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龙

作品数:237 被引量:1,676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48篇专利
  • 4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1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3篇长江口
  • 34篇海域
  • 33篇浮游
  • 30篇群落
  • 28篇浮游动物
  • 22篇沉积物
  • 17篇污染
  • 16篇底栖动物
  • 16篇优势种
  • 16篇水域
  • 15篇近海
  • 14篇植物
  • 14篇群落结构
  • 14篇近海域
  • 14篇浮游植物
  • 12篇鱼类
  • 12篇重金
  • 12篇重金属
  • 12篇邻近海域
  • 11篇大型底栖动物

机构

  • 231篇中国水产科学...
  • 35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江苏省海洋水...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海环境科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上海船舶运输...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东台市人民医...
  • 1篇宁波市海洋环...

作者

  • 237篇王云龙
  • 121篇沈新强
  • 98篇蒋玫
  • 66篇李磊
  • 52篇袁骐
  • 29篇徐兆礼
  • 24篇吴庆元
  • 23篇罗民波
  • 22篇唐峰华
  • 22篇陈亚瞿
  • 21篇晁敏
  • 19篇牛俊翔
  • 17篇全为民
  • 14篇尹艳娥
  • 14篇庄平
  • 13篇朱江兴
  • 13篇平仙隐
  • 11篇许高鹏
  • 11篇张衡
  • 10篇史赟荣

