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庚史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斑贴试验
  • 3篇湿疹
  • 3篇皮炎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印迹
  • 2篇医院感染
  • 2篇印迹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PCR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热休克蛋白7...
  • 2篇转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酵母相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菌丝相
  • 2篇狼疮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黄庚史
  • 8篇韩永智
  • 8篇刘广仁
  • 4篇席丽艳
  • 4篇张军民
  • 3篇刘红芳
  • 3篇李邻峰
  • 3篇鲁长明
  • 2篇徐晓容
  • 2篇李希清
  • 2篇王群
  • 1篇曾凡钦
  • 1篇李伯有
  • 1篇肖洁平
  • 1篇周春红
  • 1篇张霞
  • 1篇王文慧
  • 1篇张友平
  • 1篇林宝珠
  • 1篇罗益金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第二届全国深...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部湿疹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环境接触性因素在手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部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82例手部湿疹斑贴试验阳性率64.63%,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是硫酸镍。手部湿疹患者中手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手部刺激性皮炎和手部未分类皮炎痊愈率分别是35.71%,26.32%和11.90%。结论环境接触性因素是手部湿疹的常见病因,斑贴试验是确证致敏原的有效手段,对手部湿疹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改善。
刘广仁韩永智黄庚史林静
关键词:湿疹斑贴试验
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被引量:2
2006年
梅册芳林宝珠陈建浩黄庚史
皮炎湿疹599例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探讨环境接触性因素在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诊断皮炎湿疹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99例皮炎湿疹患者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67例(27.88%),在整个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斑贴试验结果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有441例(73.62%)。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的前6位变应原为:硫酸镍、硫柳汞、辛酸盐、芳香混合物、卡巴混合物和重铬酸钾。结论斑贴试验是寻找皮炎湿疹病因的有效手段。
刘广仁韩永智黄庚史李邻峰
关键词:湿疹斑贴试验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笔者科室治疗的92例玫瑰糠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48%,对照组为69.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玫瑰糠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林静黄庚史李小红
关键词:紫外线窄谱中波依巴斯汀玫瑰糠疹
马尔尼菲青霉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25℃表现为菌丝相,37℃为酵母相。近几年随着免疫缺陷患者逐渐增多,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也逐年增多,流行区域不断扩大。
刘红芳席丽艳李希清鲁长明张霞黄庚史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总RNA提取免疫缺陷菌丝相酵母相
重症药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重症药疹类型、致敏药物、合并疾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肾功能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1例,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龄54(40,65)岁,范围9~85岁;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为别嘌醇者48例,抗癫痫药23例,抗菌药物6例,其他药物14例;AKI组21例(AKI发生率23.1%),非AKI组70例。AKI组患者抗癫痫药物致敏者占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非AKI组患者[0(0/21)比32.9%(23/70)、(70±12)ml/(min·1.73 m2)比(103±6)ml/(min·1.73 m2)、26(23,30)g/L比36(34,38)g/L、(116±17)g/L比(129±15)g/L],而别嘌醇致敏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慢性肾脏病者占比和基线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以及尿蛋白阳性者占比均高于非AKI组患者[81.0%(17/21)比44.3%(31/70)、28.6%(6/21)比7.1%(5/70)、28.6%(6/21)比5.7%(4/70)、7.2(4.6,12.2)mmol/L比5.0(3.8,6.4)mmol/L,103(63,134)μmol/L比67(56,79)μmol/L、47.6%(10/21)比17.1%(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88,95%CI:1.006~43.123,P=0.049),而血清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OR=0.595,95%CI:0.471~0.752,P<0.001)。结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较低的重症药疹患者易发生AKI。
黄庚史刘广仁肖洁平韩永智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药疹
马内菲青霉致病性系列研究
<正>马内菲青霉是青霉属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25℃表现为菌丝相的表型,37℃表现为酵母相的表型,以往的研究表明致病性与双相性密切相关。由该菌引起的马内菲青霉病主要流行地域为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发病率迅...
席丽艳刘红芳徐晓容黄庚史张军民李希清谢婷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预防措施,为其治疗提供研究资料。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8.50%,感染发生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和黏膜、肠胃道、血液、软组织等部位;低C3血症、浆膜炎、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白细胞、血清白蛋白、C3、C-反应蛋白、血沉异常、24h尿蛋白定量等,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韩永智张友平黄庚史韩芳刘广仁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患者入选,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病原学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治愈率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5.7%、97.9%(P>0.05);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5.7%、100%(P>0.05);总治愈率分别为91.5%和97.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100%(P> 0.05)。个别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不影响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 1%盐酸布替萘芬凝胶治疗体股癣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其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和安全性与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相似。
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罗益金黄庚史
关键词:体股癣布替萘芬凝胶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9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化妆品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疑似有接触过敏史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入选599例,其中93例为临床诊断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8例为试验确证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面霜和染发剂是主要的过敏化妆产品。结论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阿莫醇和阿必醇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敏原。
刘广仁韩永智黄庚史李邻峰
关键词: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