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正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配合物
  • 5篇
  • 4篇
  • 3篇配位
  • 3篇化学研究
  • 2篇铼化合物
  • 2篇稳定性
  • 2篇化合物
  • 2篇构型
  • 1篇亚甲基
  • 1篇亚磷酸
  • 1篇亚磷酸二乙酯
  • 1篇乙二胺
  • 1篇乙基
  • 1篇乙酯
  • 1篇原子
  • 1篇正六边形
  • 1篇三棱柱
  • 1篇双齿
  • 1篇双齿配体

机构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刘国正
  • 4篇刘伯里
  • 1篇吴俊南

传媒

  • 4篇核化学与放射...
  • 2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学教育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2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锝化学研究Ⅷ.晶体中锝、铼配合物的构型与键长变化规律被引量:3
1995年
总结了锝、铼化合物中MO_6、MO_4、MX_5a和MX_4αβ体系中的键长变化规律,并用“空腔模型”予以解释。锝、铼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当体系处于空腔控制状态时,对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构型和几乎相等的键长。高价锝、铼易于与N、O、F、S、Cl和Br结合,而低价锝、铼(≤3价)易于与P、Se等原子结合。处于空腔控制状态的化合物表现出下列性质:(1)MX_4αβ体系的赤道平均键长基本不变;(2)MX_6体系的平均键长受锝、铼氧化态的影响很小;(3)MX_5α体系中M-α的对位M-X键长与赤道偏转角有线性关系。
刘国正刘伯里
关键词:配合物构型
铼的配位化学研究Ⅰ.铼化合物的堆积饱和规律
1995年
将锝化合物稳定性研究中引入的改进的堆积模型用于锌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在查得406种不含金属-金属键的化合物结构基础上,对其立体角系数和(SAS)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发现铼化合物的稳定中心(平均立体角系数和SAS)为0.951,标准偏差(σ)为0.084,其2σ不大于一个常见配位原子的立体角系数(SAF),这反映了铼周围配位原子堆积的限度。
刘国正刘伯里
关键词:稳定性配合物
锝、铼配位化学研究及其在放射性药物中的应用
锝放射性药物大都是锝的配合物,因此锝的配位化学研究一直推动着锝放射性药物的发展.锝、铼同处一族,化学性质极其相似,铼有稳定核素并积累了大量单晶结构数据,因此一同研究锝、铼化学可以相互借鉴,很有意义,且Re-186,188...
刘国正
关键词:锝化合物铼化合物放射性药物
锝、铼五配位化合物的构型被引量:1
1997年
总结了锝、铼五配位化合物构型的变化规律,并用空腔模型对这些规律进行了解释。铼的五配位化合物皆为高价配合物(氧化态大于四价),在5个配位原子中,当含有1个或5个近距结合原子(带2个或2个以上负电荷的配位原子)时,配合物具有四方锥构型;含有3个近距结合原子时,配合物具有三角双锥构型;含有2个近距结合原子时,配合物具有变形三角双锥构型;含有4个近距结合原子或没有近距结合原子时,五配位结构不稳定。由于锝、铼化学性质相似,这些构型变化规律实际上也是五配位锝化合物的构型变化规律。已测五配位锝化合物的构型种类较少,但都不违反这一构型变化规律。
刘国正刘伯里
关键词:构型五配位配合物
改进的亚磷酸二乙酯法合成亚甲基二膦酸四乙酯被引量:2
1995年
改进的亚磷酸二乙酯法合成亚甲基二膦酸四乙酯刘国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5)关键词亚甲基二膦酸四烷基脂,亚磷酸二乙酯,合成MDP(MethyleneDiphosphonates)的四烷基酯是颇具实用价值的化合物,它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盐,可...
刘国正
关键词:亚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巴基球C_(60)、C_(70)纸模型的制作
1994年
巴基球C_(60)、C_(70)纸模型的制作刘国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00875)自从碳的第三种结晶形态——被发现后,已有文章介绍过这方面的知识,为配合这方面的化学教育,这里推荐一种简单的C6。、C7。纸模型制作方法。首先在一个较厚的纸上画出由...
刘国正
关键词:化学教育正六边形碳原子
简易还原性溶液的保护装置
1995年
简易还原性溶液的保护装置刘国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还原性溶液,如氯化亚锡等低价金属离子的盐溶液,易被空气氧化。在放射性药物的标记研究中,氯化亚锡是常用的还原剂,浓度比较低,空气氧化的影响非常严重,因而实验室中常用新配制的氯化亚锡溶液,...
刘国正
关键词:保护装置
三棱柱配位结构稳定条件的探索
1997年
建立了一种新的三棱柱配位结构伸缩变形和扭曲变形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键长条件下,双齿配体齿间距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且齿间刚性有利于三棱柱配位结构的稳定。在已有三棱柱配位结构化合物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配体和中心原子的结构特征。
刘国正吴俊南刘伯里
关键词:配合物双齿配体
三棱柱配位结构稳定性理论的评价被引量:1
1995年
三棱柱配位结构稳定性理论的评价刘国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放辐化研究室,100875)迄今为止,在已发现的络合物中,六配位结构最多,谈及六配位结构,自然地想到八面体。现代络合物化学的奠基人WernerA.提出八面体结构时,未提及其稳定存在的原因。193...
刘国正
关键词:三棱柱配合物配位结构稳定性
N,N'-二胺乙基两二胺合成方法的改进
1996年
N,N'-二胺乙基两二胺合成方法的改进刘国正,邵建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放辐化研究室,北京100875)N,N'一二胺乙基丙二胺为一优良的终合剂,同时它又是一系列N取代衍生物的原料,它和它的衍生物在放射性药物中是有用的配体。该化合物最早合成于1936...
刘国正邵建明
关键词:乙二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