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栋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啮合
  • 4篇齿轮
  • 4篇齿面
  • 3篇机器人
  • 3篇共轭曲线
  • 3篇传动
  • 2篇机器人关节
  • 2篇减速器
  • 2篇关节
  • 1篇刀具
  • 1篇刀具结构
  • 1篇电动
  • 1篇电动轮
  • 1篇电动轮毂
  • 1篇电动汽车
  • 1篇动测
  • 1篇动态特性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多目标优化设...
  • 1篇信息技术

机构

  • 1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南开中学
  • 1篇杭州新剑机器...

作者

  • 11篇梁栋
  • 8篇陈兵奎
  • 3篇李朝阳
  • 2篇华成丽
  • 2篇高艳娥
  • 2篇李轩
  • 1篇彭帅
  • 1篇张建州
  • 1篇陈永洪
  • 1篇陈治宇

传媒

  • 4篇机械传动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煤矿机械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新型摆线包络行星减速器的电动轮毂被引量:7
2014年
当前,电动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摆线包络行星减速器的电动轮毂,该新型电动轮毂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为驱动,采用承载能力大、体积小、刚度高的新型摆线包络减速器作为主传动装置,实现电机-驱动装置-轮壳的整体设计。应用于该轮毂的高性能减速器的主啮合副由摆线齿轮和摆线二次包络内齿轮组成,输出机构采用双圆盘简支滚子滑槽浮动盘形式;给出了摆线二次包络内齿轮的啮合方程和齿廓方程,论证了该啮合副的一对啮合齿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二次作用现象。基于该新型摆线包络行星减速器的电动轮毂具有过载能力大、体积小、集成度高、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应用于电动轮中可实现单轮驱动或全时四驱的功用。
陈治宇梁栋李朝阳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动轮毂
共轭曲线齿轮齿面的构建被引量:12
2014年
在共轭曲线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以适当半径的球面沿曲线的指定等距线包络出啮合管的等距包络法,建立共轭曲线齿轮管状齿面的构建理论。推导一对共轭曲线的等距线方程、啮合管方程等,通过截取含有曲线部分的啮合管构建齿轮的啮合齿面,得到具有曲线接触特性的管状齿面;根据啮合管等距距离和等距方向的不同,构建三种不同接触形式的管状齿面:凸凸接触、凸平接触和凸凹接触,其中凸凹接触形式的管状齿面在接触点处的相对曲率半径最大,赫兹接触应力最小。以常用的圆柱螺旋线为例,介绍共轭曲线齿轮齿面构建理论的应用,求解该曲线及其共轭曲线的等距线方程和啮合管方程,并根据运算结果建立精确的共轭曲线齿轮实体模型。
陈兵奎高艳娥梁栋
关键词:共轭曲线齿轮啮合
塑料蜗杆与钢质斜齿轮啮合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通过给定齿面方程及数据点,基于UG三维软件建立塑料蜗杆与钢质斜齿轮的基本啮合模型;采用Hyper Mesh软件进行模型网格划分、约束施加和接触条件设定等前处理,运用有限元方法动态对比分析负载状态下塑料蜗杆与钢质斜齿轮、钢质蜗杆与钢质斜齿轮的两齿-单齿-两齿接触齿面应力变化及接触状态变化规律;分别采用滚齿、注塑和车削方法完成钢质斜齿轮、塑料蜗杆和钢质蜗杆的样件试制,并基于微型传动实验平台进行齿面磨损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塑料蜗杆啮合过程中接触应力低、波动小,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李传闪梁栋陈兵奎
关键词:齿面接触齿面磨损
多轴精密传动实验平台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传动实验平台的动态特性对精密减速器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以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轴精密传动实验平台为分析对象,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提出了交叉滚子直线导轨结合部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交错轴减速器测试的实际工况,利用弹簧单元模拟导轨结合部的接触特性,建立了实验平台在极限位置下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获得了平台的前4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最后通过样机测试对平台的动态特性加以验证,得到平台实际工况下的最大振动速度为0.487mm/s。结果表明该新型传动实验平台满足精密设备的振动标准,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魏波陈永洪梁栋陈兵奎
