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瑞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污染
  • 4篇水质
  • 2篇地铁
  • 2篇地下水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卫生质量
  • 2篇卫生状况
  • 2篇污水
  • 2篇颗粒物
  • 1篇地铁车站
  • 1篇地铁五号线
  • 1篇地铁站
  • 1篇地下车站
  • 1篇地下水水质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医疗机构污水
  • 1篇医院污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泳池水

机构

  • 17篇昆明市疾病预...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17篇韩瑞萍
  • 11篇周卫民
  • 6篇董丽琼
  • 6篇苏晓梅
  • 5篇张芳芳
  • 3篇刘兴海
  • 3篇李旭
  • 3篇邱裕仁
  • 2篇狄娟
  • 2篇孙宏伟
  • 2篇张旭辉
  • 2篇杨振琳
  • 1篇栗旸
  • 1篇刘晓松
  • 1篇欧秋生
  • 1篇段智泉
  • 1篇杨建斌
  • 1篇王云伟
  • 1篇李晓琍
  • 1篇罗洁

传媒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0年昆明市城区两监测点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昆明市城区两监测点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为大气污染防制策略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在昆明市城区两监测点采集大气PM样品共672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质量浓度,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时期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并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利用特征比值法识别多环芳烃主要来源。结果 2017-2020年昆明市城区两监测点大气PM样品中2~3环PAHs质量浓度较低,趋势平稳;4~6环PAHs(除屈、苯并[a]芘、苯并[g,h,i]苝外)2017年和2018年较低,2019年较高,2020年又降低但高于2017和2018年。BaP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BaP质量浓度: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81,P=0.002);湿季>干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3,P=0.009);2019年超标天数、超标月份和超标率均超过其他年份。特征比值法提示昆明市PAHs主要来源为汽油燃烧和燃煤排放。结论 昆明市城区大气PM中PAHs污染处于较低水平,苯并[a]芘(BaP)夏季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季节,应控制污染源排放,倡导绿色出行。
苏晓梅李旭陈皓韩瑞萍孙宏伟任艳周卫民董丽琼
关键词: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云南省某市水厂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的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监测云南省某市出厂水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水平,评价人群通过饮水途径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方法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对2017—2019年云南省某市政水厂出厂水中三卤甲烷进行监测,利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饮用水三卤甲烷类物质(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含量均低于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标准限值。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致癌风险范围分别为3.87×10^(-7)~1.13×10^(-5)、4.20×10^(-7)~1.29×10^(-5)、1.03×10^(-6)~2.53×10^(-5)、7.90×10^(-7)~8.06×10^(-7),二氯一溴甲烷对饮水途径致癌风险贡献最大;非致癌健康危害指数分别为6.34×10^(-3)~1.86×10-1、2.50×10^(-4)~7.65×10^(-3)、8.34×10^(-4)~2.04×10^(-2)、5.00×10^(-3)~5.10×10^(-3),非致癌健康危害风险中三氯甲烷占最大比例。结论云南省某市三卤甲烷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可接受。
栗旸韩瑞萍李建云张旭辉李晓琍狄娟
关键词:饮用水三卤甲烷健康风险评估
昆明市使用集中空调的宾馆酒店客房空气质量调查
2010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空调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然而空调系统在改善人们生活舒适度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昆明作为旅游城市,宾馆、酒店入住率高,人员流动性大,客房环境清洁对保持人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为了解昆明市市区内装有集中空调的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客房内空气质量,笔者于2008年8月进行了监测。
张瑞仙王昕陈景明欧秋生张旭辉韩瑞萍李旭
关键词:空气污染空调细菌总数
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对152家医疗机构污水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50.85%和79.57%,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未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超标项目为总余氯和粪大肠菌群。结论 2012年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较2011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监督监测力度和消毒工作指导,使医疗机构污水达标排放。
周卫民韩瑞萍董丽琼邱裕仁
关键词:污水
2017—2019年昆明市两城区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昆明市2个城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分布特征及其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和污染来源,为开展针对性健康防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减少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年每月10—16日,选择昆明市2个城区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 km范围内,距离地面15 m高的平台采集PM_(2.5)样品,测量其质量浓度,并分析其中12种重金属浓度水平。对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富集因子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昆明市2个城区PM_(2.5)日均浓度范围为8~89μg/m^(3),年均中位浓度分别为27、31和22μg/m^(3);季节浓度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砷(As)为2个城区主要重金属污染;在1类致癌物砷(As)、镉(Cd)和镀(Be)中,以As的浓度最高,As浓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和秋季As中位浓度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0.006μg/m^(3))。富集因子法分析提示,锑(Sb)、As、Be、Cd、铬(Cr)、汞(Hg)、铅(Pb)、锰(Mn)、镍(Ni)、硒(Se)和铊(Tl)有人为污染的可能。结论 昆明市两城区PM_(2.5)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污染以As较为突出,其污染水平在冬季和秋季较高。人为污染可能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苏晓梅李旭韩瑞萍董丽琼孙宏伟陈皓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重金属
昆明市城区居民居住环境与两周患病率关系研究
2019年
