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廉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8~13岁儿童的归因风格特点初探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小学生特有的归因风格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培育良好归因风格。方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 CASQ),对河南、江西两地共2109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归因问卷的各个维度上,小学女生均比男生得分高,除负性事件普遍化、永久化和无望感外,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达统计学意义(P<0.05)。在归因各维度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P<0.05),小学高年级学生负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和内在归因得分高(F=2.84,P<0.05;F=6.33,P<0.001;F=3.40,P<0.05),无望归因得分高(F=6.16,P<0.00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正性事件的普遍、永久归因上得分低(F=10.79,P<0.001;F=9.19, P<0.01),但内归因得分高(F=3.59,P<0.05)。结论小学女生整体上比男生乐观,其归因风格异于男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易于对负性事件做悲观归因,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将正性事件的原因推广,但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提示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关注孩子的归因风格训练,帮助其养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为学生迈入青春期做好准备。
- 贾文静郑维廉冯胜闯
- 关键词:心理健康归因风格小学生
- 小学教师隐性评价对学生自尊及抑郁症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教师隐性评价对小学生自尊及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教师隐性评价行为问卷、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S-DC)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调查352名8~13岁小学生。结果:1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对隐性评价的知觉存在差异;2教师隐性消极评价对学生抑郁症状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5,t=-2.77,P〈0.001),积极评价则反向预测学生的抑郁症状(β=-0.32,t=5.98,P〈0.001)。教师隐性总体评价对自尊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4,t=5.69,P〈0.001),而消极评价则反向预测学生的自尊水平(β=-0.12,t=2.07,P〈0.001)。结论:隐性评价对学生自尊、抑郁症状的影响具有独立性。学生感知到的隐性评价对其自尊和抑郁症状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郑维廉贾文静张云秀张茂英张姣娣梁荷蓬
- 关键词:小学生自尊抑郁症状
- 内源性抑郁症史者的自尊心操纵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实验组为45名缓解的内源性抑郁症患者(27男18女),对照组为15名缓解的双相障碍患者(8男7女),71名正常人(42男29女)。自尊心操纵实验研究表明,抑郁症组受挫折后自责以及将失败一般化的倾向强于正常人组,作者推测此种心理形成于青少年时代。双相障碍组总分与其它组无显著差异。个别项目表现出情绪不稳,将失败一般化以及较低的他责。
- 郑维廉胡寄南杨治良蔡能
- 关键词:病态心理学
- 小学教师成绩取人刻板印象的IAT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实验范式,考察小学教师的对不同成绩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采用2(男/女)×2(高年级教师/低年级教师)X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设计。发现小学教师对不同成绩学生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小学教师的性别,任教年级对此种内隐态度并无影响。我们认为此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文化。
- 郑维廉袁义郭雨萌王雨前彭建国
- 关键词:小学教师
- 教师隐性评价行为的问卷编制-从小学生感知到的角度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从小学生感知的角度,编制教师隐性评价行为问卷,并检验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309名和179名3-6年级的小学生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对352名小学生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教师隐性评价行为问卷包含20个项目,含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两因子,项目因子负荷在0.59-0.75之间,共解释总方差的48.23%。量表整体和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7-0.91之间,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34-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RMSEA小于0.05,GFI、CFI、IFI、TLI都在0.90以上。结论该问卷的因素结构拟合良好,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 郑维廉贾文静张云秀张茂英张姣娣梁荷蓬
- 关键词:教师行为问卷编制信度小学生
- 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初探——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刻板印象的IAT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为了帮助中国实现幸福的城市化,检验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是否有内隐歧视。方法: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实验范式,考察小学教师对农民工子女的内隐刻板印象。采用2(男/女)×2(高年级教师/低年级教师)×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小学教师对农民工与非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内隐态度上普遍存在显著差异,其性别和任教年级对这种差异没有影谒。结论:上述差异反映了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偏见。
- 郑维廉袁义郭雨萌王雨前彭建国
- 关键词:小学教师农民工子女刻板印象
- 六年级小学生的抑郁症状及与教师评价、同伴关系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0年
- 郑维廉姚舟
- 关键词:小学生抑郁症状
- 不同职业、年龄段中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运用CES—D调查表明:50岁以下,初中以下人群中,工人及高中生女性抑郁症状显著较男性严重;抑郁症状表现形式随职业、年龄而异;害怕、哭泣,可能还有烦恼,女性普遍显著为高;男性(主要是男工)40岁后抑郁症状趋向上升,女工则下降,教师、医生、银行职员、营业员、职员等职业中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较小。
- 郑维廉胡寄南杨治良蔡能
- 关键词:抑郁症状年龄段男工银行职员营业员
-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与内隐态度新探被引量:3
- 2013年
- 探讨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群体的外显和内隐态度之间的差异,以及与IAT联系最紧密的外显测验部分。方法:对92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量表TAT内隐联想测验范式。采用2(男/女)×2(文/理)×2(相容/不相容)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1.大学生的同性恋的评价存在内隐刻板印象。2.就不同学科(文、理)和性别而言,大学生对同性恋内隐刻板印象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大陆对同性恋的偏见仍然严重,文化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更重要的因素。
- 郑维廉袁义钟虹绚彭建国牛宙马水平
- 关键词:文化
- 有抑郁症史者的某些基本决策特征与再认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实验组由45名有内源性抑郁症史者(27男,18女)组成,对照组由15名双相障碍(8男、7女)和71名正常人组成。抑郁症及双相障碍组被试目前均恢复良好。信号检测论研究表明,双相障碍组再认功能受损。抑郁症组对难认的材料判断标准宽于正常人,对易认的材料标准严于正常人,提示抑郁症组被试无论在困难或顺利条件下都更担心出错。结合作者的另一个研究,作者认为此种行为特征可能是抑郁症的因素之一。
- 郑维廉胡寄南杨治良蔡能
- 关键词:内源性抑郁症信号检测论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