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玮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单胞菌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 1篇椰酵假单胞菌
  • 1篇唐菖蒲
  • 1篇李斯特菌
  • 1篇快速检测技术...
  • 1篇基因
  • 1篇假单胞菌
  • 1篇假单胞菌属
  • 1篇核酸
  • 1篇核酸检测
  • 1篇PCR-EL...
  • 1篇RRNA

机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动物疫病...

作者

  • 3篇王晓英
  • 3篇曹玮
  • 2篇刘秀梅
  • 1篇余东敏
  • 1篇郭云昌
  • 1篇焦振泉
  • 1篇王明忠
  • 1篇王宁
  • 1篇刘宏生

传媒

  • 2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核酸检测及相关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能够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相继诞生。本文就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衍生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及DNA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曹玮王明忠王晓英刘秀梅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
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PCR-ELISA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污染的食物样品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资料,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6.0和Primer Premier5.0,以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基因hlyA为基础,选用PCR引物,应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获得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地高辛标记片段。根据PCR目的片段序列,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将PCR方法与PCR-ELISA方法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牛奶样品的检测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应用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PCR-ELISA方法完成检测约需6h。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检测的结果,与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鉴定结果100%符合。经过12h的增菌培养,PCR-ELISA方法最低可从25ml样品中检出1CFU,检测敏感性为传统PCR方法的10~100倍。结论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靠性好,对于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增强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曹玮王宁王晓英刘宏生郭云昌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食源性致病菌PCR-ELISA
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16S~23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研究比较我国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16S~23S rRNA基因间区序列,分析不同菌株基因水平的差别,并阐述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设计2对伯克霍尔德菌属特异引物,扩增16S~23SrRNA基因间区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3株分别代表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3种不同致病型的国际参考菌株(ATCC10248、NCPPB947、NCPPB3580)、1株伯克霍尔德菌属B.phenazinium种代表株(LMG2247)及8株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食物样品中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HN2y、Co14、Co8、Co36、Sx8801、90-3、56(2)、56(2))的16S~23S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与核酸数据库(GenBank)中相关菌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不同菌株16S~23SrRNA间区序列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毒株存在2个序列高可变区及特异基因序列,阐述了我国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将DNA测序结果在核酸数据库中注册,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鉴定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毒株,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产毒机制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焦振泉曹玮余东敏刘秀梅王晓英
关键词:假单胞菌属唐菖蒲基因R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