关键词:动态特性振动测试
双轮差速驱动式服务机器人移动机构构型多目标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18年
移动机构构型对轮式服务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动态平稳性、驱动力等具有重要影响。以双轮差速驱动的六轮移动底盘为研究对象,分析移动机构构型中车轮布局与移动底盘静态稳定性、动态平稳性、越障驱动力及转弯驱动力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车轮布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以移动底盘的俯仰角、侧倾角及驱动力矩作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优化前、后的移动底盘进行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移动底盘的俯仰角与侧倾角分别减少了17.6%和32.2%,驱动力矩平均值与均方根值下降了3.7%和4.3%,从而有效提升了移动底盘的运行平稳性及续航能力,也验证了所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张晓丽梁栋单新平陈兵奎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虚拟样机仿真
齿轮传动共轭曲线原理被引量:31
2014年
在定义曲线连续相切接触的基础上,提出共轭曲线的概念,给出曲线共轭接触的基本条件。建立共轭曲线的基本理论:计算任意接触角方向的法矢量;论证曲线共轭啮合的充要条件,同时建立曲线沿给定接触角方向的啮合方程;推导共轭曲线及啮合线的通用表达式。分析研究典型曲线——圆柱螺旋线的共轭曲线及其接触性质,揭示不同接触角条件下共轭曲线的啮合关系,并且讨论齿面曲线共轭啮合的特点。研究表明该原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适用于多种齿轮传动类型,同时共轭曲线接触的特点及选择的灵活性能够实现齿轮共轭啮合的最优设计。研究结果为齿轮齿面的构建提供了新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共轭曲线齿轮啮合理论奠定了基础。
陈兵奎梁栋高艳娥
关键词:共轭曲线接触角啮合方程
浅谈机械专业刀具结构教学改进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刀具结构教学的困难,分析产生难点的原因,提出通过合理设计车刀结构展示教具、介绍刀具刃磨知识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刀具结构认识的教学改进方法。
华成丽梁栋
关键词:刀具结构信息技术
共轭曲线齿轮啮合管齿面的几何及接触特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在已有共轭曲线齿轮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高性能共轭曲线齿面——啮合管齿面的几何及接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空间曲线三棱形模型定义了啮合管齿面压力角,并讨论了该压力角对轮齿齿廓及啮合等的影响;利用齿轮几何学原理分析了啮合管齿面不发生根切的一般条件,概述了啮合管齿面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的一般计算方法;提出了新型啮合管齿面避免啮合及曲率干涉的理论及方法;综合考虑齿面啮合的特点及常规方法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曲线计算啮合管齿面滑动率的方法,并论证了啮合管齿面啮合具有共轭继承性,揭示了齿面啮合的本质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啮合管齿面具有优良的几何及接触特性。
陈兵奎梁栋彭帅覃思玲张建州
关键词:共轭曲线压力角诱导法曲率
一种可用于机器人关节的封闭型摆线包络精密减速器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机器人关节的封闭型摆线包络精密减速器,介绍了封闭型摆线包络精密减速器的结构创新.提出了摆线一次、二次包络啮合副,基于摆线包络理论,给出了摆线二次包络内齿轮、摆线轮修形齿廓的齿廓方程;试制了物理样机,并对其...
李朝阳陈兵奎李轩梁栋
关键词: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指标
文献传递
新型人字齿轮齿面设计
2016年
考虑齿面加工成本和加工效率等问题,根据一般人字齿轮传动特点,在中间截面采取圆弧曲线光滑过渡连接,分析齿面接触形式,提出齿面成型基本原理,建立共轭齿面的基本模型,为后续深入开展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华成丽梁栋
关键词:人字齿轮共轭齿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