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彪如

作品数:27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9篇肿瘤
  • 18篇淋巴
  • 18篇淋巴细胞
  • 16篇肿瘤浸润
  • 11篇浸润淋巴细胞
  • 11篇TIL
  • 6篇肿瘤浸润淋巴...
  • 5篇杀伤
  • 5篇卵巢
  • 5篇卵巢肿瘤
  • 4篇TIL细胞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坏死因子
  • 3篇基因
  • 3篇肝病
  • 3篇表型
  • 3篇病毒

机构

  • 19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李彪如
  • 20篇童善庆
  • 14篇朱佑明
  • 13篇陆静
  • 10篇陆德源
  • 10篇胡宝瑜
  • 9篇华祖德
  • 9篇张希衡
  • 4篇顾琴龙
  • 3篇丁健青
  • 3篇吴建和
  • 2篇钱关祥
  • 2篇李慧芳
  • 2篇尹浩然
  • 2篇林言箴
  • 2篇蔡晓敏
  • 2篇陈诗书
  • 2篇徐铿
  • 2篇王建华
  • 2篇王瑞年

传媒

  • 11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4篇1996
  • 10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癌TIL细胞杀伤活力的研究
1995年
本实验以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粘液性腺腺癌TIL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卵巢浆液性细胞及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单个细胞毒实验法,连续观察了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的结合及杀伤过程,发现TIL杀伤K562细胞及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变化过程,但是变化速度存在着差异,其中浆液性囊腺癌TIL细胞杀伤自体肿瘤细胞形态变化最快,其次是杀伤异体同一组织类型细胞,最差的粘液性囊腺癌的TIL细胞杀伤异体浆液性囊腺癌细胞,这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李慧芳陆静华祖德李彪如童善庆陆德源
关键词:淋巴细胞卵巢肿瘤肿瘤细胞
癌症分子基础与临床 第七讲 癌症治疗的分子基础(下)被引量:2
1997年
李彪如王瑞年
关键词:癌症分子基础
受体介导TNFα基因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检测受体介导基因转移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靶向性和表达效率。方法人转铁蛋白同多聚赖氨酸共价交联,盐键合成交联蛋白和外源基因质粒的超分子复合物,对表达转铁蛋白受体的肿瘤细胞株进行β-半乳糖苷酶和人肿瘤环死因子α基因转移。结果检测到外源基因表达;转染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后细胞上清液检测到一过性人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升高。结论受体介导基因转移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但表达效率低。
陶箭张国弛丁健青张希衡李彪如童善庆
关键词:转铁蛋白基因转移肿瘤坏死因子Α
脐血淋巴细胞生物性状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1995年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研究发现1.脐血淋巴细胞含量多、得率高和增殖快;2.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表明:体外培养初期(7d以内)其NK活性很低,经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培养1周后NK活性从27.9%提高至79.6%(P<0.05)。同样脐血淋巴细胞在培养初期较为幼稚,通过体外经IL-2等刺激后渐趋成熟,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76.4%、13.6%、70%和85%,表明脐血可作为LAK细胞的重要来源。
陆静喇端端华祖德李彪如朱佑明童善庆
关键词:脐血淋巴细胞杀伤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中掺杂肿瘤细胞的清除
1995年
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培养过程中掺杂肿瘤细胞具有粘附、贴壁的特性,将掺杂的肿瘤细胞通过移孔法清除,使TIL对数生长期至少可提前4d。由于大量掺杂肿瘤细胞在移孔中被清除,解除了肿瘤细胞对TIL的抑制,使增殖倍数有所增加,最高可以达到10倍。比项研究为临床肿瘤病人用TIL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为TIL在手术后及早应用及其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朱佑明张希衡李彪如胡宝瑜吴建和童善庆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分离
恶性脑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
1997年
用冷酶法对7例脑恶性肿瘤进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并用于临床。7例肿瘤的TIL扩增倍数均大于刚分离时的500倍,其中2例大于1000倍,另2例分别大于2000及3000倍;TIL的表型检测CD3、CD4、CD8、HLA-DR分别为97%,35%,54%,97%;电镜观察到TIL先靠近肿瘤细胞,伸出触手,接触肿瘤细胞膜上,随后肿瘤细胞破坏、死亡的过程。临床应用TIL后随访至今9mo,7例肿瘤患者中,1例转移性腺瘤因全身衰竭于手术后5mo死亡,另1例术后6mo复发,其他患者无复发。
胡秉诚李国文成侃成侃沈建康林东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4
1994年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9细胞数,生长周期曲线反映了冷酶法的增殖率超过Rosenberg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为TIL克隆、建株打下了基础,显示了TIL临床治疗潜能的提高。
李彪如童善庆朱佑明胡宝瑜张希衡陆静吴建和胡洪亮沈鼎鸿陆德源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细胞
卵巢癌TIL体外研究
1995年
为了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本实验分析研究了卵巢癌TIL细胞存活天数与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杀伤力之间的关系,发现TIL细胞第15天出现增殖,至25天达到高峰,40天左右开始增殖缓慢;培养20天的TIL细胞表型中CD_3、CD_4、DR明显高于10天的TIL细胞,其中TIL的CD_3为86.2%,CD_4、DR也较高,分别为55.6%,93.1%,TIL培养至30天,其细胞表型变化幅度较小;培养至20天的TIL细胞已达较高的杀伤活性。提示培养20~40天的TIL细胞比较适合临床应用。
陆静华祖德李慧芳李彪如朱佑明童善庆
关键词:细胞表型杀伤活性卵巢肿瘤淋巴细胞
不同取材部位的TIL得率及活力研究
1995年
为了获得更多、活力更强的TIL细胞,本实验就实体瘤肝癌、肺癌及卵巢癌取材部位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取自肝癌、肺癌组织的浸润结节、交界组织、实质部位、中心及坏死区域的得率与活力,结果发现:坏死部位的细胞得率与活力最差,淋巴细胞得率也最差,肝癌、肺癌组织分别为4.05×10 ̄4/g、5.5×10 ̄4/g;中心部位较差,分别为3.6×10 ̄5/g、4.19×10 ̄5/g;实质部位的细胞得率最高,淋巴细胞得率最多,肝癌、肺癌组织分别为1.598×10 ̄6/g,9.05×10 ̄5/g;表面浸润结节及交界组织淋巴细胞得率及活力较好,在肺癌组织分别为7.87×10 ̄5/g、7.04×10 ̄5/g,在肝癌组织分别为8.4×10 ̄/g、1.229×10 ̄/g,故认为肝癌、肺癌组织以浸润结节、交界组织及实质部分较好。对于卵巢癌肿块,分析其浸润结节、实质部位及卵泡部位,其中表面浸润结节最后为7.247×10 ̄5/g,其次为实质部位为2.499×10 ̄5/g,而卵巢组织最差为2.017×10 ̄5/g,故认为卵巢肿瘤的取材以表面浸润结节为最好。
陆静李彪如华祖德朱佑明童善庆
关键词:肿瘤淋巴细胞细胞活力
癌症分子基础与临床 第七讲 癌症治疗的分子基础(上)被引量:1
1997年
李彪如王瑞年
关键词:药物疗法分子基础放射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