对供血血管的三维解剖学特征,比如血管的数目、走形等进行显示。与此同时,对供血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还能有利于变异血管的显示。再将患者在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加以佐证及对比,为临床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结果本组病例65例中,右侧支气管动脉显示89支,左侧支气管动脉显示72支。47例患者为单侧肺病变,18例患者为双侧肺病变;42例患者为单一的血管供血,23例患者为多种的血管供血。介入栓塞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63例一次性插管成功,2例未找到明确的出血动脉。63例大咯血患者行共栓塞85支血管。随访18个月期间共9例复发,总有效率为89%。结论介入栓塞前先行CT增强加薄层扫描观察支气管动脉及出血血管,借此指导介入手术,为彻底栓塞出血病变及预防复发提供信息,对大咯血介入栓塞术后的发病率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还能为今后治疗大咯血提供一定的借鉴。
- 王成德赵于前王爱张凯凯
- 关键词:大咯血64层螺旋CT介入栓塞血管造影
- 3D—CTA技术在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3D-CTA技术在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缺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采取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缺损患者33例41指。术前通过3D-CTA技术扫描双足,使用计算机软件构建三维图像,确定供区动静脉血管走向、分型等参数,制定与各个病例手指缺损数量、长度和受区皮肤缺损范围、形状相适应的手术设计。结果33例移植修复的41指均存活,经3个月至1年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7指,良20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0.2%。修复后的拇手指外观、功能满意。结论3D-CTA技术为拇手指缺损修复设计了个性化及精确化的手术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修复成活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王成德王爱孙继玲王建国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显微外科
- 双躅甲骨皮瓣重建拇与手指缺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双侧趾甲骨皮瓣重建拇与手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健侧手指测量数据为依据,设计切取双足趾腓侧部分甲骨皮瓣,通过组合两个复合组织瓣重建拇、手指缺损。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该方法再造拇、手指9例9指,缺损程度为Ⅰ°~Ⅲ°。术后通过对重建拇、手指和供区足部的外观、功能、感觉进行随访。讨论该方案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重建的9例9指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本组均获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重建拇、手指血供、外观及功能基本达到对侧健指水平,感觉恢复好,两点分辨觉达4~8 mm,患者对重建指及供区外形均满意,供区无影响,行走和负重功能正常。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6指,良2指,可1指。结论双侧趾甲骨皮瓣拼接重建拇、手指,不但恢复了拇、手指的功能,而且满足了患者对供区及受区美观的要求。
- 孙继玲王成德王爱王建国窦洪磊
- 关键词:手指缺损重建拇骨皮瓣术后随访复合组织瓣
- 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对宫颈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对宫颈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组(治疗组)36例和新辅助静脉化疗组(对照组)36例。化疗结束2周后,综合评定化疗的近期疗效;收集两组术前及术后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CR 2例、PR 29例、SD 5例、PD 0例、总有效率为86.11%,治疗组分别为5、28、3、0例及91.67%,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发生2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4%、69.4%,治疗组2度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SDF-1、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化疗前(P均<0.05)。两组化疗后SDF-1、CXCR4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可明显降低宫颈癌组织SDF-1、CXCR4蛋白表达,且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成德王爱刘杭
- 关键词:宫颈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 经皮穿刺植入I^(125)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应用
- 2005年
- 王成德王爱
- 关键词:经皮穿刺植入中心型肺癌微粒子组织间植入肺转移瘤
- 针对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
- 2002年
- 王爱王成德高淑霞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护理
- 血管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生命质量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术在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的意义。方法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共102例(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病37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5例、子宫肌瘤并怀孕2个月1例),产后大出血6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均经B超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对于栓塞方法、栓塞剂的配比及注入方法、术后处理等进行了阐述。结果 108例患者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技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55例中,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肌瘤平均缩小42%;12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65%。子宫腺肌病37例,有32例术后痛经完全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症状总缓解率为94~95%。产后大出血患者中,除一例因3天后再出血,改用大颗粒PVA外,其余均立即止血。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大出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一般不会影响子宫卵巢的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对于妇科良性富血管疾病是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 王成德王爱张凯凯
- 关键词:动脉造影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