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文瀚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7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5篇病毒
  • 4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炎患者
  • 2篇血清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衰竭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抑制剂
  • 2篇抗病毒
  • 2篇功能衰竭
  • 2篇干扰素
  • 2篇肝功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范文瀚
  • 6篇梁雪松
  • 5篇李成忠
  • 5篇万谟彬
  • 4篇尹伟
  • 2篇余姣
  • 2篇陈志辉
  • 2篇刘亚允
  • 1篇粱雪松
  • 1篇徐浩
  • 1篇王丽艳
  • 1篇尤本明
  • 1篇刘继勇
  • 1篇李云飞
  • 1篇万伟
  • 1篇薛建亚
  • 1篇潘勇华
  • 1篇陈怡
  • 1篇胡正翠
  • 1篇王志君

传媒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脏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CHB患者优化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开放、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感染科收治经peg-IFN-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CHB患者,根据病毒学指标结合患者意愿将24周干扰素应答不佳CHB患者分别纳入转换替比夫定(LdT)组和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组.所有患者于优化治疗后12、24和48周接受HBV病毒学、血清学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监测.治疗前、后和不同治疗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连续资料分析应用Kruskal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 经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193例,其中有67例应答不佳患者纳入本研究:peg-IFN-α-2a联合ADV组45例,转换LdT治疗组22例.67例患者优化治疗48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5.3%,HBeAg阴转率为26.8%,HBV DNA<1×10^3拷贝/mL检测下限率为73.1%,ALT复常率为83.5%.优化治疗12、24和48周时,转换LdT组较联合ADV组获得较好的HBV DNA抑制效率(P值分别为0.00、0.00和0.01),但两组48周时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89).两种优化策略均未见明显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24周干扰素应答不佳HBeAg阳性CHB实施优化治疗48周可获得较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转换LdT策略较联合ADV策略具有更佳的HBV DNA抑制效率;两种优化策略耐受性均较好.
梁雪松李成忠尹伟范文瀚刘亚允薛建亚万谟彬
关键词:聚乙烯二醇类
三种诊断标准对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三种药物性肝损害常见的诊断标准的差异性和准确性,以验证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以"药物性肝损害"为第一诊断的119例患者按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析总结其致病药物种类,并运用ICM标准(RUCAM/CIOMS/Danan)、Maria标准、我国常用标准等诊断评分系统对其进行重新诊断,以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119例患者中肝细胞型共71例,占59.7%,胆汁淤积型28例,占23.5%,混合型20例,占16.8%。致病药物种类依次为:中药、抗结核类药物、抗生素、降脂类药物、保健品、解热镇痛类药、降压药、免疫抑制剂、他巴唑、肿瘤化疗类药物、降糖药物、胃药、藏药。在119例患者中,ICM标准的五项量化评分等级中,非常可能、很可能及可能三个评分等级累计共有115例(95.8%)。我国常用标准中,有77例(64.7%)被纳入考虑范围。而Maria标准的五项评分等级中,无一例患者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性大及有可能的两个评分等级累计仅14例(11.8%)。结论 ICM标准对于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符合率最高;我国常用标准对于亚洲人群诊断符合率尚可,应用简便,可操作性强;Maria标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
范文瀚李成忠万谟彬梁雪松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9含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生物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6例,肝细胞癌14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19例和健康对照11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Galectin-9水平的同时检测ALT、AST、TBil、HBVDNA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Galectin-9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为(2.743±1.711)ng/mL、肝细胞癌组为(2.453±1.517)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1.460±1.331)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1.168±0.764)ng/mL、健康对照组为(0.330±0.139)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3、4.61、-2.86和-3.58,均P〈0.05)。患者血清中TBil水平与Galectin-9有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R2=0.0268,P=0.007),而ALT、AST、HBVDNA、INR均与Galectin-9无显著相关性。结论Galectin-9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水平偏高,与TBil有显著相关性,从而对预测这类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余姣万伟李云飞王丽艳尹伟范文瀚李成忠梁雪松万谟彬
关键词:肝肿瘤肝功能衰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干扰素(IFN)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单药治疗以及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疗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已成为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应答指标的研究有助于个体化给药。本文对聚乙二醇IFN、人血清清蛋白融合IFN以及特异性靶向HCV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范文瀚陈志辉
