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国
- 作品数:162 被引量:93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共同维护“班群”的纯洁
- 2015年
- 据报道,学生的班级QQ群、微信群因为新生入学被引爆。在QQ(微信)群里,为能尽快让老师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帮孩子求得老师的关注,家长取代孩子成为发布相关信息的主角,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所在班的QQ(微信)群晒娃坐豪车。“貌似这晒照片也有学问,一张张不经意的照片,背后都隐隐透露着某种讯息”,有家长对此感叹不已。
- 周兴国
- 关键词:纯洁QQ群孩子家长老师照片
- 开放社会中的教育分配正义及其困境被引量:2
- 2017年
- 教育的分配正义是一个涉及如何在社会群体及个体中间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更为公平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关教育的分配正义之理论,主要关注封闭社会中的稀缺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在封闭的社会体系中,教育的正义取决于分配的程序公平,并且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那些天资优异的年轻人。社会基本结构的封闭性,使得因教育而形成的个体特殊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得以实现。但是在开放的社会里,关注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理论就会面临因个体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带来的权利享有而职责缺失的困境。因此,需要根据开放社会的正义环境,在传统的教育分配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把有关与能力实现有关的职责分配纳入到教育资源分配的题义之中。
- 周兴国
- 关键词:开放社会资源分配
- 反思“转变学习方式”说被引量:38
- 2006年
- “转变学习方式”或“推进学习方式转变”,正在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个流行的标识性口号。这种提法存在不妥之处,一方面它曲解了国家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导致对“学习方式”的绝对化理解,另一方面则否定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课程实施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没有看到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之间的互补性与共生性。因此,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研究各种学习方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正确地处理好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的辩证关系,防止将学习方式模式化。
- 周兴国
- 关键词:学习方式转变课程实施基础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改革
- 教育学本土化努力与解释体系的确立——王道俊主编的《教育学》(1980年版)及其历史镜像被引量:6
- 2010年
-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国化,是教育学人多年来的夙愿。王道俊主编的《教育学》(1980年版)可以看作是教育学本土化的成功典范。尽管教育学本土化努力一直面临着时代的困境,但王道俊的《教育学》以其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及独到的教育理论视野,体现出国家关于教育的根本性见解与理想性追求,从而确立了我国教育学三十年来的基本解释体系,并建构着国民教育观,为我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及教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周兴国
- 关键词:教育学本土化
- “教育学的科学化”辨被引量:8
- 2019年
-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 周兴国
- 关键词:教育学实证研究人文科学
- 他为何会重返校园:一名回流儿童“希望”的意义阐释
- 2023年
- 回流儿童因求学需求返回家乡,却因各种因素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究其原因,这或许与回流儿童的“希望”发生变化有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待回流儿童,深入回流儿童的精神世界,关注回流儿童的独特性,形成对回流儿童的教育学理解,可以避免对回流儿童做一些表面的判断。从真实的案例出发,以现象学的研究方式对回流儿童“小强”离校打工与返校读书时的“希望”体验进行深入考察,从而得出其经历了“空幻的希望”“尚未完成的希望”“自我寻求的希望”三个阶段。基于此,教育者要了解回流儿童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在教育中营造希望的气氛、保持恰当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从而给回流儿童以成长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整全。
- 艾瑞雪周兴国
- 关键词:现象学
-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演变与发展被引量:16
- 2020年
- 劳动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目标、功能及实践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人们对于劳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态。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忽视劳动教育,到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秩序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再到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人才培养及推进素质教育,最终到新时代突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变化过程。新中国的劳动教育观念随国家发展意识而变化,但总体上呈现向劳动教育本质复归的趋势。
- 周兴国曹荣荣
- 关键词:劳动教育
-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重构与困境突破被引量:1
- 2012年
-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内部均衡发展,而且也包含着农村义务教育对县域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适应的外部均衡发展。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事实来看,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加剧了义务教育的内部不均衡。关注内部均衡而忽略外部均衡问题,则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会丧失其社会基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突破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境,需要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
- 周兴国
-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结构性失衡
- 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文化传承与发展被引量:16
- 2019年
- 我国师范教育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范文化。师范文化的直观表现是师范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形态,而其实质则是师范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国家确立并通过行政权力而形塑的师范教育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等。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师范文化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消解或弱化。教师教育在进行体系重构的时候,要立足于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在传承师范文化的基础上,建构并发展与教师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文化。
- 周兴国方芳
-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改革
- 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被引量:4
- 2008年
- 高校教师自我认同危机是指维系教师自我连续的本体安全受到威胁、自我内在统一性遭到破坏,自我身份的建构模糊不清。"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理性"观念和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是其产生的内外原因。高校教师消除自我认同危机必须克服个人主义观念,摆脱工具理性主义的思想方式,建立"生活政治",明确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 袁苑周兴国
-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