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
  • 2篇缺血预处理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肿瘤
  • 1篇隐神经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心脏肿...
  • 1篇诊治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前哨淋...
  • 1篇乳腺癌前哨淋...
  • 1篇损伤发生率

机构

  • 4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周波
  • 5篇杨卫东
  • 5篇万沛
  • 5篇李奎
  • 5篇黄烨
  • 5篇聂军
  • 5篇张郁林
  • 1篇张立伟

传媒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发性心脏肿瘤一例诊治回顾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0 d入院。胸部CT检查示左心房及右心房交界处占位性病变;心脏MRI检查示心房间隔后顶部占位性病变。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房间隔顶部、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及主动脉之间有一肿物,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心脏肿瘤并陈旧性出血及钙化。术后24 h脱离呼吸机。术后10 d康复出院,心功能Ⅱ级。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和MRI检查对其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一经确诊即应限期手术,甚至还需急诊手术。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关键词:心脏肿瘤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缺血预处理是机体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后继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相关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纳米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周波黄烨杨卫东张郁林聂军李奎万沛
关键词:纳米炭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
蛋白激酶C在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肺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在体单侧肺原位I/R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IPC组、多黏菌素B(PMB)组和缺血预处理加多粘菌素B(IPC+PMB)组5组。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肺组织SOD活力、MDA含量、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S组相比,I/R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肺湿干重比升高,肺泡损伤数比值升高(均P<0.01);与I/R组比较,IPC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肺湿干重比降低,肺泡损伤数比值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PMB组和IPC+PM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组织病理学改变:I/R组、PMB组和IPC+PMB组肺组织损伤明显,IPC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S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IPC对肺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可被PKC抑制剂PMB抑制。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蛋白激酶C
全程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估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因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而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和已发生的感觉神经受损。结果:总计139个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其中12%因疼痛,78%因下肢沉重感,9%因影响美观而接受手术。术后感觉神经缺陷在第6周和第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99%的患者在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结论: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有效的。
张郁林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黄烨张立伟
关键词:静脉曲张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