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心脏肿瘤一例诊治回顾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0 d入院。胸部CT检查示左心房及右心房交界处占位性病变;心脏MRI检查示心房间隔后顶部占位性病变。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房间隔顶部、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及主动脉之间有一肿物,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心脏肿瘤并陈旧性出血及钙化。术后24 h脱离呼吸机。术后10 d康复出院,心功能Ⅱ级。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和MRI检查对其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一经确诊即应限期手术,甚至还需急诊手术。
-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 关键词:心脏肿瘤
- 不同淋巴结清扫术式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 聂军周波王露
- 关键词: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
- 蛋白激酶C在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肺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在体单侧肺原位I/R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IPC组、多黏菌素B(PMB)组和缺血预处理加多粘菌素B(IPC+PMB)组5组。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肺组织SOD活力、MDA含量、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S组相比,I/R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肺湿干重比升高,肺泡损伤数比值升高(均P<0.01);与I/R组比较,IPC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肺湿干重比降低,肺泡损伤数比值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PMB组和IPC+PM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组织病理学改变:I/R组、PMB组和IPC+PMB组肺组织损伤明显,IPC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S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IPC对肺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可被PKC抑制剂PMB抑制。
-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蛋白激酶C
- 胸腔镜腔内切割缝合器与腔镜下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7
- 2012年
- 在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治疗方法中,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最主要的手段。手术中多采用腔内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也有少数患者因为经济原因采用了腔镜下缝扎、结扎或钛夹夹闭的方法来处理肺大疱。为了探讨两类方法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在我科治疗的146例原发性气胸病例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 周波聂军杨卫东黄烨万沛
-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 乳腺癌根治术中游离皮瓣时分步电凝对皮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游离皮瓣时,分步电凝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67例乳腺癌的根治手术中,采用分步电凝法游离皮瓣(实验组),即游离肿瘤周围薄皮瓣时使用电刀的低档位低电流,游离外周厚皮瓣时使用电刀的中档位中电流。将该组患者皮瓣的愈合情况与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间常规电刀游离(对照Ⅰ组)、手术刀游离(对照Ⅱ组)的皮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67例乳腺癌根治术采用分步电凝法游离皮瓣的患者(实验组)中有5例发生皮瓣坏死,坏死发生率为7.46%;对照Ⅰ组坏死发生率为35.92%(37/103);对照Ⅱ组坏死发生率为30.51%(18/59)。实验组与对照Ⅰ、Ⅱ组的皮瓣坏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675,χ2=11.166),P<0.01。所有患者随访5~60个月,除对照Ⅰ组中1例炎性乳癌患者于术后7个月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无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采用分步电凝法可明显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 周波聂军杨卫东黄烨
-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根治性
-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缺血预处理是机体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后继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相关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阐明,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张郁林黄烨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 支气管残端包盖与加固缝合对肺叶切除术后残端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肺部疾病行肺叶切除术时,支气管残端用两种闭合方法进行处理,其愈合有无差别。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入选的247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123例支气管残端行加固处理,即用残端闭合器闭合支气管残端,再用Prolene线连续缝合残端加固;另一组124例在用残端闭合器闭合支气管残端后,用带蒂周围组织覆盖于残端并缝合固定。结果进行残端加固的病例有3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而用周围组织覆盖组有2例发生,两组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后对支气管残端进行包盖与加固缝合对支气管残端愈合的影响没有差别。
- 周波杨卫东聂军王露万沛
- 关键词:肺叶切除支气管胸膜瘘
- 纳米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 周波黄烨杨卫东张郁林聂军李奎万沛
- 关键词:纳米炭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
- 长链非编码RNA ZF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 2019年
-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癌组织中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 zine finger antisense 1, ZFAS1)表达水平,探讨ZFAS1 在NSCLC 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旨在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通过RNA 提取及聚合酶链定量反应,质粒构建及细胞转染,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和Western blot 检测RACI 蛋白表达等程序,研究60 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中ZFASl 的表达水平。结果锌指结构反义转录本1( zine finger antisense 1, ZFAS1)基因敲减后,A549 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 < 0.01);A549 细胞周期G 期比例升高,S 期比例下降(P < 0.01);A549 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 < 0.01);A549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 均< 0.01);A549 细胞中CyclinDI、Bcl2、N-cadherin、ZEBI、Slug 和Twist 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 0.05)。结论 ZFAS1 在NSCLC 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ZFAS1基因敲减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和抑制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 EMT),减弱NSCLC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癌旁肺组织相比较之下,ZFASl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出现了明显的下调。且其表达水平与60 位患者的病例有显著的相关性,包括患者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与远端转移等。
- 聂军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非小细胞肺癌体外试验细胞周期基因表达
- 胸腔穿刺术的技术改进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研究改进后的胸腔穿刺术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2月间分别采用改进前、后胸穿术的两组病例。结果:改进后胸穿术的试抽次数为(1.25±0.73)次,改进前则为(2.16±1.21)次,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后的胸穿术操作简单,更易成功。
- 周波聂军杨卫东
- 关键词:胸腔穿刺术组间差