传媒

  • 19篇海洋渔业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海洋环境科学
  • 8篇水产学报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通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化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台湾海峡
  • 3篇中国水产学会...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9篇2016
  • 20篇2015
  • 25篇2014
  • 24篇2013
  • 15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Ⅵ)在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通过15d的富集以及之后15d的清水释放实验,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了Cr(Ⅵ)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内的富集与...
李磊沈新强李超王云龙蒋玫
关键词: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六价铬生物富集动力学
手摇式柱状采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摇式柱状采泥器,包括切割刀,切割刀内部中空成管状、内部安装采样内管,切割刀管状外缘上绕有螺旋形刀片,采样内管底部通过内外螺纹与切割刀底部刀头相连接,切割刀下端安装莲花头,装莲花头下部安装锥形螺旋刀头,切割...
李磊蒋玫吴庆元沈新强王云龙
文献传递
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与污染评价被引量:14
2010年
对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采集于浙江沿岸海域12个站位的5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气相色谱(GC)方法,进行了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和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的检测,分析了不同种类贝类中HCHs、DDTs和PCBs异构体组分特征,探讨了浙江沿岸海域HCHs、DDTs和PCBs残留分布状况、年际变化趋势和DDTs的来源,并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海域进行了污染物残留量的比较。结果表明:(1)调查区各海域贝类中的HCHs、DDTs和PCBs残留量(湿质量)分别为:(ND^7.86)×10-9,(0.72~281.73)×10-9,(ND^97.95)×10-9;残留量(湿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50×10-9,33.65×10-9,19.56×10-9。调查区各海域所有贝类中的HCH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仅在四角蛤蜊中符合国家一类生物质量标准,在其余4种贝类中仅符合国家二类生物质量标准。DDTs残留量平均值明显高于HCHs和PCBs,因此可以将DDTs视为调查区各海域典型的有机氯污染物。(2)在HCHs和DDTs组分中,分别以-αHCH和P,P-′DDT占优势;在PCBs中,以含4~7个氯原子的PCB占主要优势,调查区部分海域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3)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HCHs和PCBs残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DDTs残留量则呈上升趋势,不同海域的有机氯残留量有较明显差异。DDTs的污染源与农业生产中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有关。(4)与厦门岛东部等5个主要沿海地区相比,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有机氯污染物中,HCHs残留量仍处于较低水平,DDTs残留量处于中等水平,PCBs残留量则处于较高水平。
李磊王云龙袁骐蒋玫沈新强
关键词:经济贝类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
台湾海峡东部海域海樽类被囊动物的分布被引量:20
2003年
本文根据对1997至1999年3个航次在台湾海峡东部海域(23°30'~25°30′N,118°30′~121°00′E)采集的大型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首次专文报道了该海域浮游海樽类(Thaliacea)被囊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中夏季的种类最多(11种),数量最大,平均丰度达7445×10-3个 m3,优势种是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democraticaorientalis)、软拟海樽(Doliolettagegenbauri)和韦氏纽鳃樽(Weeliacy lindrica),而冬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少,仅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的出现率较高.文章讨论了海樽类分布与水温、盐度及浮游植物丰度的关系,并与邻近海域海樽类的分布状况作了比较.
张金标连光山王云龙徐兆礼陈亚瞿
关键词:台湾海峡被囊动物海洋生物学海洋浮游动物
东海毛颚动物的生态研究Ⅰ.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被引量:6
2004年
本文根据 1997年至 2 0 0 0年在东海 (2 7°~ 32°30′N、12 8°E以西 )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 ,对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进行分析比较 ,浅述其数量分布变化与水系、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种类组成以春、夏季最为丰富 ,数量则以秋季最高 ;高数量密集区处于各水系的交汇处 ,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系消长动态变化过程 。
王云龙袁骐
关键词:毛颚动物生态
嵊泗海域拖网渔业资源群落生态学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解嵊泗海域渔业资源状况,合理评估和利用渔业资源,根据2016—2017年嵊泗海域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季节更替率、相关性分析、冗余度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拖网渔业资源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聚集性、优势种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出现渔业资源种类78种,其中鱼类36种、虾类14种、蟹类12种、其他类16种,丰度和生物量均以鱼类最高,其次为蟹类和虾类;2)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嵊泗海域的优势种,其资源量整体呈现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东部外海海域高于西部近海海域;3)渔获资源特征种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3.47,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30,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5;4)冗余度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磷酸盐、表层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亚硝酸盐含量是影响嵊泗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简婷婷罗民波张衡王云龙
关键词:渔业资源优势种群落生态
东海近岸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1998年
研究了东海区沿岸水域主要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后得出鱼体中的总石油烃含量为1.40-21.84毫克/千克(干重,下同),双壳类的含量范围为13.85-88.63毫克/千克,甲壳类的含量范围为9.37-59.35毫克/千克,头足类的含量范围为5.40-9.06毫克/千克。污染海区与其它海域相比,生物体内总石油烃的含量相差极大。外海采集的鱼类样品平均含量为3.41毫克/千克,而在西沪港下山所采集的鱼类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7.58毫克/千克。通过分析调查海域中几种主要生物的石油烃富集系数,富集系数最高可达794.3。东海沿岸石油污染主要可能是由船舶排放的含油废水造成的,并且在局部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
袁骐王云龙
关键词:石油污染
Cr(VI)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虾暴露和恢复期肝胰脏的SOD活性、MDA及MTs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探索水体中Cr(VI)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毒性效应,通过Cr(VI)的暴露(15 d)和清水恢复实验(15 d),研究了Cr(VI)对脊尾白虾肝胰脏的SOD活性、MDA及MT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5 d的暴露,5 mg·L-1(高浓度)、0.5 mg·L-1(低浓度)实验组肝胰脏的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两个浓度实验组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MDA在暴露阶段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在15 d后两个浓度实验组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5 mg·L-1实验组的MDA含量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0.5mg·L-1实验组的MDA含量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通过15 d的暴露,两个浓度实验组MTs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两个浓度实验组MTs的含量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关键词:脊尾白虾肝胰脏
东海夏季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鱼卵仔鱼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1999年6—8月间在东海(26°30′—32°30′N、121°00′—128°00′E)的日本鲭和鱼卵仔鱼综合调查资料,对鱼卵仔鱼的数量分布的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就平面分布与水文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鱼卵分布范围较仔鱼要大,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南部近海的鱼外渔场,鱼仔鱼则在近海的长江口外渔场分布较多。日本鲭仔鱼的摄食对水温盐度的要求较亲鱼产卵的水文环境要严格许多,鱼产卵受水温和盐度的影响控制较仔鱼的育肥更为显著。两种鱼卵仔鱼数量平面分布状况与黄海冷水、江浙沿岸流、台湾暖流以及黑潮在本区运动消长而产生的温、盐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日本鲭和鱼的鱼卵数量随着浮游动物丰度减少而逐渐增加,鱼仔鱼的数量则随着浮游动物丰度的增加而增加,浮游生物饵料生物的变动对鱼卵仔鱼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蒋玫王云龙
关键词:水文环境浮游动物
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2种海洋贝类对Cu、Pb的富集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首次通过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室内模拟了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Cu、Pb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文蛤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文蛤和缢蛏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富集平衡浓度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的Cu、Pb各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文蛤K1为4.63—69.41,K2为0.05—0.08,CAmax为9.83—40.57,BCF为60.77—1444.56,B1/2为9.09—14.43;缢蛏K1为4.27—122.92。K2为0.05—0.07。CAmax为5.12—32.84。BCF为65.68—2112.02。B1/2为9.81—14.15。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和缢蛏对重金属Cu、Pb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Amax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文蛤和缢蛏对Cu富集能力大于Pb;Cu在文蛤和缢蛏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大于Pb;理论平衡状态下文蛤和缢蛏体内Cu、Pb的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双箱动力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于文蛤和缢蛏的富集动力学研究的,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在不同条件下实验研究分析。
李磊沈新强王云龙沈盎绿黄厚见
关键词:海洋贝类生物富集动力学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