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际兰
-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当代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 2013年
- 在主体语框架理论指导下,笔者对校园语境下的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语码转换能力、类型和作用与所学专业相关;在课堂发言语境下他们的语码转换行为有显著性差异。希望英语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语码转换的特点和规律,寻求恰当的语言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建议相关教育部门重视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保护方言。
- 魏际兰
- 关键词:语码转换
- 文化语用学视域下的公示语及其翻译
- 2012年
- 公示语作为社会用语的重要形式,社会功能广泛,文化色彩鲜明。它的社会文化特性是最根本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丰富、社会功能广泛、开放性、稳定性、受众广,对公示语进行文化语言学研究非常必要。在创作、翻译和应用公示语时应遵循文化语用原则,具体分为五个准则,即:顺应文化、关联语境、统一标准、文明得体、兼顾时效。
- 唐兴红戎林海魏际兰
- 关键词:公示语文化特性语用原则社会文化语境
- 浅谈大学生语码转换的关联性
- 2013年
-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以真实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多元文化社会背景和多码混用的交际环境的前提下,文章探讨了语码转换与发话者相关的语言因素和认知机制,语码转换与受话者相关的语言因素和认知基础,以及交际内容对语码转换的影响,以更形象地阐述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的关联性和实用性,揭示大学生语码转换的认知特点。
- 魏际兰唐兴红
- 关键词:交际环境说话者交际内容
- 以英语辩论赛为依托的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英语反映了天人二分、主客对立的西方思维模式,体现了对显性逻辑和存在的哲学追求。辩论是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以英语辩论赛为依托的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由观摩学习、辩论实战、反思评价和整改提升四个阶段组成。实践证明,观摩同一辩题的辩论赛、转写辩论稿能促进学生撰写辩论稿,提升语言能力;撰写反思日志,开展自评、互评,修改辩论稿,有利于学生掌握辩论技巧,提高分析、概括、判断、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
- 魏际兰
- 关键词:英语辩论赛思辨能力
- 当代大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揭示不同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共性和差异,评估当代大学生的思辨技能和思辨倾向特征,探索思辨技能与思辨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WGCTA和CCTD量表,面向英语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展思辨技能和思辨倾向测试。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推理技能较弱、评价技能偏低,体现在思辨倾向上就是分析性不够、自信度不强和好奇心不足;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技能、思辨倾向略高,且二、四年级学生思辨倾向特征更为明显。
- 魏际兰
- 关键词:思辨能力
- 常州国际化形象建构中东坡效应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 2018年
- 东坡效应指的是与苏东坡相关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对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东坡效应的运用,将有利于常州进士故里、宗教圣地、江南花都和君子之邦的国际化形象建构。运用东坡效应建构城市形象,既要强调文化基地的建设,又要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要突出文化产品的研发,还应关注文化人才的培养。大学校园里推广、传播东坡文化,既能营造浓郁的东坡文化氛围,又能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 魏际兰高旭东
- 论周有光的语言教育观
- 2021年
-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重视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文字教育,能从文化视角动态地看待语言文字,揭示语言的文化价值和交际价值。他的语言教育观有三大基本内容、三个核心理念和三条指导原则。剖析他的语言教育观有利于解决当前语言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语言学习策略、构建科学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 魏际兰
- 关键词:语言观
- 论苏轼诗词英译本的诗性特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 魏际兰李静
- 关键词:苏轼诗词英译本诗性特征
- 从关联理论看新闻报道中的×族称谓
- 2011年
- 斯珀伯和威尔逊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为我们研究语言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论文分析了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中的15个族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揭示了×族称谓的诞生、使用与目标受众认知环境的关联性,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族称谓的语境效果。
- 魏际兰
- 关键词:新闻报道认知环境语境效果
- 试论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被引量:6
- 2007年
- 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是说话者的有意识的行为。不同的语码具有各自的社会文化内涵,指向不同的交际背景,为进行成功的交流,说话者会优选语码来主导交际。文章拟探讨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了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
- 魏际兰张颖
- 关键词:语码转换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