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 作品数:61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肝脾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对C57BL/6小鼠肝和脾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 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低数量组(50个原头节/鼠)、中数量组(500个原头节/鼠)、高数量组(2 000个原头节/鼠),实验组取200μl含不同数量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混悬液,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后4周,每组各取4只小鼠,取肝脏组织,常规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剩余4只小鼠取肝脏和脾脏,制备肝、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脾CD3^+T细胞、B细胞、NK细胞、NK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69^+T细胞、CD8^+CD69^+T细胞绝对数以及初始型CD4^+T (CD4^+Tn)细胞、效应记忆性CD4^+T (CD4^+Tem)细胞、初始型CD8^+T (CD8^+Tn)细胞、效应记忆性CD8^+T(CD8^+Tem)细胞和中心记忆性CD8^+T(CD8^+Tcm)细胞比例的变化。检测数据采用Flow-Jo软件分析,并做流式图。采用Graphad Prism 7.0软件进行作图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后4周,对照组小鼠肝无明显变化,低、中数量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减弱,部分病灶炎性反应逐渐转变为纤维化修复,形成小肉芽肿结节,呈点状或灶状坏死。高数量组小鼠肝内出现小囊泡,可见生发层结构,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鼠肝CD3^+T细胞绝对数高、中、低数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0±0.04)×10^5、(3.81±0.14)×10^5、(3.02±0.12)×10^5、(2.98±0.03)×10^5,高数量组高于其他3组(P<0.05或0.01)。小鼠脾CD3^+T细胞绝对数高、中、低数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01±0.40)×10^5、(11.03±1.21)×10^5、(10.10±1.01)×10^5、(9.71±0.90)×10^5,高数量组高于其他3组(P<0.01)。小鼠肝CD4^+T、CD8^+T细胞和脾B细胞、CD8^+T绝对数高数量组高于其他3组(P<0.05或0.01)。小鼠肝CD4^+CD69^+T细胞绝对数高、中、低数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0.10)×10^4、(1.98±0.11)×10^4、(1.51±0.26)×10^4�
- 章宁张传山李智德李亮王慧谭雅超尚琳琳温浩
-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在泡球蚴感染小鼠中的变化特点及作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泡球蚴(Em)感染小鼠肝脏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6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接种泡球蚴原头蚴,持续观察10个月,取肝脏组织和收集各组血清,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IL-17在Em感染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Em感染小鼠的肝组织汇管区周围出现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等多种病理改变;肝组织IL-17和IL-6在感染1个月出现阳性表达,3个月达到高峰,其中IL-17在感染3个月以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感染1~6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感染小鼠血清IL-17的含量明显升高,在感染2、3、8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和IL-6的表达随着泡球蚴感染加重而增高,并随着感染时间延长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可能与泡球蚴感染小鼠时造成免疫紊乱及宿主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 庞楠楠丁剑冰赵慧李玉娇李亮马海梅马秀敏
- 关键词:泡球蚴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
- 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囊液(HC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HCF体外刺激T6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E、A和B1表达水平。结果:6 h和12 h,15%、30%和60%HCF组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显著(P<0.05);15%HCF组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57.9%和7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15%HCF组pERK、PCNA和cyclin E在0.5 h时的表达量较为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yclin D1在6 h时表达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HCF可能是通过激活ERK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了HSC的增殖。
- 王丽敏杨乐张传山李亮王俊华吕国栋张富春林仁勇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增殖
- 氟西汀在制备治疗包虫病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为氟西汀在制备治疗包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发现氟西汀对包虫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发现,氟西汀可以破坏包虫结构。本发明所述的氟西汀在制备治疗包虫病药物中的应用,为新型抗包虫病药物靶点和药物分子的研发提供新的研发思路。
- 吕国栋林仁勇刘辉周润毕晓娟李亮杨宁
- 烤瓷夹板联合植骨修复牙周骨缺损基牙牙周的变化被引量:16
- 2013年
- 背景:采用夹板式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可增加根周骨质骨密度,但并未增加骨高度,因此,仅运用单纯的夹板式固定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比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与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牙周病致牙周骨缺损患者基牙的牙周变化。方法:选择牙周炎伴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远中牙牙槽骨角形吸收拟行烤瓷冠修复患者20例,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试验组采用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对照组采用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夹板戴入后0,3,6个月采集两组待测基牙龈沟液,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复查和记录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丧失。结果与结论:两组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P<0.05),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较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方法更利于维持和促进牙周骨缺损患者基牙的健康,并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 李征崔杰王星满云娜李亮何惠宇
- 关键词:牙周夹板烤瓷联冠牙周骨缺损
- 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囊型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为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囊型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发现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对囊型棘球蚴病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可以破坏细粒棘球绦虫超微结构。本发明所述的阿司匹林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
- 吕国栋林仁勇刘辉周婧毕晓娟李亮杨宁
- 一种肝细胞外基质止血海绵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肝细胞外基质止血海绵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肝脏清洗后进行第一次冷冻,洗脱肝脏细胞,再进行第二次冷冻,再进行第一次冷冻干燥,即得肝细胞外基质;将肝细胞外基质在酸性环境溶解得到...
