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鑫 作品数:9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汉中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先行EST(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失败或不宜行EST者置ENBD(鼻胆管)再行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或开腹行胆道探查术。结果全组99例,91例LC术前EST取石成功,3例LC术后EST取石成功,3例EST取石失败。2例年龄小于15岁者未行EST改行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3例EST取石失败,改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LC,或开腹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未置T管(已置ENB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EST联合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软硬镜联合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势。 王安 黄海燕 韩鑫 刘燕关键词: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道镜 结核分枝杆菌介导TWIK2-NLRP3通路参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TB)介导TWIK2-NLRP3通路参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损伤。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介苗组和H37Rv组,每组20只。2组分别经尾静脉给予一次性注射MTB活菌卡介苗和H37Rv菌悬液制备小鼠感染模型,剂量均0.3 mL。2组小鼠于感染后1、3、7、14 d脱颈处死,采用磷酸盐缓冲液对气管、肺泡进行灌洗,收集的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MTT、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对2组小鼠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凋亡率、乳酸脱氢酶(LDH)表达量、炎性因子含量、K+浓度、钾离子通道蛋白(TWIK2)、炎症小体(NLRP3)及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对比。结果感染后1、3、7、14 d,2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菌种的量、凋亡率以及LDH表达量均随时间显著增加,K+浓度则随时间显著降低,且均在在感染后7 d达到最高或最低。感染7 d后,与卡介苗组相比,H37Rv组小鼠中TWIK2、NLRP3及ASC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B和卡介苗菌株均介导TWIK2-NLRP3通路参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损伤。小鼠体内注入适量MTB可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MTB可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与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WIK2的激活密切相关。 何莹 韩鑫 蔺咏梅 皇甫彤 陆长春 罗居东关键词:小鼠 结核分枝杆菌 乳酸脱氢酶 经皮经肝胆道镜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胆道镜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汉中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经肝胆道镜治疗,甲组患者采取钬激光碎石治疗,乙组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血清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碎石率、术后2周的结石排净率和随访1年时的结石复发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24±13.59)min、(16.43±4.22)mL,明显短(少)于乙组的(89.36±15.74)min、(19.65±5.6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和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分别为88.0%,92.0%明显高于乙组的70.0%,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甲组患者的TBil和AST水平分别为(18.32±3.15)μmol/L、(40.28±7.36)U/L,分别与乙组的(19.33±3.01)μmol/L、(41.03±8.04)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患者术后2周的ALT水平为(40.36±4.55)U/L,明显低于乙组的(44.25±4.6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乙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1年后的结石复发率为2.0%,明显低于乙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镜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钬激光碎石术碎石成功率更高,结石清除效果更好,在安全性和防止复发方面更有优势。 韩鑫 任静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镜 钬激光 气压弹道碎石 肝内外胆管结石 疗效 急诊胆囊炎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疗效及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诊胆囊炎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疗效及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8例急诊胆囊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高于对照组77.78%(42/5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升高,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较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开腹手术未见差异。 韩鑫 杨喜佳关键词:手术方式 疗效 凝血功能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高新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按在术中是否需要保留左结肠动脉分组,其中37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者纳入观察组,33例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血流灌注时间、吻合成功率,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直肠癌复发率、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血流灌注时间、吻合成功率、直肠癌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肠梗阻各4例,发生率均为12.12%,观察组未发生吻合口瘘、肠梗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在TME术中行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可以改善吻合端血运,减少吻合口瘘和肠梗阻的发生。 杨喜佳 徐建庆 韩鑫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并发症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OC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择期手术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49例和OCT组49例,OCT组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EST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EST取石。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情况、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定2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2-18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T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少于O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15、10.356、88.928、18.198、34.946,P均〈0.01);OCT组结石清除率略高于E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8%vs93.9%,t=2.238,P〉0.05);EST组消化道出血、胆道黏膜出血、切口感染显著低于OCT组,高淀粉酶血症明显高于OCT组(χ^2=6.292、6.292、10.748、5.869,P均〈0.05),而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无明显差异(χ^2=2.163、0.332,P均〉0.05);EST组在用药3个月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O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8,P〈0.01);随访12-18个月,2组患者均未发生胆管狭窄、胆系感染、胆漏及残留结石。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手术方式较传统OCT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患者的恢复,符合外科微创的理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殷德荣 韩鑫 吴佩宏 徐鸿涛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Ⅰ型Mirizzi综合征40例LC治疗体会 2010年 目的探讨Ⅰ型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Ⅰ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对Ⅰ型Mirizzi综合征患者在成熟的腔镜技术基础上,通过术中仔细操作解剖及一定技巧,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结果 3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获得成功,包括胆囊切除及胆囊大部分切除。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腹腔镜治疗Ⅰ型Mirizzi综合征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王安 黄海燕 韩鑫 任静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 腹腔镜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术 抑制AFP表达对肝癌模型小鼠肝脏损伤修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2021年 目的探讨抑制甲胎蛋白(AFP)表达对肝癌模型小鼠肝脏损伤修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注射Walker-256癌肉瘤细胞株细胞悬液0.1 mL(约2×10^7个细胞)至小鼠肝脏组织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将45只肝癌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对照组与AFP组。AFP组与对照组采用EntransterTM-in vivo体内转染shRNA-AFP与shRNA-NC,模型组以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转染,7 d 1次,共转染4次。观察与记录小鼠体重、血液学指标与肝脏p53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FP组治疗第14天与治疗第28天的体重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瘤体直径、血清AFP含量、CD8^+T细胞比率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组治疗第28天的肝脏组织中p53蛋白相对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AFP表达能促进肝癌模型小鼠肝脏损伤修复,增加小鼠体重,抑制肝脏组织p53的表达与肿瘤生长,改善小鼠的免疫状态。 何莹 韩鑫 蔺咏梅 皇甫彤 陆长春 罗居东关键词:小鼠 肝癌 甲胎蛋白 P53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在治疗前、后采血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4^+/CD8^+,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5%(P<0.05)。观察组纳差、乏力、腹胀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23%,与对照组的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ACLF患者经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何莹 韩鑫 蔺咏梅 皇甫彤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恩替卡韦 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