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绍东

作品数:51 被引量:419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胸痛
  • 14篇胸痛中心
  • 13篇血管
  • 10篇动脉
  • 8篇心肌
  • 8篇血管成形
  • 8篇血管成形术
  • 8篇梗死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8篇成形术
  • 7篇心肌梗死
  • 6篇综合征
  • 6篇BRUGAD...
  • 5篇血管成形术后
  • 5篇术后
  • 5篇救治
  • 5篇ST段
  • 5篇ST段抬高
  • 4篇型胶原

机构

  • 44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1篇易绍东
  • 36篇向定成
  • 12篇何建新
  • 11篇龚志华
  • 10篇张金霞
  • 10篇邱建
  • 8篇阮云军
  • 8篇孟素荣
  • 7篇邱健
  • 6篇崔英凯
  • 6篇秦伟毅
  • 6篇段天兵
  • 5篇肖华
  • 5篇董凤英
  • 4篇彭健
  • 4篇赖晃文
  • 4篇阮发晖
  • 3篇罗望胜
  • 3篇曾菁
  • 3篇洪长江

传媒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2篇第15届中国...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SCN5A基因突变K317N的初步功能分析
2011年
目的继在一个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家系发现了SCN5A基因突变K317N并进行了载体构建之后,为进一步研究Brugada综合征发病的离子、细胞电生理机制,对新的SCN5A基因突变(K317N)进行初步的功能表达鉴定与分析。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建立稳定表达pGFP-IRES-hβ1质粒的293细胞系,并用G418进行筛选鉴定。然后,分别做pRc/CMV-hH1(hH1)和携带有基因突变K317N的pRc/CMV-hH1(mhH1)的瞬时转染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实验结果由pClamp软件分析。结果通过G418的抗生素筛选和荧光鉴定,成功地培养出稳定表达hβ1的293细胞系。在未转染质粒的空白细胞对照中,没有发现钠电流。在瞬时转染野生型的hH1的细胞系中,记录到了明显的钠电流,在瞬时转染突变型K317N的细胞系中,没有发现钠电流。结论野生型hH1所表达的钠通道蛋白与正常心肌细胞钠通道电生理特性相似。而突变型K317N的表达则由于突变所造成的氨基酸的改变对心脏电压依赖钠通道蛋白α亚基的关键结构P环产生了影响,钠通道未能正常表达,或者导致细胞上正常钠通道数量的大量减少,这可能是导致在突变型未能记录出钠电流的原因。
易绍东向定成邱健孟素荣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SCN5A转染全细胞膜片钳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和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抽血测定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并观察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数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反应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泮托拉唑可能具有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效应。
莫壁伶易绍东阮云军曾菁王奇李丹辉向定成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氯吡格雷
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科对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绕行急诊,分为绕行组(n=378)和非绕行组(12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门球时间(D-to-B)及<90 min达标率、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S-to-B)、院内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Killip分级、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S-to-FMC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7±167.0)min vs.(177.8±233.3)min,P=0.273]。绕行组患者D-to-B时间显著低于非绕行组[(48.5±19.7)min vs.(86.2±61.9)min,P <0.001],D-to-B达标率显著高于非绕行组(95%vs. 73.8%,P <0.001)。绕行组患者S-to-B时间明显低于非绕行组[(326.3±274.1)min vs.(461.5±351.2)min,P <0.001],病死率亦显著低于非绕行组(1.6%vs. 5.7%,P=0.029)。结论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机制可以显著缩短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D-to-B时间,提高D-to-B达标率,并缩短患者的S-to-B时间(总缺血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应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大众对急性胸痛的警觉意识、鼓励大众发病后尽早就诊,缩短S-to-FMC时间;同时对于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应当尽可能实行绕行急诊科,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孔冉冉向定成易绍东宋瑞
关键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与目标被引量:32
2014年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以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并避免浪费.尽管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胸痛中心最主要的救治对象,也是用于考察胸痛中心运行质量的最主要病种,但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设必须包括上述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
易绍东向定成
关键词:胸痛中心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急性胸痛肺动脉栓塞
建立胸痛中心对不同来院方式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时间的影响被引量:50
2014年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对不同来院方式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门-球囊(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将CPC成立前、后接受PPCI的STEMI患者分别分为自行来院组[A1组(52例)和A2组(65例)]、呼叫"120"组[B1组(31例)和B2组(92例)]、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转诊组[C1组(23例)和C2组(552例)],比较同一来院方式的两组间D-to-B时间和D-to-B达标率的变化,分析延迟原因。结果 A1、A2组平均D-to-B时间分别是(123±78)min和(140±123)min,达标率分别为44.2%和46.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B1组[(89±66)min比(155±115)min,P<0.05],而达标率显著高于B1组(69.6%比32.3%,P<0.05);C2组平均D-to-B时间显著短于C1组[(77±43)min比(337±662)min,P<0.05],达标率显著高于C1组(75.7%比21.7%,P<0.05)。自行来院组的主要延迟原因是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过长,呼叫"120"组和非PCI医院转诊组的主要延迟原因是导管室占台。结论区域协同救治模式CPC显著缩短了呼叫"120"和转诊入院患者的D-to-B时间,但需加强对自行来院途径的院内流程优化。