- 林仁勇楚瑨毕晓娟吕国栋杨宁张雪李亮刘辉
- 细粒棘球蚴自发荧光观察及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的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细粒棘球蚴光谱学和生物学信息,为后期免疫荧光及医学光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进行体外培养,亚甲基蓝染色确定原头蚴活力。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1nm等不同激发光激发观察虫体自发荧光,并分别对这5种激发光激发的细粒棘球蚴做自发荧光λ扫描分析,同时采用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下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3nm、633nm等5种激发光激发细粒棘球蚴,绘制其自发荧光曲线。结果经亚甲基蓝染色测定原头蚴活力为100%。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激发光照射下细粒棘球蚴虫体能发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自发荧光。在相同的激发强度及探测器电压的情况下,以405nm激光激发的蓝色荧光效果最佳,虫体大体结构清晰;λ扫描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1nm、633nm等5种激发光激发样品,相应敏感的发射波长分别为490~520nm、520nm及580nm左右、580~600nm、610~630nm和650nm左右,其中405nm、488nm和561nm激发效果较好,514nm、633nm激发效果欠佳。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粒棘球蚴做自发荧光曲线与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基本一致,但所测定的虫体自发荧光强度较共聚焦显微镜偏低。结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粒棘球蚴虫体自发荧光,其中以405nm激发的蓝色荧光最强;细粒棘球蚴虫体自发荧光光谱较宽,490~520nm、610~630nm,405nm、488nm和561nm为较适宜的激发波长。
- 杨宁张雪张传山吕国栋李亮刘欢元王慧
-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自发荧光共聚焦显微镜
- 胰岛素类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Q401作为制备治疗囊型包虫病药物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胰岛素类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Q401技术领域,是一种胰岛素类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Q401作为制备治疗囊型包虫病药物的应用。本发明胰岛素类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PQ401是一种新型的抗包虫病药物;体内和体外两方面的药...
- 温浩吕国栋林仁勇王建华李娟赵军肖云峰高慧静刘辉王俊华张传山李亮毕晓娟
- 文献传递
- 细粒棘球蚴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胞内域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纯化
- 2013年
-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胞内域(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ypeⅠreceptor intracellular domain,TβRⅠ-Ⅰ)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EgTβRⅠ-Ⅰ蛋白。方法采集感染Eg的羊源原头蚴,Trizol法提取原头蚴总RNA,RT-PCR扩增EgTβRⅠ-Ⅰ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序列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pET28a-EgTβRⅠ-Ⅰ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可表达EgTβRⅠ-Ⅰ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48ku),纯化后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可溶性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ET28a-EgTβRⅠ-Ⅰ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纯化的可溶性目的蛋白,为研究EgTβRⅠ-Ⅰ在Eg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方式奠定了基础。
- 杨乐王丽敏张传山李亮王俊华吕国栋王慧温浩林仁勇
-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基因表达蛋白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