目的了解居住环境与城区居民两周患病率的关系,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城区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居住环境和两周内患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两周患病率相关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6年共对2194名昆明市城区居民进行调查,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8.36%和51.64%,平均年龄为(41.3±20.3)岁,15~64岁1 666人(占75.93%),≥65岁265人(占12.0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096人(占49.95%),人均年收入10 000~59 999元1 134人(占51.69%),非吸烟者1 762人(占80.31%)。总体两周患病率为128.53‰,心血管系统两周患病率最高(67.00‰,147/2 194),按疾病分,高血压两周患病率最高(60.16‰,132/2 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因素后,人均居住面积≥20m^2(OR=0.630)和经常开窗通风(OR=0.346)的居民两周患病的发生风险较低,住宅50 m范围内有交通干道(OR=1.552)、使用跟空气污染有关化学品(OR=1.922)、有慢性病现病史的居民两周内患病(OR=83.809)的风险较高。结论居民居住环境与两周患病率有密切关联,应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狄娟段智泉韩瑞萍苏晓梅陈皓杨建斌
关键词:居住环境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
昆明市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及饮用水卫生质量,探讨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为改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4年昆明市14县(市)区水利部门提供的农村饮水现状资料及水质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68.03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5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134.68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4.49%。集中式供水的为203.2289万人,分散式供水有89.8521万人,无设施供水的有29.2511万人。饮用水量不达标35.26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1.65%;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33.134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0.95%;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21.11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97%。饮用不达标水质为45.8018人,占农村人口的15.13%。结论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随农村改水工程的推进,农村饮用水供水方式发生较大转变,乡镇、村级小型简易水厂的供水成为新的主要供水模式,在保证供水的同时,加强对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及管理,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改善饮水质量。
韩瑞萍周卫民
关键词:饮用水农村卫生质量
昆明市2017—2019年大气臭氧污染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2022年
[背景]昆明市属于高原城市,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度大,辐射强,近年来臭氧(O_(3))污染逐渐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问题。[目的]探讨昆明市大气O_(3)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健康影响。[方法]收集2017—2019年昆明市气象(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CO、O_(3))、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O_(3)浓度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当日(lag0)、单日(lag1~lag3)及平均滞后效应(lag01~lag03),并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分暖、冷季进行季节分析。[结果]2017—2019年O_(3)-8 h平均浓度为(84.3±32.3)μg·m^(-3)。O_(3)-8 h浓度每升高10μg·m^(-3):lag0时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70%(95%CI:0.11%~1.29%),lag01和lag02时增加0.79%(95%CI:0.14%~1.44%)、0.75%(95%CI:0.08%~1.43%);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lag2和lag02时增加0.80%(95%CI:0.08%~1.53%)、1.05%(95%CI:0.09%~2.03%);>65岁人群lag0、lag01、lag02时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82%(95%CI:0.16%~1.48%)、0.93%(95%CI:0.20%~1.67%)、0.96%(95%CI:0.20%~1.73%);暖季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lag0时增加0.91%(95%CI:0.12%~1.70%),lag01和lag02时增加0.98%(95%CI:0.12%~1.86%)、1.00%(95%CI:0.07%~1.93%)。在引入PM_(2.5)、PM_(10)、SO_(2)、NO_(2)、CO后,O_(3)暴露水平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影响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_(3)暴露水平的提高会增加昆明市居民非意外死亡的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65岁人群和女性可能为敏感人群,暖季时人群对O_(3)暴露可能更敏感。
陈皓李旭苏晓梅韩瑞萍董丽琼
关键词:臭氧时间序列
昆明地铁6号线站台层空气及车厢运营前卫生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昆明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前车站和车厢的卫生状况。方法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等进行采样检测和结果判定。结果昆明地铁6号线4个车站候车室站台层空气检测合格率为93.12%;4个车站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10,P<0.05);车站站台层空气检测项目中温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数合格率均为100.00%,照度合格率为94.17%,甲醛为87.50%,噪声为75.00%,风速为74.17%;列车车厢经检测,超标项目是噪声、温度、相对湿度。结论降低地铁内广播音量,在隧道内添加吸音装置等方式控制噪声,加强机械通风,候车室内增加局部照明,正式运营前对地铁列车内空调进行调试。
周卫民陈皓韩瑞萍张芳芳任艳
关键词:地铁站卫生状况卫生检测
昆明市2002年至2008年地下水中“三氮”和细菌学指标的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地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以N计)、硝酸盐(以N计)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的受污染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方法对昆明市2002年至2008年地下水监测资料1091件的分析,依据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作为评判标准.结果2002至2008年昆明市地下水中氨氮的超标率为19.2%,地下水中亚硝酸盐(以N计)的合格率有下降的趋势,χ2=57.70(P<0.005).硝酸盐(以N计)的含量有上升的趋势(P<0.05).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较低,地下水中细菌总数合格率有下降的趋势(P<0.005).结论地下水受到"三氮"和细菌学指标污染后降低了其作为饮用水的水质,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防治对策建议:(1)依法管理;(2)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3)加强地下水基本情况调查;(4)加快对地下水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
周卫民韩瑞萍刘晓松苏晓梅张芳芳
关键词:地下水三氮细菌学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