易绍东向定成段天兵秦伟毅彭雄张金霞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医师诊疗模式胸痛中心
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165例IVT病人,根据心电图特征,采用心脏内“起源处”分类方法,其中右室流出道IVT86例,平均年龄[36±12(18 ̄56)]岁,男26例,女60例。左室间隔IVT75例,平均年龄[26±15(16 ̄45)]岁,男54例,女21例。左冠窦IVT4例,年龄分别为(22、40、45、70)岁,男2例,女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右室流出道IVT男∶女=1∶2.3;左室间隔IVT男∶女=2.6∶1。左室间隔IVT发病年龄较右室流出道IVT更为年青(P<0.01)。IVT发作时心电图形态:右室流出道IVT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30例主要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室间隔IVT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表现为持续性IVT,仅4例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左冠窦IVT均为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额面电轴向下,3例于V3过渡为“R”,1例于V2过渡为“R”,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IVT。右室流出道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治疗成功率100%,4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左室间隔IVT以激动标测时最早的P电位为消融靶点,治疗成功率95%,5例复发,3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拒绝再次手术;左冠窦IVT均为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结论IVT主要见于青壮年。右室流出道IVT多见于女性,而左室间隔IVT多见于男性。射频消融治疗是根治IVT的有效方法。左室间隔IVT常为持续性,主要在激动标测时消融;而右室流出道IVT和左冠窦IVT多表现为频发短阵IVT和室性早搏,多采用起搏标测消融。左冠窦IVT相对较为少见,当IVT呈不典型束支阻滞图形,特别是胸前导联R波在V2、V3迅速过渡时,应考虑左冠窦IVT的可能。
彭健阮发晖杨溶海易绍东崔英凯黄晓波贾满盈孟素荣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消融
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对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的解读和分析,提出了在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中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为进一步理解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和要求打下了基础。
易绍东田燕周民伟秦伟毅向定成
关键词:医师诊疗模式胸痛中心
发热与Brugada综合征(21例报告)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对1997~2004年入住我们医院的21例Brugada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探讨发热与Brugada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结果21例(男20例,女1例)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中有4例(均为男性)为发热性疾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起病.结论发热作为Brugada综合征的常见诱发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注意.
彭健崔英凯阮发晖易绍东陈哲明孟素荣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发热心律失常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评价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STEMI患者采用同时进行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相同导联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用Pearson分析ST段抬高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STEMI患者的心电图各波形的时限、振幅及ST段偏移程度等参数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ST抬高幅度高度相关(r=0.912,P=0.000),二者之间的符合率高(Kappa值为0.976),结论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所记录和传输的心电信号准确、可靠,可用于STEMI的院前诊断。
罗望胜向定成张金霞秦伟毅彭雄易绍东
关键词:心电图远程医疗远程心电监测院前诊断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未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医院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时间节点的影响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就诊于未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医院(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救治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网络数据库中调取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之间的数据,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后非PCI医院在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后早期关键诊疗措施实施的时间变化。结果期间共有1024例STEMI患者直接就诊于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内的非PCI医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后,非PCI医院FMC至首份心电图时间从基线平均(31±12)min缩短至(9±6)min(P=0.000),10 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患者比例达84.4%;FMC至使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的时间从平均(60±23)min缩短至(20±13)min(P=0.000);对于溶栓患者,FMC至开始溶栓时间从平均(74±28)min缩短至(31±12)min(P=0.000),其中79.0%的患者能在30 min内开始溶栓治疗;对于转运PCI患者,入门至转出时间从平均(125±59)min缩短至(63±39)min(P=0.000),但只有29.7%的患者能在30 min内转运出非PCI医院。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大大缩短了非PCI医院对STEMI患者的早期救治时间。
龚志华向定成董凤英段天兵张金霞易绍东
关键词:再灌注胸痛中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