关键词: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药物疗法
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HBV再激活人群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后HBsAg阳性或抗-HBc阳性人群发生HBV再激活(hepatitis B virus reactivation,HBV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长海医院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而抗-HBc阳性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发生HBVr组与未发生HBVr组,分析HBV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8例患者中,发生HBVr的患者为33例(13.87%)。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有无抗病毒治疗(OR=0.022,95%CI:0.001~0.34),HBV DNA基线水平(OR=15.352,95%CI:3.809~86.160),化疗方案(OR=0.361,95%CI:0.068~1.929),为发生HBVr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变量筛选的结果,建立了预判HBVr风险的回归方程:-4.78×抗病毒干预(有=1,无=0)+2.731×HBV DNA(≥104=1,<104=0)+3.272×化疗方案(A=3,B=2,C=1)+3.355,以及相应的评分系统。结论HBVr的发生与有无抗病毒治疗、HBV DNA基线水平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等因素有关,建立模型有助于对HBVr进行预测。
范文瀚梁雪松陈怡廖威李成忠
关键词:免疫抑制
合并HBV感染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HBVr现状调查与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明确免疫抑制剂治疗下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的现状,对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此类特殊人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比较。拟寻求并创建针对免疫抑制剂治疗下乙肝病毒再激活人群的早期评估体系及预警机制。  方法:1.与本院信息科...
范文瀚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抑制剂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2015年
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CHB患者已多年,其疗效评估及预测一直是近几年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替比夫定作为妊娠B类核苷(酸)类似物,具有快速抑制病毒、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改善肾功能等诸多优点[1-4].本研究对51例HBeAg阳性CHB患者单用替比夫定初始治疗48周,观察其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范文瀚万谟彬梁雪松陈志辉余姣李成忠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响因素E抗原阳性核苷(酸)类似物HBEAG阳性
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的平衡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变化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34例慢性乙型肝炎(CriB)患者、2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HBLF)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及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进行检测。计数资料应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多重比较检验。结果ACHBLF组Th17分化相关因子IL-1β为(3.97±2.85)pg/mL,IL-6为(12.75±8.87)pg/mL,IL-21为(360.0±335.7)pg/mL,比健康对照组的IL~1β[(1.87±0.94)pg/mL,q=4.559,P〈0.01)、IL6[(5.28±0.72)pg/mL,q=7.309,P〈0.01)和IL~21[(46.68±20.17)pg/mL,q=6.946,P〈0.01)均明显上调。ACHBI.F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3.972,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ACHBLF组相比,CHB组Treg细胞分化相关因子TGF—β明显升高(q=4.536、5.323,均P〈0.01),外周血Treg比例也明显升高。ACHBLF组Th17细胞效应因子IL-17A水平最高,ACHBL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中,宿主免疫存在Th17和Treg失衡,ACHBLF组以Th17细胞活动为主,CHB组以Treg细胞活动为主。
粱雪松李成忠刘亚允范文瀚尹伟徐浩万谟彬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流式细胞术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变化过程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实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
范文瀚胡正翠黄倩芸李成忠
关键词:肝炎乙型干扰素Α
复方垂盆草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复方垂盆草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4例初治的CHB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53)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qd,联合安慰剂4粒/次,tid;治疗组(n=51)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qd,联合复方垂盆草胶囊4粒/次,tid。治疗至12周时,停用复方垂盆草胶囊和安慰剂,继续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分别观察基线,第2、4、8、12、24、48周等时间点病人的血清学指标动态变化,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病人乏力、纳差、尿黄及厌油腻等临床症状在1周内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在2、4、12、24周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病人的乙肝病毒DNA(HBV DNA)阴转率在第2周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载量中位数在4、12、24、48周逐步下降,在各时间点均无组间差异。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垂盆草胶囊能够显著改善CHB病人肝脏的炎症反应,降低ALT水平,对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起到辅助作用。
尤本明王志君潘勇华尹伟刘继勇范文瀚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