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 1998年
- 甲状腺癌不多见,但近年发病有增长趋势。1972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对74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和随访,本文结合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74例中男21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1∶2.5。年龄20~83岁,平均44岁。就诊年龄高峰男女均在21~40岁组(分别为14例及41例)。病程20天~15年,在1年以内、1~2年、2年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5、23、16例,平均病程为23个月。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
- 赵卫生谭炜史彦茹董成侯宁农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理外科手术
- 胰腺癌的诊治进展
- 2001年
- 董成
- 关键词:胰腺癌
-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诊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与IL-10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后,经过判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为86.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10表达量分别为(56.01±16.24)pg/m L和(112.35±19.34)pg/m 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78.23±25.52)pg/m L和(180.34±27.76)pg/m L(P<0.05),治疗后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能使血清IL-10的表达降低,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戴海龙董成徐玲韩艳庆李徽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IL-10炎症因子
- 80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至2000年应用MRI及显微外科技术,对8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肿瘤位于颈段者28例,占35%,位于胸段者36例,占45%,位于腰段者10例,占12.5%,位于骶段者6例,占7.5%;72例肿瘤全部切除,占90%,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占1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4.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5.3%,术后肌功能改善率为86.7%,自发性疼痛消失率为89.5%。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为多,手术效果良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董成张遇黄楹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MRI显微外科
- 椎体转移瘤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2002年
- 目的 报告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结果,并作临床分析。方法 1997年7月至2000年5月我院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8例椎体转移瘤,并进行了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7.5~60.4cm^3(平均为28.6cm^3),计划靶体积最小照射量为每次4.96~8.00Gy(平均为5.74Gy),计划靶体积最大照射量为6.25~10.08Gy(平均为7.29Gy),分次进行照射。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患者一般计分标准(KPS),治疗前10~80分(平均50分),治疗后20~100分(平均78分)。在治疗后1~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到87.5%受照射椎体转移瘤得到控制,疼痛得以明显缓解。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椎体转移瘤灶能有效控制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 董成赵卫生
-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X-刀
- 脑梗死并发急腹症诊治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合并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历,从中筛选出12例脑梗死合并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肠梗阻6例,合并胆囊炎4例,合并腹外疝嵌顿2例。手术治疗3例,1例死亡,2例病情加重。保守治疗9例。结论脑梗死合并急腹症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合并急腹症后部分脑梗死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脑梗死合并急腹症发生率虽不高,但增加了脑梗死治疗的复杂性、致残率和死亡率。在积极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密切注意及预防急腹症的发生。
- 韩艳庆董成徐玲
- 关键词:脑梗死急腹症神经功能
-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及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细胞SMMC-7721,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双荧光染色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SMMC-7721细胞STAT3、STAT5 mRNA的影响。结果(1)随着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用各时间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作用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1~0.989),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各浓度组不同作用时间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双荧光检测中,活细胞被吖啶橙(AO)染成绿色,凋亡细胞则被溴乙锭(EB)染成橘红色。苦参碱2.5 mg/ml作用48 h组凋亡率为52.1%,氧化苦参碱2.5 mg/ml作用48 h组凋亡率为29.6%,这说明相同浓度苦参碱比氧化苦参碱作用显著(χ2=9.100,P=0.003)。(3)不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后,STAT3、STAT5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AT3、STAT5 mRNA在对照组细胞中的表达是0.76±0.06和0.72±0.04,在苦参碱1.0 mg/ml组的表达是0.50±0.04和0.43±0.03,在苦参碱2.5 mg/ml组的表达是0.25±0.03和0.22±0.04,在氧化苦参碱1.0 mg/ml组的表达是0.64±0.03和0.60±0.06,在氧化苦参碱2.5 mg/ml组的表达是0.49±0.06和0.41±0.06。相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比较,苦参碱对肝癌SMMC-7721细胞STAT3、STAT5 mRNA的影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STAT5的基因表达,抑�
- 戴海龙董成徐玲韩艳庆李徽
- 关键词: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增殖脱噬作用
- 肝转移瘤的适形放射治疗
- 1998年
- 目的观察适形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09/1998-04我们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8例肝转移瘤(分别有1~5个转移灶),并进行了术后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6cm3~232cm3(平均36.4cm3),计划靶体积(PTV)最小照射量为每次照射3.96Gy~6.30Gy(平均5.08Gy),PTV最大照射量为每次照射5.63Gy~10.88Gy(平均6.84Gy),处方剂量(PD)为4.0Gy~6.5Gy(平均5.13Gy),分2~8次进行适形放射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患者一般状况的计分标准(KPS):术前20~90分(平均58.8分),术后30~100分(平均71.2分).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3例;无变化(NC):2例;进展(PD):1例.在术后2mo~9mo随访期间,我们观察到87.5%的受照射肿瘤得到控制62.5%的肿瘤缩小或消失.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赵卫生姜炜丛征郭明刘伯萍董成温铁英徐玲只达石吕仲虹杨天恩
- 关键词:随访研究放射治疗剂量
- 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30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患者中脑卒未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合并DVT患者卧床时间更长、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脱水药物应用时间长,下肢肌力更差,多合并肺感染、糖尿病或高血压。而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在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肌力<Ⅲ级、BMI≥25 kg/m^2、卧床时间≥7天、应用脱水药≥7天、合并肺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患者应加强预防,避免DVT的发生。
- 韩艳庆董成徐玲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
- 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2003年
- 董成黄楹
- 关键词: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